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本報“老長春”群里與記者談論偽滿垮臺后大量文物遺落在偽滿皇宮小白樓,進而流落民間的事件時,談到了《清明上河圖》,并對這件國寶曲折的回歸之旅產生興趣。記者就此問題專門采訪了吉林省社科院王慶祥老師。據其介紹,關于《清明上河圖》的下落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偽滿垮臺后,《清明上河圖》由溥儀攜帶逃亡,在沈陽落入蘇軍手中,并用專機直送莫斯科,由斯大林過目,直到1950年8月才歸還中國,由中國國家貴重物品管理局接收。
當時,溥儀被蘇軍押解登機時,他的仆人帶著兩個大皮箱,顯得很沉重。蘇軍士兵原以為里面裝的是龍袍等物品。打開驗查時,在場人一片嘩然,原來箱內滿裝了五光十色的金銀珠寶。其中有重量分別為218克和596克的金盤,有重量為34克拉的174顆鉆石和兩顆紅寶石裝飾而成的23K金昆蟲形懷表,有鑲石榴石和表的23K金首飾盒,還有紅珊瑚手鐲、純金項鏈、純金發針、珍珠飾品、青金石雕像等大小幾百件珍寶。后來,這些珍寶在蘇聯的哈巴羅夫斯克被沒收了。1950年8月1日,根據中蘇有關協議,蘇方將溥儀和他的兩箱珍寶,包括《清明上河圖》移交給中國政府,但蘇方還是扣下了金劍等物品,保存在前蘇聯國家特別檔案館。
第二種說法是,1945年8月溥儀逃亡后,《清明上河圖》從今偽滿皇宮博物院“小白樓”散佚,時任中共中央東北地區領導的林楓對收存“東北貨”一事很關心。1947年,在東北行政委員會農業部工作的張克威同志把他從下屬處陸續收集起來的十余軸偽滿皇宮散佚畫卷交給林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林楓把這些文物撥付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鑒定后收藏。著名書畫鑒定大師楊仁愷在1950年秋受命鑒定從東北人民銀行撥來的一批《佚目》書畫,包括三件《清明上河圖》。其中一件可以確認為仇英的臨摹之作,另外兩件,一件是仿品,另一件經楊仁愷先生鑒定,確認為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