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趙佶《聽琴圖卷》絹本147.5cm×51.3cm小小供圖
“石渠寶笈特展”海報(局部)。小小供圖
10月13日至11月8日,“石渠寶笈特展”第二期在故宮武英殿和延禧宮展出。因《清明上河圖》回庫房“靜養”,由其帶動的“故宮跑”隨即結束。這一次新陳的展品不僅有備受推崇的馮承素《摹蘭亭序帖卷》,還有藝術史家津津樂道的《列女圖卷》《聽琴圖卷》等。昨天,故宮博物院書畫部主任曾君告訴京華時報記者,據她的觀察,這一次前來觀展的多是業內人士,“每一件作品前觀展的人數比較平均,排隊的秩序也很好,現場很安靜,更適合看展了”。而“石渠寶笈特展”延伸的學術意義,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范景中認為,“美術史可能會被改寫”?!?/font>
重點作品
《馮摹蘭亭》是重中之重
第二期共展出129件新書畫作品,還有64件為第一期展品。依據展線分布,故宮博物院書畫部主任曾君說,“排在最前邊兒的《重屏會棋圖卷》《列女圖卷》《摹蘭亭序帖卷》(簡稱《《馮摹蘭亭》)是這次展出作品的重中之重,如果是從美術史的角度出發,那當然首推《馮摹蘭亭》”。
據曾君在展覽現場的觀察,每天會出現排隊觀摩《馮摹蘭亭》作品的情況?!疤貏e是第一天,排隊的人特別多,殿門都沒辦法關上”。為了方便觀眾,故宮將緊挨展廳入口的這三件作品與展廳工字廊西邊的三件作品進行了對調,“這一次最多排30分鐘就能看到作品了”。
相比人氣爆棚的《清明上河圖》,第二期的《馮摹蘭亭》更受業內人士青睞。范景中說,在美術史上,《馮摹蘭亭》的地位最高,“現在學界認為,這是最忠實于王羲之《蘭亭序》的一個摹本”。如果讓他選一件美術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受傳統文化慣性的影響,我會選《馮摹蘭亭》”。
《人騎圖卷》匯集趙家幾代筆墨
在曾君推薦的必看作品中,有四件落在了繪畫上。除了上文提到的《列女圖卷》及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卷》外,還有宋代趙佶的《聽琴圖卷》及趙孟頫的《人騎圖卷》。
相對于大眾來說,第二期被用在海報上的《人騎圖卷》不太熟悉。這是趙孟頫自元大都返回湖州故里后所作,作此畫時他43歲。曾君認為,這件作品不論是畫面布局、人物形象和馬匹的寫實畫法,均帶有很強的唐代畫風。曾君說,尤為難得的是,《人騎圖卷》匯集了趙孟頫的弟弟趙孟籲,子侄兒孫趙由辰、趙雍、趙奕、趙麟,共趙氏家族五人的題跋,在趙孟頫的書畫作品中并不多見,“非常難得,在欣賞這件仿唐人畫法的繪畫時,也看得到趙家幾代人書法的精彩”。
幕后故事
展覽最大難點是“編纂篇”
據了解,由《石渠寶笈》所記錄的藏品有一萬多件,目前已經整理出來的也有一千多件,但這兩期展覽總共就展出300多件作品。是否展出的均是級別最高的呢?曾君表示“并非如此”。
“我們主要是圍繞展覽主題來選作品,這一次既不是拿從未曝光的展品吸引眼球,也不是簡單地將級別最高的作品羅列展出”。她說,更多的是想通過這個展覽來展示中國古代鼎盛時期的皇家收藏,“更多的是想還原它一個歷史情境”。曾君認為,收藏這一塊在藝術史中非常重要,“和藝術品是相輔相成的,只有重視收藏,這些作品才能在歷史上流傳下來”。
基于打造一個“學術展”的目的,除了在武英殿展出的那些大名頭之外,延禧宮展廳中的“編纂篇”成為了本次展覽最費力、最難的地方?!半m然這個展廳中有些作品的級別不是很高,如某一個大臣的畫像可能只是二、三級品,達不到一級,甚至還有未定級的作品出現,但觀眾一看,‘哦,原來這位大臣長這樣’,它會把觀眾拉回歷史的情境中”。
曾君認為,“編纂篇”中最大的難點在資料的梳理上?!啊妒汅拧酚涊d的作品,有明代宮廷留下來的、有乾隆當皇子時自己收藏,還有一些是大臣進獻的或者是抄家罰沒的,得對很多資料進行整理,這個工作量特別大”。相對而言,典藏篇就容易多了,“尤其是正殿部分,好東西往那兒一擺就可以了,自成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