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經營人脈很重視,甚至認為人脈是自己能在這個世界上立足和贏的法寶。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孔子說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故第一點人脈在圣人眼中并不是一個好詞。需要人脈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能幫助自己,對自己有用,故這是功利之法。經營人脈更是一種維持這種功利的功利之法。這樣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人脈的核心是有用。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對他人有價值。財官是世俗之人最看重卻又是隱士最輕視的,隱士不管世俗之事,結交他的最大價值是獲得精神上的一些啟發,卻無法在財官上獲得突破,故價值很低,自然朋友就少了。如果這個隱士能影響某個能量很大的人,左右某個局面,這個隱士哪怕呆在深山中也會不斷有人去訪問,與之結交。相反一個人對別人沒有任何價值,哪怕全力維護,甚至很卑微地維護,得到的人脈也不會穩固的。有些人很郁悶自己得意之時,人脈暢通,但一失意,人脈就不通了。
有人會反問看看當年上海三大亨中的杜月笙起于微末,進入青幫上海頭目黃金榮家里做雜務,討得黃金榮老婆林桂生的賞識,最后一步步升上去,最終與黃金榮平起平坐,這就是人脈經營的最好例子。再看后來杜月笙幫蔣氏做了多少事,結果一無所獲,如靠手段獲得的議長一職讓出去,自己的兒子判處6個月徒刑。杜月笙可以說是少有的人脈經營高手,為什么這種手段到后來就不靈了?你想利用別人,別人自然也想利用你,故人脈說到底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衡量彼此價值的過程。如果現實生活中朋友很少,不要埋怨,這僅僅說明這個世俗中自己的價值不高。想要朋友多,提高自己對別人的價值,然后再進行人脈經營自然可以混的風聲水起。
沉迷人脈經營的人卻不注重自己價值提升的人很難經營好人脈,同理不懂得經營人脈之人,自身價值很高,往往會被他人利用。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是價值的差別。老子說的: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是一種大人脈觀,這種人脈不是為了自己獲得,而是為了天下獲得。孔子說的天下大同也是一種大人脈觀。以利形成的人脈,價值變化,人脈就會發生變化,得勢時門前若市,失勢時門可羅雀是一種常態。不要說人心炎涼,因為說這句話的人本身的出發點也是為了讓別人利自己。如果大家都為了天下,自己涼不涼有關系嗎?天下熱就可以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