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最高法指導案例:如何認定介入因素與刑法因果關系?

【裁判要旨】

     1.因果關系具有條件性和具體性。一種行為能引起什么樣的結果,得取決于行為時的具體條件。即便在通常情況下,某一行為并不足以導致某種看似異常的結果,但若因行為時的具體條件特殊,最終造成該異常結果出現的,仍然應當肯定兩者之間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
  2.如果行為人所實施的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除了可能造成其意圖殺害的特定少數人死亡的結果外,還可能威脅或危害到其他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財產安全,且行為人對此又有認識,行為人的行為屬于(間接故意)投放危險物質罪與(直接故意)故意殺人罪的想象競合犯,應當對其以投放危險物質罪論處。

【基本案情】 

被告人陳美娟,女,1966年6月9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農民。2002年8月15日被逮捕。

江蘇省南通市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陳美娟犯投放危險物質罪,向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被害人陸蘭英的近親屬及另一被害人黃金花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

被告人陳美娟與被害人陸蘭英兩家東西相鄰。2002年7月下旬,兩人因修路及其他瑣事多次發生口角并相互謾罵,陳美娟遂懷恨在心,決意報復。2002年7月25日晚9時許,陳美娟從自家水池邊找來一支一次性注射器,再從家中柴房內的甲胺磷農藥瓶中抽取半針筒甲胺磷農藥后,潛行至陸蘭英家門前絲瓜棚處,將農藥打入瓜藤上所結的多條絲瓜中。次日晚,陸蘭英及其外孫女黃金花食用了被注射有甲胺磷農藥的絲瓜后,出現上吐下瀉等中毒癥狀。其中,黃金花經搶救后脫險;陸蘭英在被送往醫院搶救后,因甲胺磷農藥中毒引發糖尿病高滲性昏迷低鉀血癥,醫院對此診斷不當,而僅以糖尿病和高血壓癥進行救治,陸蘭英因搶救無效于次日早晨死亡。

陸蘭英死后,其親屬鄰里在門前瓜棚下為其辦理喪事中,發現未采摘的絲瓜中有的有小黑斑,遂懷疑他人投毒,故向公安機關報案。經偵查,陳美娟被抓獲。

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陳美娟因與被害人發生口角而心懷不滿,故意在被害人所種植的絲瓜中投放甲胺磷農藥,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二人中毒、其中一人死亡的嚴重后果,其行為已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陳美娟歸案后,認罪態度較好,可酌情從輕處罰。陳美娟對其犯罪行為給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合理的部分應予賠償。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關于被害人的死因并非被告人投放甲胺磷必然導致的辯解及辯護理由,經庭審查明,被害人系因有機磷中毒誘發糖尿病高滲性昏迷低鉀血癥,在兩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死亡,沒有被告人的投毒行為在前,就不會有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故對該辯解和辯護理由不予采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五十七條第二款、第三十六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于2002年12月24日判決如下:

1.被告人陳美娟犯投放危險物質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被告人陳美娟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黃金花醫藥費及交通費人民幣269.20元、被害人陸蘭英搶救費及交通費人民幣1535.20元、喪葬費人民幣3000元,合計人民幣4804.40元。

3.駁回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宣告后,被告人陳美娟及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沒有上訴,檢察機關沒有抗訴。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將本案報送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核準。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復核認為:被告人陳美娟與被害人陸蘭英因修路等鄰里瑣事發生口角而心懷不滿,故意在被害人所種植的絲瓜中投放甲胺磷農藥,危害公共安全,其行為已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陳美娟的定罪量刑正確,審判程序合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于2003年5月7日裁定如下:核準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投放危險物質罪判處被告人陳美娟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刑事判決。

【主要問題】   

1.被告人陳美娟的行為與被害人陸蘭英的死亡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2.對被告人陳美娟往被害人戶外種植的絲瓜中注射農藥危及他人生命的行為,應當如何定性?

【裁判理由】 

(一)被告人陳美娟的涉案行為與被害人陸蘭英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從案情看,基本可以確認本案屬于以殺害特定人為目的實施的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毒行為案件(對此,下文將作進一步分析)。無論被告人陳美娟的涉案行為與被害人陸蘭英的死亡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其行為都已既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亦構成故意殺人罪,屬刑法理論上所主張的想象競合犯。盡管如此,討論陳美娟的涉案行為與陸蘭英的死亡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對本案的正確處理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它直接影響著對被告人的刑罰適用;另一方面,它對本案的最終定性也有相當的影響。具體而言,如果上述兩者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則意味著陳美娟應當對陸蘭英的死亡結果依法承擔刑事責任,陳的行為屬于投放危險物質罪的結果加重犯與故意殺人罪的基本犯既遂的想象競合,依照“從一重處斷”的原則,就應當對陳以投放危險物質罪論處,并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刑度內裁量適用刑罰;相反,如果上述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則意味著陳無需對陸的死亡結果承擔刑事責任,陳的行為就屬于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危險犯與故意殺人罪未遂的想象競合,依照“從一重處斷”的原則,對陳可能就應當以故意殺人罪(未遂)論處,進而,即使決定對其適用故意殺人罪的基本刑度,也應當同時適用刑法總則有關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由此可見,準確判斷陳美娟的投毒行為與陸蘭英的死亡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審理本案首先要加以解決的問題。

對這一問題,在本案審理過程中認識并不統一。陳美娟及其辯護人提出,被告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向數條絲瓜中注射半筒農藥,其毒性有限,被害人因農藥中毒誘發其自身患有的高血壓和糖尿病,引起高滲性昏迷低鉀綜合癥,加之醫院診斷不準,貽誤救治時機,故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并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而有關人民法院則認為,“被害人系因有機磷中毒誘發糖尿病高滲性昏迷低鉀血癥,在兩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死亡,沒有被告人的投毒行為在前,就不會有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因此,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陳美娟及其辯護人的上述意見不能成立。我們認為,有關人民法院認定本案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正確的,但其裁判理由尚有進一步補充的必要。

對于本案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之所以產生上述認識分歧,無非是因為在上述行為和結果之間還存在如下兩項事實:(1)被害人陸蘭英自身患有糖尿病,正是因為陸患有這一疾病,才導致其在食用有毒絲瓜后誘發高滲性昏迷低鉀血癥;(2)陸蘭英因中毒昏迷被送往醫院救治后,院方未能正確診斷出其病因,僅以糖尿病和高血壓癥進行救治,結果導致陸因搶救無效于次日死亡。鑒此,要討論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究竟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主要應當圍繞下列問題展開,即:上述兩項事實能否切斷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的刑法意義上的聯系?對此問題,我們的觀點是:

1.被害人陸蘭英自身患有糖尿病,并不能成為否認被告人陳美娟的投毒行為與其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事由。這是因為,因果關系具有條件性和具體性。一種行為能引起什么樣的結果,得取決于行為時的具體條件,并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申言之,即便在通常情況下,某一行為并不足以導致某種看似異常的結果,但若因行為時的具體條件特殊,最終造成該異常結果出現的,則并不能以行為時所存在的特殊的具體條件為由,否定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相反,仍然應當肯定兩者之間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通過類比,也許更容易說明這一問題。在刑法論著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案例:甲輕傷乙,乙因流血不止而死亡。后經查乙是血友病患者。如果暫不考慮本案中的醫院診治失誤這一情節,則本案在基本構造上與上述案例就十分類似。而對于上述案例,現在一般均認為乙的特異體質并不影響甲的輕傷行為與其死亡結果之間的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的成立。鑒于此,基于相同的道理,也應當認為,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所存在的因果聯系,并不因被害人自身患有糖尿病這一事實而受到任何影響。

2.從本案的具體案情看,醫院在搶救被害人陸蘭英過程中所存在的診治失誤這一介入因素,并不足以切斷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在刑法理論上,一般認為,在因果關系發展進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者的行為、被害人的行為或特殊自然事實等其他因素,則應當考察介入情況的異常性大小、對結果發生的作用力大小、行為人的行為導致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等情形,進而判斷前行為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其中,如果介入情況并非異常、對結果發生的作用力較小、行為人的行為本身具有導致結果發生的較大可能性的,則應當肯定前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反之,則應當認為前行為與結果之間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或者說因果關系已經斷絕。據此分析,應當認為,在本案中,盡管有醫院診治失誤這一介入因素,但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主要理由是:首先,被害人因被告人投毒行為所誘發的糖尿病高滲性昏迷低鉀血癥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都是基于某種外在誘因而引發,一旦患有后,往往就很難正確診斷。這說明,醫院在搶救被害人的過程中,出現診治錯誤,是較難避免的。其次,在本案中,被告人共投放了半針筒甲胺磷農藥,劑量不大,而且是向數條絲瓜中分別注射的。被害人在食用有毒絲瓜后,并未出現非常強烈的中毒癥狀,這就加大醫院準確診斷其病因的難度。此外,本案被害人中毒后,對其進行施救的是當地的鎮醫院。由于該醫院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有限,在遇有這樣一個罕見病癥時,出現診治失誤,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可以理解的。綜上可見,本案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出現醫院診治失誤這一介人情況并非異常,該介人情況對死亡結果發生的作用力較小,被告人本身的投毒行為具有導致被害人死亡的介入因素對因果關系的影響,實質是各種因果關系學說都要探討的問題。只不過因基本立場不一,探討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因此,仍然應當認定被告人的投毒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二)對被告人陳美娟應當以投放危險物質罪論處

在本案的處理過程中,圍繞被告人陳美娟涉案行為的定性,曾產生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陳美娟為泄私憤投毒殺人,侵害對象特定,所侵犯的客體是特定被害人陸蘭英的生命、健康權,故本案應定故意殺人罪。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陳美娟向被害人在戶外種植的絲瓜中注射農藥,起初雖僅以殺害被害人陸蘭英為目的,但因絲瓜生長在戶外,極有可能被其親友或鄰近村民摘食,或被作為農貿產品在市場上流轉而危害不特定的消費者,造成不特定多數人的傷亡,故陳美娟的行為已威脅、危害到公共安全,應構成投放危險物質罪。有關人民法院最終采納了上述第二種意見,認定陳美娟犯有投放危險物質罪。我們認為這一判決結論是正確的。

投放危險物質罪是由原投毒罪修訂而來。為適應打擊恐怖活動犯罪的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于2001年12月9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以下簡稱《修正案(三)》),對修訂后的刑法(以下簡稱刑法)作了若干修正和補充。《修正案(三)》共有8個條文,其中第一條、第二條主要是針對刑法原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投毒罪所作的修訂。根據《修正案(三)》第一條、第二條的規定,所謂投放危險物質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1)侵害的客體是公共安全。所謂公共安全,一般認為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財產安全。(2)客觀上實施了投放危險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所謂投放危險物質,是指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的行為。其中,“毒害性”物質,主要是指能對人或動物產生毒害的有毒物質。它范圍廣泛,包括化學性有毒物質、生物性有毒物質,微生物類有毒物質。化學性有毒物質,也稱人工合成有毒物質,如砒霜、鼠藥、氰化物等;生物性有毒物質,又可分為植物性有毒物質,如野蘑菇,以及動物性有毒物質,如河豚魚等;微生物類有毒物質,如肉毒桿菌等。“放射性”物質,主要是指鈾、鐳、鈷等能對人或動物產生嚴重輻射危害的物質,包括可以產生裂變反應或聚合反應的核材料。“傳染病病原體”不屬于毒性物質,而是通過在人體或動物體內適當的環境中繁殖從而給身體造成危害的傳染病菌種、毒種,如霍亂弧菌、天花病毒、艾滋病毒、炭疽菌、肝炎病毒、結核桿菌等。所謂危害公共安全,既包括對公共安全造成的現實的危害,也包括尚未造成實際嚴重后果但已危及公共安全的情形。(3)主體是一般主體,凡年滿14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成為本罪主體。單位不能構成本罪。(4)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具體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在司法實踐中,對一些以殺害特定少數人為目的而實施投放危險物質行為的案件的定性常常會產生爭議,本案即是如此。我們認為,對這類案件的定性,關鍵在于要對下列事實形成準確判斷,即行為人所實施的投放危險物質行為,是否具有同時威脅或危害其他不特定人生命、健康或者財產安全,即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性質。具體而言,如果行為人所實施的投放危險物質的行為,除了可能造成其意圖殺害的特定少數人死亡的結果外,還可能威脅或危害到其他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財產安全,且行為人對此又有認識,則說明行為人在積極追求特定少數人死亡結果發生的同時,還存在放任危害公共安全結果發生的心態,此時,行為人的行為屬于(間接故意)投放危險物質罪與(直接故意)故意殺人罪的想象競合犯,依照想象競合犯之“從一重處斷”原則,應當對其以投放危險物質罪論處;反之,如果行為人的投放危險物質行為在客觀上并不具有威脅或危害其他不特定人生命、健康或者財產安全的性質,或者雖具有這種性質,但行為人對此沒有認識,則其行為不符合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構成,應當認定其構成故意殺人罪。

根據以上分析,對本案被告人陳美娟以投放危險物質罪論處,無疑是正確的。在本案中,被告人陳美娟向絲瓜中注射農藥的最初目的、直接故意雖然是為了報復殺害曾與其有口角之爭的被害人陸蘭英,但從其注射農藥的對象、投毒地的生活習慣等事實和證據看,應當認為其行為在觸犯故意殺人罪的同時,還符合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構成,屬于上述兩罪的想象競合犯,按照“從一重處斷”的原則,應當對其以投放危險物質罪論處。具體理由在于:

1.本案被告人陳美娟和被害人陸蘭英系鄉鄰。從二人所處村落的實際情況看,當地村民居住相對集中,相互往來頻繁,各家于戶外的自留地、宅基地上種植的瓜果蔬菜,雖主要用于自家食用,但亦不排除被左鄰右舍摘食,或者被用來招待來客的可能,甚至隨時有可能被當做商品在市場上進行出售。這樣,一旦這些瓜果蔬菜被注射進有毒農藥,那么,其所可能毒害的對象、所可能造成的嚴重結果,就是投毒人事先所根本無法確定和控制的,換言之,其就有可能危及或者危害到不特定公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由此可見,從客觀方面看,陳美娟所實施的向被害人于戶外種植的絲瓜中注射農藥的行為,已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l生質,具備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客觀要件。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投放危險物質罪與故意殺人罪的法定刑雖然完全相同,但是,由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在整體上要重于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一般認為,我國刑法分則章節基本是按由重至輕的順序排列的),故意殺人罪的減輕構成(屬于結果犯)要比投放危險物質罪的基本構成(屬于危險犯)相對更為嚴格;在觀念上,一般認為投放危險物質罪要比故意殺人罪更為嚴重,因此,在上述兩罪發生競合的情況下,按照“從一重處斷”的原則,應當對行為人以投放危險物質罪論處。

2.作為與被害人同處一村的鄉鄰,陳美娟對其所選擇的作案手段及其可能產生的危害后果是十分清楚的,亦即在向絲瓜注射農藥之前,陳即已經對有毒絲瓜可能被其所意欲報復殺害的陸蘭英之外的其他不特定人食用這一事實有相應的認識。這表明,從主觀方面看,陳美娟除具有殺害陸蘭英的直接故意外,還有放任危害公共安全結果發生的間接故意,具備投放危險物質罪的主觀要件。

(本案為最高人民法院第276號指導案例:陳美娟投放危險物質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陳美娟投放危險物質案--介入因素與因果關系的認定
楊某某、杜某某放火案 ——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認定
【刑事案例精選】輕微毆打致被害人倒地磕碰死亡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罪還是過失致人死亡罪?
羅靖故意傷害案-典型案例-證據與案例-大連法律網(大連法律論壇)王希勝律師大連資深律師大連離婚律師大連交通事故律師大連房地產律師大連刑事辯護律師大連勞動律師大連法律顧
辯護詞——著名律師
輕微暴力致人死亡如何定性(故意傷害、過失致人死亡、意外事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阳| 塔河县| 鲁甸县| 镇远县| 神农架林区| 永嘉县| 西和县| 高台县| 孝昌县| 当雄县| 怀安县| 松原市| 峡江县| 鄢陵县| 双流县| 金阳县| 佛学| 廉江市| 晋宁县| 定结县| 柘城县| 山阳县| 昌平区| 汽车| 中卫市| 瑞丽市| 合川市| 石门县| 建瓯市| 秭归县| 慈溪市| 康平县| 福海县| 甘谷县| 茂名市| 满洲里市| 故城县| 师宗县| 新绛县| 彭州市|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