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職場朋友,都希望快速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能夠通過演講去影響別人。
在這個公眾平臺上,問得最多的一種問題,就是:
如何做好一個3-5分鐘的即興演講?或者是面對老板或客戶的提問,如何很自如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想要成為即興說話的高手,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1. 要多讀書,遇到再難的話題也都有話說;
2.學說話技巧,遇到復雜的問題也能說清楚;
3.要多練習,需要即興說話時能夠脫口而出。
可是,很多人擁有了豐富的知識、說話技巧和長期的練習,還是不能自如的即興說話?比如,與領導討論某個問題或會議上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總是思前想后,猶豫不決,而錯失了很多發展自己的機會!
這是因為,公眾演講的意義,是演講者“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聽眾的想法“的思維過程,當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明確的時候,說話才能自如的、盡可能的引領聽眾跟著我們的思路走。
可是,我們過去習慣于把別人的經驗知識當作自己的思想,卻忘記了自己內在的精神,導致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內在的思想是什么,當然,就說不上通過演講去影響別人了。
例如,前幾天,我買了一本書,是一位著名的演講老師寫的,他在書中專門有一章講“好演講要有魂”,看完后,不知道他說的魂是什么意思,我就問他:“什么是演講的魂”,“您的演講魂是什么”,他卻支支吾吾不能解釋他自己的觀點。
例如,十多天前,我和北京的一位教授討論思維的問題,他是專門研究哲學思維的三個維度,我問他:什么是人生思維的三個維度呢?
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想像,因為我以為他研究思維十多年,應該會有自己獨到的觀點。他說,一個人的思維標準,是由社會約定俗成的道德標準決定的。這就相當于說:一個小伙找媳婦,老婆合適不合適自己,這個標準,他要問村子里的鄰居或公司的同事,由他們給自己做出決定!
當一位職場人,用別人的經驗知識,當成自己思想的標準的時候,即興說話時是不能夠自如表達自己的思想的,因為他的思想沒有著力點,所以說話時不夠自信。
比如,當你和別人討論“人生的意義”的時候,你會怎樣即興表達自己的觀點呢?
如果你用別人的思想或真理來代表自己的觀點,就可能讓你陷入痛苦之中,因為圣人的真理都是相互矛盾與沖突的。比如:傳統文化的儒釋道,可以說,這是中國人智慧來源的核心。可是他們思想主張各不相同:孔子講,人生要積極進取,明知不可為可為之;而老子說,人生要知足常樂,萬事要順其自然;釋迦牟尼卻認為,人生因欲望而痛苦,不如一切都放下。當你去照這些圣人的思想去實踐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對人生的主張都是針鋒相對。
如果你用別人的思想來做為自己說話的觀點時候,就有可能會使內心陷入迷茫!因為這些圣人的思想都是人生真理,他們又各自有不同的立場,你怎么選擇呢?就如,一位美女喜歡一位窮小伙而不能做出自己的選擇,從感情上來講,自己很喜歡他,可是他現在一月才3000元,擔心未來過窮日子;另外來講,雖然有姐妹們的支持,可父母又反對,怎么辦呢?
當你和別人說話時,不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有可能會使你難堪:
因為會使你越說越膽怯,說話容易啰嗦,無法應對別人的反對意見。
這是因為說話時內外不統一,而導致思維散亂。正如鬼谷子說:口乃心之門戶。意思是說,一個人說的話,就是內心的寫照,如果內心不確定,說話就會有緊張感。
所以,職場人訓練即興演講(演講溝通),一定是由內而外、心口統一,這樣你的說話,才會底氣十足,才能夠盡可能的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別人。
怎么訓練說話思維的心口合一呢?(簡略,以后每節課還要詳談)
用撲克牌訓練即興演講,將自己內在的想法轉化為外在的說話。主要是三步:
詞語的轉化;
內容的轉化;
思維的轉化。
1.詞語的轉化:將一個詞語轉化成一個小演講;
首先是使自己能說,遇到任何話題,你都能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把它變成一個思維完整的語言表達。就如一粒石子投入池塘,在水中泛起層層漣漪,從點到面的無限擴展。這樣,在人際溝通中,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至少能幫你:無論是自己熟悉的話題,還是陌生的題目,你都能有話說,不至于使自己尷尬。
2.內容的轉化:將零散的內容變得條理清楚;
當你經過前面的訓練,能化知識為語言的時候,就要開始將自己的內心聲音說清楚。也就是說,你不能受別人的話題所束縛,而要對話題有自己的定義,再進行有條理的表達。
比如,你用撲克牌抽到的題目是“手機”,從字面的理解的話:手機,又名移動電話,可以握在手上的移動電話機。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稱,是可以在較廣范圍內使用的便攜式電話終端。
如果你的工作不是與手機等科技相關,你就沒法將手機的配件與功能說透徹,怎么辦?你可以自己定義,比如:“手機是一種溝通工具”或“手機就一件藝術品”,你再用邏輯結構說清楚就可以了。(撲克牌練演講,請掃一掃)
3.問題的轉化:將陌生問題過渡到熟悉領域。
當我們能說,也能自己定義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的時候,就要開始引導別人跟著的你思維去聽。為什么呢?因為每個人對同一個問題(話題)的看法是有區別的,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就有不同的理解。當你面對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你可以先把話題(問題)擴大化,再轉到你的觀點中來。
比如,前些時間,哲學家王東岳和梁冬的對話中,王東岳說:“孔子的文化體系很蒼白”如果僅是說出觀點,就會立刻遭到儒家人士的反對。
但是,王東岳會將問題轉化,我們把他它叫拐彎法(問題的轉化有拐彎法和順話法),引導別人進入他的觀點。
王東岳說:“從人類起源來看,文化的發展都是維護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因為語言文字的發展的核心,是為了人類社會的相互溝通,能更好的進行生產勞動。”
孔子核心思想是“仁”為核心,主張克己復禮。禮的運用是孝。
如果誰家死了長輩,在當時的老百姓可能要傾家蕩產,甚至借債對死者進行喪葬儀式活動。那如果當朝統治者駕崩,則舉國祭祀守孝。以此來建立一套以禮為基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治系統。
孔子的思想體系只是為了當權者控制百姓服務的,所以,孔子的文化體系是沒有生命力的。“
王東岳將“文化”轉化到“人類生存”體系里去,之后,再引導別人支持他的觀點。(這個思維方式,主要是邏輯思維,但我們運用邏輯之前,一定是自己的思想)
我們每個人對同一個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和思想,那么,你的思想是什么?
這不是別人能告訴你的,因為別人的立場未必就是你的立場。
也從圣人那里學不來的,因為時代不同的,別人的思想只能成為自己思想的橋梁,并不代表我們的想法。
最佳的方法是,去不斷的實踐。比如我們用撲克牌練習演講,就是一個最好的方法。當你對一個話題進行擴展,自我定義,去引導別人聽;當別人反對時,就會促使你去思考更多的解決辦法。其實,這個時候,不但只是在練習說話思維,更多的是促進自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