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收聽錄音,解放雙眼,內容了解更方便
#男子入職兩小時猝死#
#23歲女員工后半夜下班路上猝死#
#大學生連續玩73小時游戲猝死#
……
年輕人猝死的新聞頻上熱搜,讓我們不禁擔心,下一刻倒下去的人會不會是自己。
本該身體健康無敵能打的年輕人,為什么會發生猝死的悲劇?哪些疾病會引發猝死?如何預防猝死的發生呢?
01
猝死與你的距離,比想象中要近
首先,我們要知道,猝死真的不分年齡。
從嬰兒、兒童、青少年、青壯年到老年人,任意年齡都可能發生猝死。而當下,一半以上的猝死者都是中青年人。
猝死的定義,是外表健康或非預期死亡的人在內因或無外因的作用下,突然和意外的發生非暴力性死亡。
也就是說,是身體有潛在疾病,但沒有被發現,或沒有重視,導致的始料不及的死亡。
當你的身體出現以下癥狀,不一定會猝死,但一定是身體在發送求救信號:
心悸、心慌、胸悶、呼吸困難;
各式各樣的疼痛,包括胸痛、上腹痛、左肩痛、下頜痛、左上臂疼痛……疼痛時伴有惡心、嘔吐、大汗,甚至出現瀕死感,覺得自己瀕臨死亡;
暈厥,短暫的意識喪失。
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猝死,以及其他特殊類型的猝死。
其中,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臟問題而引起的死亡,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非心源性猝死是指非心臟疾病導致的猝死,如呼吸系統疾病、藥物或毒物中毒等;嬰兒猝死綜合征、運動員猝死則屬于其他特殊類型的猝死。
這里面,心源性猝死是猝死最常見的類型,約占到總數的80%。我國心源性猝死年發病率大約為41.84/10萬,猝死的總人數約為54.4萬人/年,是全世界發生心源性猝死人數最多的國家。
根據《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SCA(心臟驟停)幸存者、曾有過室性心律失常/暈厥發作、心肌梗死后、SCA家族史、任何原因引起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低下等。
心源性猝死發生之前往往沒有任何征兆,可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99%的患者會失去搶救機會。有些人就算被搶救過來,也有可能錯過“黃金時間”而導致大腦受損,最終成為植物人。
所以,上述人群應特別注意,別讓猝死悄悄走近你。
02
丹麥研究:糖尿病也是猝死“黑手”
除了心臟病,還有許多危險因素會導致心源性猝死,我們必須小心防范,比如糖尿病。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指出,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所以大多數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是猝死的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近日,一項丹麥研究對該國10年死亡數據進行了分析,讓我們對糖尿病之于猝死有了新的認識。該研究顯示,較無糖尿病者相比,有糖尿病者心源性猝死發生率高出10倍。
糖尿病患者猝死風險為何如此之高?
因為糖尿病絕不僅僅是血糖高而已。早在20年前,美國心臟協會就提出“糖尿病是一種心血管病”。近一半糖尿病患者都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癥,即無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和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有同樣的冠心病危險性,10年內糖尿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發生新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危險性相同。
血糖高,為什么會讓心腦血管受傷?
目前認為,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可能并不是兩個完全獨立的疾病,它們有著很多共同的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壓、血脂異常、高凝狀態、高胰島素血癥、肥胖等,即表現為代謝綜合征,而這些也正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在長期高血糖狀態下,機體氧化應激反應增強,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一般先有脂質積聚、斑塊出血及血栓形成,而后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斑塊逐漸長大,一旦發展到足以阻塞動脈腔,則可造成該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缺血、壞死。發生在冠狀動脈即為冠心病,發生在腦血管即為卒中。
另外,丹麥研究的同期述評指出:糖尿病誘發的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可能是猝死的一個原因。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有神經并發癥。自主神經中支配心血管和內臟的主要神經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增加心臟的心率,副交感神經讓心率減慢。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相互協調工作,讓心臟波動處于可變范圍內。
一旦有了病變,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如果損傷的是副交感神經,那么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減弱,交感神經的作用增強,心率就會越來越快。最后兩個神經一同受損,心率也會不受調節。
自主神經病變的發展是漸進的,前期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癥狀,一旦發作,就會發生非常可怕的后果,嚴重時可猝死。
03
年輕人如何遠離猝死?
猝死是無法預料的死亡,但大部分猝死的病因比較明確,所以,預防猝死就是預防心臟病,同時預防導致心臟病的各項危險因素。
如何預防或降低猝死的發生
控制三高
預防三高,有三高要積極控制并監測;糖尿病和猝死關系更為密切,所以要嚴格控糖。
不要熬夜
減少或避免熬夜。長期熬夜的人,猝死風險比不熬夜的人高出一倍多。
不要久坐
減少久坐,堅持運動。久坐不動關聯死亡的風險高出高出規律運動調查對象將近4倍。
保持好心情
焦慮使心臟病發作風險發作風險增加9.5倍,憤怒可以使心臟病風險在2小時內上升7.5倍。
控制體重
肥胖會增加三高及心血管疾病風險,23%的缺血性心臟病是由肥胖引起。
戒煙戒酒
長期吸煙的人冠心病發病率增加3~4倍,長期酗酒死亡率明顯高于不飲酒者。
健康飲食
高鹽、低粗糧雜糧、低水果、高油高糖等等不健康飲食導致的2017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高達800萬+。
我們一定要健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關注自身,做好家庭健康監測。選用高品質的家用產品,定時監測血壓、血糖等健康數據,為疾病的預防、治療提供有效的輔助,不要讓不可挽救的悲劇降臨到自己身上!
# 血壓監測 #
歐姆龍電子血壓計J761
# 血糖監測 #
歐姆龍血糖儀HGM-114
獲獎名單
《【新年福利】新年新愿,歐姆龍祝大家新年快樂!》
福利活動獲獎名單:
請獲獎的同學私信小O,
發送你的「姓名+電話+地址」,
小O將會為你寄送獎品!
點擊「在看」,
讓更多的人看到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