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符合教育基本規律。教育是對人類文明進步成果繼承和發揚的過程,教育的時代性、先進性、發展性決定了教育者必須采用能夠促進學生發展進步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二是要符合學生健康成長的規律。教育要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心理狀態、不同環境背景、不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教育。
三是要遵循及時糾錯的教育原則。學生剛開始的出錯往往是無意識和輕微的,教育者應采用“嚴格要求”的方式,關注學生的“第一次”,避免學生錯誤從量變走向質變。
四是要以尊重學生、愛學生為教育基準。教育者采用任何教育方式都得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以愛學生為落腳點,沒有愛的教育是不會成功的。
五是絕對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手腳相加的方式、冷嘲熱諷的挖苦方式不是教育,這種方式只會給學生留下心靈傷痕,把學生推向對立面。
我覺得,教育者采用的批評教育方式符合上述要求,那應該是“適當”的方式了。
我經常向老師們講霍懋珍老師教育學生的故事:
霍懋珍老師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任教時,班上一名男生拿了同學一支鋼筆,霍老師知道后,沒有責難這名男生,而是自己掏錢買了一支鋼筆送給這名男生,說:“我知道你很喜歡鋼筆,我這支鋼筆送給你。我知道你只是把同學的鋼筆拿來看看,我知道別人的東西你不會要,你會悄悄送回去的。”二十年后,這名學生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看霍老師,一進門就跪在霍老師面前對自己的孩子說:“兒子啊,沒有霍奶奶,就沒有你爸爸的今天。”
霍懋珍老師對這名做了錯事的學生采用了科學的、適當的教育方式,收到特別好的效果。相反,如果不能善待孩子做錯的事,而給學生公開的責難、殘酷的定性、嚴厲的處罰,那我們就有可能會“造出”壞人。上面說的那名學生為什么感謝霍老師呢?如果當時說這名學生是小偷,這名學生后來的成長會怎樣呢?
前不久,我與廣東佛山一所學校的一位班主任進行了關于批評教育學生方式的交流,這位教師介紹了他“一個原則,五個步驟”教育方式,我覺得很有倡導的價值。這個方式是:
一個原則 無論學生犯了多大的錯,教育從尊重學生開始。
五個步驟
第一步 請有錯學生坐下,班主任與學生面對面的談話;
第二步 學生說,班主任(教師)聽(不插話),給學生申辯的機會;
第三步 班主任(教師)說,學生聽,擺事實講道理,允許學生插話,讓學生思考后分析犯錯原因;
第四步 解決問題由學生“三選一”:1、有錯學生自己解決,2、尋求同學幫助解決,3、教師幫助解決(一般不要家長參與解決);
第五步 師生達成共識,共同檢驗解決問題的結果。
我認為,這一做法符合教育規律,體現以學生為本思想,滲透民主意識,為學生開辟了自我教育的途徑,是一種有利于學生改正缺點錯誤,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