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葉石膏湯
韓某,女,63歲。
咳嗽四月,初由感冒而起,早上咳甚,呈嗆咳狀,痰白黏稠,咳之不爽??诳嘌矢桑硷嬎祭?,神疲乏力,胃納一般,小便利,大便日一行。望其面色微紅,目下浮腫,舌紅無苔,少津。診其脈,沉細略數。觸其腹,無壓痛,脛踝壓之成凹。
脈證觀之,此熱邪未凈,氣陰兩虛證也。氣陰不足則體倦少氣,咽干思冷;熱部猶存則口苦、思冷??人哉?,非肺氣失宣,乃“諸逆沖上,皆屬于火”也。水腫者,通調失職也。治當清邪熱,益氣陰,不治咳,咳自愈;通調復,則腫亦自退也。
相關經典條文學習
《傷寒論》第397條: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2、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馬某,男,43歲,農民。
病結核性胸膜炎,服雷米封等抗癆藥治療。近一周腹脹嘔吐,粒米不進。
患者面色萎黃,形容憔悴,舌質淡紅,舌苔白膩,兩手捧腹??诜Q憋脹欲裂,嘔吐清水,口干不欲飲、更不欲食。診其腹,腹脹如鼓,無壓痛,無移動性濁音。切其脈,細緩無力。
脈證觀之,此乃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濕濁之氣凝聚不散,痞塞升降之路,故而為脹為嘔。觀其脈象細緩、喜手捧腹,便知其脹屬虛,而非實滯。故屢屢攻下、脹不惟不減反益甚也。治當補中健脾,消脹化濕。待脾運一復,彌漫之濁氣自然無存。
相關經典條文學習
《傷寒論》第66條:發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3、白頭翁湯加味
杜某,34歲。
帶下淋漓三月余,黃白質黏,穢臭蝕痛,至夜陰癢,心煩難寐。小腹脹,腰痛神倦。食無味,口干苦,大便日一行,小便黃臭。舌邊尖紅赤,苔根黃膩。診其脈,弦緩有力。觸其腹,腹膨隆,無壓痛。
余謂此濕熱下注胞宮也。杜某云:“某醫院亦謂濕熱,奈何不效?”索視所服之方,乃傅氏易黃湯。易黃湯固然可治黃帶,其病機則以腎虛為主,濕熱次之。而本案濕熱為主,山藥、芡實、白果滋陰固斂,顯屬不宜。
相關經典條文學習
《傷論》第371條: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傷寒論》第373條: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4、苓桂棗甘湯
張某某,男,54歲。
主訴臍下跳動不安,小便困難,有氣從小腹上沖,至胸則心慌氣悶,呼吸不利而精神恐怖。每日發作四、五次,上午輕而下午重。切其脈沉弦略滑,舌質淡,苔白而水滑。
此證氣從少腹上沖于胸,名曰“奔豚”,乃固心陽上虛.坐鎮無權,使下焦之邪得以上犯。仲景治此有兩方,若氣沖而小便利者,用桂枝加桂湯;氣沖而小便不利者,則用苓桂甘棗湯。今臍下悸而又小便困難,與苓桂甘棗湯之證機合,用之果獲捷效。
相關經典條文學習
《傷寒論》第65條:“發汗后,其人臍下有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棗甘湯主之。”
甘草瀉心湯
5、張某某,女,58歲。
相關經典條文學習
《傷寒論》第158條: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鞭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熱結,但以胃中虛,客氣上結,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