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雜談 |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是教育的主題。努力提高小學教學質量,是教育第一線的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我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 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備好課、上好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我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備好課、上好課是關鍵。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上好課,讓教學目標落到實處。而要上好課就要備好課,只有做充分的課前準備,課才能上好。
怎樣才能備好課呢?我認為備課時,不僅要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思路,而且還要深入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計出兒童能夠接受的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教學,更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
二、激發學習興趣
在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往往會發現學生產生討厭、紀律散亂、不注意聽講等不良行為。我也曾采用種種措施,有時甚至使用強制性手段,力求解決這些問題,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利用興趣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已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
情境教學就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展現生活情境,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習情緒倍增。我在《做什么事最快》一文的教學中,我感受到了情境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我首先把自己扮演成一只小青蛙,蹦蹦跳跳地到同學中去,說出自己的疑惑“做什么事最快樂”引起孩子們幫助我的愿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閱讀指導中,我給學生再現生活中叔叔、老爺爺、小妹妹表達心中快樂的情境,引導學生去品味啄木鳥、水牛、小蜜蜂的話,同時組織學生表演有疑問時會用什么語氣去提問題的情境,指導學生讀好小青蛙的話。這節課所有的學生在小青蛙求知的情境中快樂的學習,以往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都瞪大眼睛看著老適和同學們表演,認真聽學生學生們朗讀,并且紛紛舉手也要參與的活動中去。
學生在活動中,不但記記住了不認識的字,而且通過一個個情境表演,懂得了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就會快樂的道理。
可見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發揮了主要作用。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了如指掌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關心、照顧到學生的興趣,使之放出最大的光和熱。
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俗語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目標;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生的成功增加困難。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比如說: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經過重復或練習形成自動的行為動作,要不斷強化,持之以恒地滲透。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就會學會學習,懂得怎樣合理去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會受益終身。
四、寫好教學反思,提高教學質量。
任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都有成功的經驗,也都有失敗的教訓。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對教育工作者來說都是需要積累的財富。上完一課后,及時分析,總結這節課的成敗得失,并簡明扼要地寫在教案的后面,就是寫教學反思。
寫教學反思,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教案有機整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寫教學反思,是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措施的重要依據,是積累教學經驗的具體素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法寶。
我總結到,教學反思的內容涉及到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全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怎樣?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是否達到要求?教學中你突然得了什么靈感?學生提出了哪些你意想不到的問題……
當然,寫教學反思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最重要應當從以一節課的成功之處與失誤之處著手、總結。我認為教學反思可以這樣寫。
1.記錄經驗。上完每一節課后,都應對自己的課作出分析,肯
定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成功經驗,這些成功經驗是自己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感受,所以不僅容易總結,而且可信實用。
2.記錄不足。而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偶然,難免出現失誤。“失敗是成功之母”教師及時記錄下來,可避免以后教學出現同樣問題,有利于自己教學日趨成熟和完善,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3.記錄靈感。每位教師在上課時,都會在特定的教學環境產生奇妙的靈感,這一靈感稍縱即逝,若不及時記錄下來,時間稍長就會遺忘。
4.記錄“啟發”。一節課上了一段時間,甚至很長時間后,教師在閱讀相關教育教學書籍或教學案例時,往往受到啟發,產生新的想法,也應及時記錄下來。
五、加強家校溝通。
作為教師應該端正思想,應該明確我們在教好學生的同時,要學會去轉變家長的觀念,讓家長們明確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要讓教師意識到,現在家長觀念是在不斷地進步的。我們應主動與家長聯系,共同幫助學生,提高教學質量。
我認為作為教師,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分內的事。但教無定法,我們都應根據自己所長,各顯神通,把我們的教學質量越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