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坐月子的時候,婆婆、媽媽在耳邊絮叨的我耳朵都要磨出繭了,我想寶媽們也跟我有一樣的經歷,但是對于新手媽媽來講,只知道坐月子很重要,卻不知道到底應該怎么“坐”,家里老人說什么那就信什么吧。
老一輩人都是過來人,所以她們的話當然可以信,但有的可不是太準,還需要寶媽自己去分辨。一不小心寶媽就容易落下病根,還可能讓寶媽未老先衰。
也許聽到未老先衰有點恐怖,但是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很多生過孩子的寶媽看起來確實會比同齡但沒生過孩子的女性顯老。也許你會說這是帶孩子的原因,因為小時候養孩子總是很累,孩子大了,教育孩子更心塞,在這樣的“摧殘”之下,慢慢將自己的容顏奉獻出去。
其實帶孩子只是未老先衰的原因之一,剛生完孩子,有三個禁忌如果沒有注意的話,也容易落下病根,還可能讓自己未老先衰。
①產后急于進補
還記得生寶寶那會兒,跟我同病房的新媽媽我們兩人生孩子時間不差多少,她是剖腹產,孩子因為新生兒窘迫在ICU。悶悶不樂,雖然通氣了,但還是不吃不喝。婆婆看不下去了回家熬了一壺豬蹄湯就來了,硬是讓寶媽喝了一大碗豬蹄湯,可是孩子不在身邊,當天晚上她就漲奶了,痛苦不堪。
其實產后不應該急于讓寶媽進補,不是說漲奶與否,而是產后急于進補對寶媽不利。
很多人覺得產婦生完寶寶后身體虛弱,一定要補回來,殊不知產后腸胃也很虛弱。過早的進補,讓寶媽的腸胃承受不起,消化困難,不利于新媽媽產后恢復。
而且產后運動量小,吃的太營養,寶媽消耗得少,就容易在體內囤積脂肪,這樣的話寶媽就會發福,一旦發福,少女感就消失了,看上去更像阿姨。所以,產后不要急于進步,最好在一周以后,一周以內都要飲食清淡一些。
②接觸涼水、吹風受涼
個人感覺產后不用洗東西這一點還是比較爽的,不用洗衣服、刷碗洗鍋等等,家里老人一天能強調很多遍。這是絕對要服從的,因為是有依據的。
生完寶寶后,身體耗費大量氣血,手腳處于肢體末端,接觸涼水后,就會受到刺激,造成體內氣血運行不暢,要知道,“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當氣血運行不暢時,影響惡露排放不說,以后還會出現身體的疼痛,尤其是關節部位。同理,吹風受涼也是如此。
一般關節炎、腰酸背痛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才容易出現的問題,所以產后月子期間要是不注意,可能為關節疼痛埋下病根。
③久臥不起、不活動
很多老人的傳統觀念里,坐月子就坐著,恨不得把寶媽拴在床上,這其實對于產后恢復是特別不利的。
對于順產無側切的寶媽來說,產后6-12后就可以下床稍微活動活動了,如果有側切可能會稍微晚一些。
剖腹產寶媽,醫生會要求絕對臥床24小時,24小時后可以在床上活動一下,第三天可以在床邊走走。一旦可以下床就盡早走一走,預防腸粘連,還能盡早排氣。
而且盡早鍛煉利于產后恢復,尤其是順產的寶媽,容易出現尿失禁,因為盆底肌在分娩過程中受到了損害,盡早下床活動,并且逐步加大活動量,對寶媽的盆底肌恢復也有幫助,再者就是還利于寶媽身材的恢復。
分娩會給寶媽的身體帶來巨大的傷害,如果可以在第一時間就注意起來,并且抓緊恢復,那么這些傷害就能得到很好的恢復,拖得時間越久,扭轉的時候就越困難,所以寶媽還是盡量避免這三個禁忌,對自己負責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