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考生來說,考上名校實屬不易,在競爭激烈的人群中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學府更是鳳毛麟角了,對于尖子生來說能考入北大清華這樣的學府也只是個人的一個夢想而已。
但今天要說的這位,算是40年恢復高考中的一個傳奇了,他參加四次考試,2次考入清華,1次考入北大,1次考入復旦,在他的人生軌跡中,考個名校跟小孩過家家一樣。
此人就是1983年出生的四川廣安岳池縣的考生張非,這位高考牛人是如何做到呢?原來張非第一次于2002年參加四川省的高考,并以高分考入了復旦大學,但是當時張非對復旦大學并不滿意了索性就直接沒去上海讀書,而是繼續參加復讀。
第二年2003年張非又以高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但是進入北大后因為自控能力太差,讓其迷戀上了網絡游戲,后被學校勸退。
經歷了這次之后,2005年張非再次參加高考,這次更是以703分南充市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了清華大學學習,但是僅過兩年不到的時間,2007年因為張非沒有修滿學分而被著名學府清華勸退。
2007年被退學的張非改了名字以張空谷的身份再次復習后參加高考,這次以677的成績再次超過清華錄取線,最后入學清華,經歷了前面三次的教訓,張非痛改前非,最終于2011年順利的畢了業。而如今在網絡上關于張非的后續報道幾乎找尋不到,只有當年在《實話實說》中保留了他的一些影像記錄,不過這位高考奇才給人的警示也是蠻大的。
想一下,他第一次參加高考是2002年,但是畢業是在2011年,中間整整荒廢了5個年頭,如果當年他第一次高考后進入復旦學習,順利的話會于2006年畢業。人生有幾個5年,特別是黃金5年啊,雖然他的智商很高,但是自控能力太差,進入社會后如果改不掉壞習慣的話,也是很難成才的,所以說不一定高分就能出人才,人才的衡量標準有多方面,只有全面性發展的人才是有價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