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光榮(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
中國畫強省的評判眾說紛紜,北京的說全國人才都在北京,自然是老大;浙江的說中國畫的根在浙江,自然最正宗;江蘇的說史上最多畫人出自江蘇,自然最自豪;上海的說海派影響空前絕后,自然最牛;陜西的說唐宋的優秀人才匯聚陜西,自然最悠久;廣東的說嶺南畫派最有開拓精神,自然最有活力。
從翻查的資料來看,二十世紀藝術的中心已由江浙轉移到北京是不爭的事實。藝術大才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黃胄、吳冠中以及名家陳師曾、金城、蔣兆和、李苦禪、于非闇、陳半丁、白雪石、王雪濤、溥儒、董壽平、葉淺予、周思聰等都在這里獲得了成功。涌現國家級人才的數量應當是評判藝術強省很重要的標準。就如元明清時代,大才大多不是來自江蘇就是來自浙江一樣,江蘇、浙江便成那個時代的藝術強盛地區。而上世紀僅次于北京的則屬上海,吳昌碩、賀天健、朱屺瞻、吳湖帆、豐子愷、劉海粟、王個簃、林風眠、關良、陸儼少、唐云、謝稚柳、程十發都在此名揚海內外。江蘇則出現了傅抱石、錢松喦、陳之佛、陳大羽、魏紫熙、宋文治、亞明等著名畫人。而后是二高一陳加方人定、黎雄才、關山月、賴少其等廣東好手。浙江則由于部分畫人移居上海,冒尖的似乎剩下黃賓虹、潘天壽、吳弗之、諸樂三、陸抑非、周昌谷。從人才薈萃率來看,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浙江分列二十世紀前五位。
我們不妨再看看藝術市場的情況。從2000年到2015年的拍賣數據看,北京仍是高居首位。拍賣成交率最高的二十世紀前十位畫家中,北京的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黃胄榜上有名。其他六位分別是上海的吳昌碩、林風眠、陸儼少,江蘇的傅抱石,浙江的黃賓虹,臺灣的張大千。再看位列11至20強的畫家中,北京有吳冠中、溥儒、于非闇、王雪濤、董壽平;江蘇有吳湖帆、錢松喦;上海有程十發;浙江有潘天壽;陜西有石魯。兩相疊加,從市場藝術價值表現來看,北京9人居首,上海4人,江蘇3人,浙江2人,臺灣、陜西也各有一位畫人擠進了前二十名之列。廣東畫人則遺憾地與二十強無緣。
進入二十一世紀,北京當仁不讓,江蘇、浙江依然人才輩出,上海則像有斷層出現,而廣東是否該趁勢奮起爭先呢?廣東畫人勤奮、低調,好處在默默耕耘,都在使勁;不足之處是不太張揚自己個性,讓人無法深刻記住。上世紀廣東被全國承認的大才高劍父、高奇峰、關山月、黎雄才,藝術市場占有率與北方大家相比并不高,原因有部分在此。當然,重實輕虛、重藝寡文、重色淡墨、重形舍意等諸多與北方大不相同的藝術追求,難免制約了嶺南藝術人才在全國被認可的機會。當今,廣東名家與京、滬、蘇、浙名家相比,無論藝術人才的知名度、還是藝術市場的支持度,都仍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