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語音由機器人閱讀,各位師友可根據自己需求選擇聆聽。
現在有很多人都被濕氣所困擾,用了很多祛濕藥,效果都不明顯。關鍵原因,就是沒有找到水濕的根源。我們一起來看這個方子!
其實水濕,就是因為我們體內的水液沒有及時地排出去,長時間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所以祛濕的關鍵,是要把我們多余的水液排泄出去。
我們身體水液的運行主要和肺、脾、腎三個臟腑有關。
如果這三個臟腑出現了陽虛的情況,就會影響體內水液的代謝和排出。
而濕氣在哪,哪里就會產生疾病。
比如濕氣在胸就會經常感到胸悶氣短,濕氣在腦的話,我們就會經常感覺頭暈腦漲等等。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能從根源上祛水濕的方子,叫五苓散,是醫圣張仲景所創,被后世稱為千古利水第一方。
也是一個祛濕劑,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效。
可以改善我們因體內濕氣重所造成的:渾身乏力,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尿頻尿急,舌苔白膩等癥狀。
主要由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五味藥組成。
原方為豬苓(去皮)、茯苓、白術各30g,澤瀉50g,桂枝(去皮)20g。(建議用方)
現在五苓散也有相應的中成藥,例如五苓片、五苓膠囊。
其中,豬苓味道甘淡,藥性平和,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
不僅能祛除體內之濕,還能祛皮膚之濕。可以改善頭皮和面部容易出油的癥狀。
澤瀉可以祛除臟腑之濕,能利小便,泄腎中的虛火。
和豬苓搭配,一個祛內濕一個祛外濕。
白術可以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可以祛脾胃的濕氣。
把濕氣化為水蒸氣,將其通過毛孔散發出去。
茯苓具有健脾利水,滲濕消腫的作用,將體內的濕氣通過二便排泄出去。
這幾個藥一起搭配,從各個方面達到利水滲濕的目的。
最后就是里面用得最妙的桂枝了,桂枝藥性辛溫,有助陽的功效。可以通陽化氣,祛風散寒。
像太陽一樣,可以把我們體內的水濕化掉。
得益于“異病同治”的理念,五苓散經過實踐,能對付諸多疑癥、雜癥。
較常見的有痛風、泄瀉、便秘、漏尿、濕氣等。
它們之間好像并沒有必要的關聯,為什么五苓散都能起效?
五苓散治痛風,取痛風病癥使脾陽虧虛,脾不健運,痰濁水濕等問題。
通過瀉濁消腫的方式,先破除痛風發生的基石,而后調和脾臟,使氣機通暢。水濕痰瘀的問題得以化解。
五苓散治泄瀉和便秘,是以水濕運化為布局,豬苓是通小便的妙藥,先通小便,再化大便。
方中桂枝,助氣、行水、通便,及時止瀉。
對于氣機郁滯、水津失布的便秘,解決小便不利的問題,特別是小便次數多,每次小便少,而后潤滑腸道以通便。
五苓散治漏尿,主要是利水排尿,把殘存在膀胱中的小便排干凈,先泄盡。
當有可能出現漏尿的時機到來時,體內無尿可排,達到緩解的目的。
另外桂枝、白術可強化肌肉的收縮,也改善了漏尿。
五苓散治濕氣,這是它的主要業務。
特別對于雨季、早上起床手指腫脹、眼瞼虛浮、心悸乏力、頭困身重、大便稀溏等典型的濕氣癥狀,一治一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