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性腎炎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的一種表現形式,多發生在中老年人,其突出特點是患者沒有任何臨床自覺癥狀,只有化驗尿常規,才能發現如蛋白尿、尿潛血試驗陽性或反復出現鏡下血尿等不正常現象,所以很難被患者發覺。據統計,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慢性腎病患病率達8%~10%;到腎內科初次就診的患者,有2/3的病人已經發生腎功能不全,約1/4的病人已發展到尿毒癥期。原本好端端的一個人,一下子就要接受透析治療,的確使人難以接受,許多患者也都想不通。
道理其實很簡單。由于機體生理功能的作用,人體腎臟儲備量相當大,平時只需1/4的腎單位工作,就足以維持腎臟功能,其余3/4的腎單位處于“輪休”狀態。所以一旦患上了腎病,腎臟雖然發生了慢性進行性損害,但患者一般耐受性尚好。若自恃無事,也沒進行每年一次的健康體檢,腎臟疾病就難以及時察覺。直至腎臟損傷達3/4以上,腎臟再也無法支撐時,患者才出現如浮腫、腰痛、尿少、尿黃等明顯癥狀。而此時大多數患者已進入腎功能衰竭期或轉化成尿毒癥,錯失了最佳治療時間。
預防建議:
中老年最好每年做一至兩次腎臟健康檢查,如尿常規、腎功能、腎臟彩超等;
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減肥、低鹽、低脂、控制蛋白的攝入等;
注意預防咽峽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慎用對腎臟有害的藥物,如慶大霉素、丁胺卡娜、小諾霉素等;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動脈硬化、冠心病等;
一旦發現腎臟病變,須看腎病專科,不要亂吃偏方、驗方等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治療良機,導致多種并發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