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出生的那一年開始,就與膠片密不可分。事實上,電影的英文用法之一“film”就源自“膠片”這一意思。
電影從無聲變為有聲,從黑白變成彩色,又從窄銀幕到寬銀幕,在近百年的電影史上,膠片成為電影圖象和聲音的唯一載體,電影銀幕所展現出的色彩斑斕、聲情并茂的影像令全世界億萬電影觀眾如癡如醉。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許多傳統電影制作完成不了的鏡頭需要借助電腦完成,數字技術逐漸滲透進入電影技術領域。
1999年6月18日,由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I——幽靈的威脅》(又譯《星戰前傳Ⅰ:魅影危機》)開始在美國的6家影院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數字放映。
這是數字電影的首次商業放映,它標志著世界數字電影發展史的元年?!缎乔虼髴稷瘛返姆庞橙〉每涨俺晒Γ淙蚱狈砍^4億美元。
此后,數字電影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與膠片電影相比,它制作成本更低,攜帶和使用更方便,畫面也更清晰明亮。
膠片,從電影唯一介質的王座上跌落塵埃。各大著名的電影公司及制作人,也爭先恐后地開啟數字電影的制作模式。識時務者為俊杰,他們懂得順勢而為的生存法則。
2012年,著名導演馮小剛發了這樣一條微博:“據聞,因為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擁有一百三十余年歷史的美國柯達公司將面臨破產。這個不幸的消息意味著膠片時代的終結,同時也意味著《溫故一九四二》將是本人使用膠片拍攝的最后一部電影。一個時代翻篇了,揮之不去的是膠片留在心里的味道?!?/span>
如今,電影制作領域又迎來了新的革命——“輕拍”。所謂“輕拍”,就是拿更輕便的攝影設備完成拍攝。
數字電影取代膠片電影,用了近20年,輕拍設備和技術取代傳統的攝像器材和技術,也許用不了10年。作為電影工作者,如果跟不上形勢,可能被那些先知先覺的電影人甩出幾條街。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輕拍技術和設備的開拓者、實踐者,出道傳媒CEO王燁秋先生,聽一聽他對輕拍的理解和建議。
輕拍技術的開拓者與實踐者,出道傳媒CEO
王燁秋 先生
楊明:王總,聽說您使用輕拍設備和技術,拍攝的網絡電影《山炮美人》已經順利殺青,恭喜恭喜!
王燁秋:謝謝!這大概是國內第一部全程使用輕拍設備和技術拍攝完成的網絡電影。
導演趙晶,多次擔任《感動中國》等大型節目編導,執導過系列短劇《保安也瘋狂》、玄幻網大《敲錯門之寄生蝙蝠》、喜劇網大《沖動情侶》、青春玄幻網大《換臉?;ā返取?/span>
她非常有想法,敢于突破常規,我們之前合作過短片,這次一拍即合,做這樣的一部電影。她做導演,我提供輕拍設備和技術支持。
楊明: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鉆研輕拍設備和技術的?
王燁秋:客觀的說,時間不長。今年年初的時候,陳可辛全程使用iPhone X,沒用其他專業攝影器材,拍攝了溫暖人心的短片《三分鐘》,引起了很大反響,也給了我啟發。
通過切換機位、慢動作拍攝、延時攝影等技巧,陳可辛將手機錄制的視頻呈現出電影質感。
此外,iPhone拍攝功能與技巧也得到靈活運用,例如利用人像模式、實況拍攝、兩倍變焦和HDR這些小功能提升照片美感。
作為國內知名的大導演,陳可辛是一位擅長講故事的大師,他說拍電影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創意。他的這個創意令我震撼。
我沒想到,用手機可以拍出這么動人的故事和畫面。
楊明:陳可辛并不是第一個用手機拍電影的人。
王燁秋:是的。2013年的時候,導演馬利克·本德杰魯拍過一部紀錄片《尋找小糖人》。
這部紀錄片,講南非的一家唱片店老板與音樂記者,聽到歌手羅德里格斯在舞臺上自殺的傳聞后展開調查,踏上了尋找小糖人之路,卻由此揭開了一個神秘傳奇的故事。
本德杰魯最初只想把電影拍成7分鐘的短片,然而在整理故事、探求真相的過程中,他發現這應該是一個更大的故事。
然而,沒有哪位投資商愿意投資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導演,更何況還是一部紀錄片。最終,本德杰魯自掏腰包投入了8萬美元,拍攝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他已經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沒辦法,放棄了昂貴精密的超8攝像機(8毫米膠片攝像機),改用手機拍攝。事實顯而易見,手機拍攝的部分與其它部分的效果并沒有什么不同。
這部作品還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終紀錄片長片獎。
當然,除了本德杰魯之外,還有很多優秀的導演嘗試用手機拍攝,比如獨立電影導演肖恩·貝克。2015年,他曾用iPhone拍了一部聚焦于好萊塢變性妓女的電影《橘色》。
這是第一部全程使用iPhone拍攝的電影,并且也是第一部入圍了國際電影節的電影。
楊明:您覺得用輕拍設備和技術拍攝電影,最大的好處是什么?
王燁秋:省錢哪?。ù笮Γ?/strong>
拿《橘色》為例吧,整個劇組只有6個工作人員,總共使用3臺iPhone5S拍攝,由于外接變形鏡頭擴大了鏡頭范圍,為了防止穿幫,同一場景最多也只使用兩臺iPhone。
除了iPhone5S外,《橘色》使用的其他附加工具分別有FiLMiC Pro專業攝影APP、Moondog Labs出品的1.33X anamorphic adaptor變形鏡頭和Steadicam手機穩定支架。
您可以設想一下,跟傳統拍攝設備和人員相比,可以節約多少開支。
楊明:除此之外呢?
王燁秋:方便,實用!
手機作為日常攜帶的工具,在便攜性上是攝影機遠不能及的。
拍戲時一個狹小室內空間的拍攝,其實鏡頭后面需要相當大的空間來架設機器,而用手機這樣小巧的設備,即使在狹窄擁擠的列車車廂里也可以自由取景。
以《三分鐘》為例,在鏡頭呈現上給觀眾一些傳統影片不能觸及到的視角,畫面中人物視野更為真實,短片中小男孩穿過站臺人流尋找母親的主觀鏡頭,就是把手機架在了小演員身前完成的,由此呈現出來的運動節奏和高度,更接近一個孩子的視角。
這是傳統大型攝像機近距離拍攝時不具有的優勢。
楊明:“用手機拍電影“看起來不再那么遙不可及,您覺得這可能成為一種趨勢嗎?
王燁秋:沒有電影人會拒絕節約和便捷!
誠如陳可辛所言,拍電影的最終目的是講故事,傳達情感,一切的輔助設備,都只是幫助導演與觀眾建立情感鏈接的工具。
拍戲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創意,技術只是工具,越來越便捷實用的工具為實現創意提供了可能。
短片《三分鐘》在打動觀眾的同時,也清晰地傳達出,未來可能會進入一個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科技的發展正在讓更多普通人和影像愛好者,有機會去完成自己關于電影的夢想。
楊明:聽說您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嘗試。
王燁秋:實踐出真知。從認同輕拍電影的那一天開始,我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財力,購置了大量的輕拍設備,鉆研輕拍設備和技術。
并跟一些志同道合電影人一起,拍攝了十幾部短片,從中探索優勢和不足,攻克了很多輕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比如收音、圖傳、存儲等難關。
經過這些實踐,我更加確信,這是未來電影制作的一個趨勢。在不久的將來,輕拍必將改變電影市場的法則。
楊明:感謝您的分享!希望更多的電影人跟您一起,加入輕拍電影的行列,一些享受電影創作的樂趣!同時,也預祝出道傳媒參與制作的電影《山炮美人》票房大賣!
王燁秋:謝謝!我們已經儲備好足夠的輕拍設備和技術,歡迎更多的朋友跟我們一起,去探索、發現、創造、改變!
(純干貨、先收藏、后轉發?。?/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