◆?◆?◆
在《親愛的安德烈》里,龍應臺對兒子說: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前一陣子,在一個聚會上偶然遇到了大學時的死黨。
很想和他說些什么,聊聊年輕時的理想,談談那時候我們一起做的傻事。
可是終究還是沒有說出口,他也很默契沒有提起從前,只是互道了兩聲祝福就走開了,甚至連微信都沒有留。
相信不少人都會疑惑,為什么好朋友會逐漸疏遠?就請來看看這些回答。
利益糾紛,反目成仇
俗話說,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
三年前,好朋友老李突然向我借了一筆錢,不多,兩萬元,說一個月就還,我沒多問就給他了。
五個月后,我有點事需要用現款,就打電話和他談談還錢的事。
沒想到他一聽到我要讓他還錢,客氣的語氣立馬冷淡下來,惡狠狠地說自己最近手頭緊,朋友一場多等幾天。
就這樣,這兩萬元錢拖了一年多才還齊,而我和他的友情也早已被這點錢消磨干凈了。別說朋友了,再見面不是仇人我已經謝天謝地了。
其實,錢財實屬小事,可怕的是人心。
德云社小曲《大實話》里面有一段詞:”說朋友親,朋友可不算親,朋友本是路遇的人。人心不足這蛇吞象,朋友翻臉就是仇人。”
一個人在借出錢的時候,同時也借出了自己的信任。只有錢悉數歸還,信任也才會回來。反之,即便“贏”得了唾手可得的錢,卻失了人品和情誼。
從那以后,我一直盡量避免與朋友在利益上有糾紛,古往今來,多少的情誼始于交心,卻止于財帛。
階級不同,難以共融
對于魯迅,我想每個國人都不陌生,那么對于魯迅筆下的閏土,大概也是熟悉的。
少年閏土樸實,活潑,機靈,和“少爺”魯迅成為了親密的好朋友,他們曾經一起約定,有機會一起回鄉下抓偷西瓜的猹。
雖然過去了很多年,發生了很多事,但是中年魯迅從來沒有忘記那個活潑機靈的閏土,也沒有忘記閏土口中的角雞,跳魚兒,貝殼,猹......
可是當他們真的見面時,中年閏土畢恭畢敬的一句,“老爺!”瞬間打破了魯迅的幻想。
昔日的同窗,數年后一個成了公司老總,一個成了作坊工人,自然再難以稱兄道弟;
曾經的閨蜜,數年后一個成了政府要員,一個成了超市服務員,自然再難以結伴同行。
誰都沒有錯,生活的不同,環境的差異,思想觀念與生活態度的天壤之別,都會讓故友作鳥獸四散。
時間在變,人也在變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有一些唏噓,因為我想起了高中時的好朋友,阿杰。
他是我高中最好的哥們兒,我們無話不談,一起逃課,還約定好未來做對方小孩的干爸。
大學時,他選擇的音樂系,我選擇的中文系。
后來再聯系時,我和他分享中國古詩詞的魅力,他卻一臉茫然;他向我介紹西方音樂的美妙,我卻一頭霧水。
我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聯系也越來越少,最后還是疏遠了。
你看,好朋友會疏遠不一定非要什么理由??赡苤皇且驗椋瑲q月在變遷,彼此在成長。
缺乏理解,不能長久
阿蓮不太能吃辣,但她的朋友阿娟卻無辣不歡。
每次兩個人一起吃飯,阿娟總是點上滿滿一桌川菜,還要吩咐服務員一聲,“記得多放一點辣?!比徊活櫚⑸彑o奈的表情。
久而久之,阿蓮不再同阿娟一起吃飯了,她找到了一個也很喜歡吃辣,但是愿意為了她囑咐服務員少放點辣的女孩。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朋友之間相處講究求同存異,你能理解我的難處,我能體諒你的麻煩。
缺乏理解的友情,必然是一段痛苦的友情,自然而然就疏遠了。
有人說,會疏遠的朋友,都不算是朋友。時間會留下真的人,真正的好朋友不會越走越遠。
友情就像美酒,越久越醇厚,真正的朋友,經得起爭吵,熬得過時間。
真正的朋友,在你出丑的時候,他不會嘲笑你;在你有難的時候,他不會挖苦你;在你優秀的時候,他不會嫉妒你。
真正的朋友,當你把秘密告訴他時,他不會到處宣揚;當你難過想他傾訴你,他會由衷的勸解你;當你為生活瑣事煩惱時,他可以陪你解悶。
真正的朋友即便很久不見,但是牽掛仍在;即便聯系不多,但是關心不斷。
真正的朋友,不比愛人差,不比父母低,真正的朋友,可以陪你度過一生,直到永久......
朋友,能走過一年不容易,能堅持兩年值得珍惜,三年已是奇跡,五年才叫知己,十年依舊還在的,應該寫進生命里,二十年不離不棄的,就是你的后天親人!
在這個善變的年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計較,致生命中不離不棄的朋友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