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是一大家庭的標志符號,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先決條件,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到每一位社會成員。姓氏的產生,意味著古代中國社會開始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系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姓氏一旦產生,除非更名換姓,一般不會發生更改,比較穩定。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中華姓氏分支表,看看你從何而來,是炎黃子孫,還是蚩尤后代?
姓氏的起源主要源于原始社會的母系制度時期,中國最著名的八大上古姓氏有:姬、姚、媯、姒、姜、嬴、姞、妘,這些都女字旁。
眾所周知,皇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住在姬水之濱,所以以姬為姓。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以至于后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嚳、堯、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農神后稷等,都是黃帝的后裔。后來周族的祖先農神后裔繼承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大封周朝,并由姬姓演變成411個姓,在百家姓中占到了82%的比重,由其演化而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
而炎帝居住在姜水旁邊,于是以姜為姓,而姜姓也是中國很多姓氏,比如呂姓、謝姓、齊姓、高姓、盧姓、崔姓的重要起源之一。
蚩尤則是上古時期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在《路史·蚩尤傳》:'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可見他和炎帝同屬于一個部落。當年,蚩尤敗于黃帝,族人四散,后世可能與之相關的民族有漢族、苗族、瑤族、羌族等。
相信大家在看完中華姓氏分支表之后,就知道自己究竟是炎黃子孫,還是蚩尤后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