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有一套經脈系統流轉的規律,這是內經和傷寒論告知的核心理論,濃縮于歸一圖了,可幫助分析經脈淤堵和中藥的作用意圖。分析十二經脈營衛淤堵,成為行業規范后,才可重建中醫學問。
更新舊文而已。請勿跟讀。
2,梅尼埃病是一種特發性膜迷路積水的內耳病,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波動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耳鳴和(或)耳脹滿感。
**現代解剖:半規管內的淋巴隨頭移動而產生相應的信號而傳于腦系,如果該淋巴液不足則導致耳石運動失常,則腦系測位異常。
**少陽根于竅陰,結于窗籠,窗籠者,耳中也。
**與耳相關的經脈有手太陽,手少陽,足少陽。
**腎竅于耳。
也就是說,眩暈必定和耳內的經脈變動相關,迷路積水提示了,耳內經脈的進和出失常了。那么是不是足少陽不能下流所致呢?
3,咳逆倚息,氣短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澤瀉五兩 白術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冒眩的認識:從白術附子湯的服法提示中獲得了對冒的直觀認識: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此以附子、術,并走皮內,逐水氣未得除,故使之耳。
玉機真臟論:春脈太過則令人善怒,忽忽眩冒而癲疾。
《類聚方廣義》載:“支飲眩冒癥,其劇者,昏昏搖搖,如居暗室,如居舟中,如步霧里,如升空中,居屋床褥,如回轉而走,雖瞑目斂神,亦復然,非此方不能治。”即突然發作,頭昏眼花,如坐舟車之上,而至旋轉,惡心,嘔吐。
**在進一步思考心下的支飲:
由于脾脈有淤堵,則導致了膈肌有蓄水而堵塞的情況,形成支膈,則會導致膈肌呼吸異常,伴隨著咳逆。
這是因為肺脈起于中焦,入胸則屬肺,所以膈肌必定和肺屬關聯。而腎脈貫肝膈后絡肺,如果腎脈太過,則會導致膈肌蓄水而淤堵了。
某案例補充了膈肌淤堵的認識:“因耳鳴、耳堵2天,第3天早上五點半心里難受,眩暈起不來床。”,時令上人氣在東,肝膽當令而行陽令,肺和大腸則行陰令。當肺中形成了淤堵時,則反阻礙了肝脈注肺,則導致了肝脈上行沖頭太過。
而肝脈的郁動,必定會導致膽脈的郁動。要注意到,肝脈和膽脈,都有貫膈而行的。而橫膈肌有了淤堵則肝脈膽脈也只能郁動了,實際上,最終導致了足少陽下行形成淤堵的局勢。這或者是耳內積水的由來。
**澤瀉湯的發力點,白術2兩解決脾胃,澤瀉5兩解決腎對肝的逼迫。但是,不是每一個方證都能有條件去分析劑量的推卸力度。這是整部傷寒論最難的地方。
4,劉渡舟澤瀉湯治療眩暈醫案經驗。 朱xx,男,50歲。湖北潛江縣人。 頭目冒眩,終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霧之中。兩眼懶睜,雙手顫抖,不能握筆寫字,,,服第一煎,未見任何反應。,孰料第二煎后,覆杯未久,頓覺周身與前胸后背濈濈汗出,以手試汗而粘,自覺頭清目爽,身覺輕快之至。又服三劑,繼出微汗少許,。
注意,有趣的數據是有汗出,而出的是“粘膩”的汗,這是相土軸形成了下行的局勢。而這個數據也提示了膈肌淤堵的原因。如果有心者能進一步記錄數據,當事人的足背是偏寒的。
5,歸一圖解決了入門難,**建新平臺才可解決整體提高的痛點,請分享以下的鏈接去感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