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易沸點工作室《槽值》欄目(公眾號: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明星上時尚雜志封面,看似不是大事,其實暗藏玄機。
能上好的雜志,代表資源、地位、影響力、商業價值。
而且位置也有說道。
能上封面的,比只能進內頁的要“強”。
這不,美國時尚雜志《Vogue》最新一期的主題是“Global Talent”(全球人才)。
14個國家的14位明星接受邀請,其中的7個人登上了封面。
Angelababy 代表中國女星,成了其中一個。
《Vogue》意味著什么?
這本在1892年創刊的雜志,被奉為時尚界的“Fashion Bible”(時尚圣典)。
也許沒有足夠大眾,但在時尚圈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雜志的官方宣傳視頻里,鏡頭前揮手的是“演員、歌手、女性企業家 Angelababy”。
官網中對她的個人單頁介紹,標題是:
《誰是 Angelababy,為什么她在婚禮上花的錢比金·卡戴珊還多?》
很多人深感“自豪”。
他們的關注重點在:Angelababy 是“第一位登上封面的中國女演員”。
此前超模劉雯、孫菲菲登上過,不同行業領域可以不提;
也有中國女演員進過海外版《Vogue》的內頁:
鞏俐、章子怡——代表作《藝伎回憶錄》
湯唯——代表作《色戒》
李冰冰——代表作《雪花秘扇》
還有舒淇、周迅……
這些女演員對中國演藝圈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如此說來,也算是 Angelababy 打了“勝仗”。
只是,看看這次和 Angelababy 一起登上封面的都是些什么人,才更覺得五味雜陳。
1
“全球最性感女人”:斯嘉麗·約翰遜
其他人不太眼熟,她一定是能最先認出來的那個。
斯嘉麗·約翰遜是2018年福布斯女演員收入榜的第一名。
有人說她是“21世紀的夢露”。
NBA球星杜蘭特曾在社交媒體公開說自己“想喝斯嘉麗的洗澡水”。
但斯嘉麗不只是“等于性感”這么簡單。
不到20歲時,她就憑《迷失東京》拿到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新晉演員獎、最佳女演員,和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
英國電影學院獎歷屆的最佳女演員都有誰?
好萊塢女王凱瑟琳·赫本、《這個殺手不太冷》飾演“瑪蒂爾達”的娜塔莉·波特曼、“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
至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內影星里只有鞏俐得到過最佳女演員。
斯嘉麗還是個僅憑聲音就能拿到羅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演員。
在科幻愛情片《Her》中,斯嘉麗全程沒露臉,給人工智能系統“薩曼莎”配的聲音就足夠讓人對電腦后的那個“生命”充滿好奇。
《賽末點》里,她一個眼神就足以詮釋為什么有“一見鐘情”這回事。
更不用說《復仇者聯盟》系列,如何將這個眼神冷艷的性感女神推到了人氣頂峰。
中國觀眾最熟悉的那些好萊塢大片里,幾乎都有她的身影。
“冷”到世界的韓國影后:裴斗娜
她長了一張冷漠臉,乍一看并不驚艷,甚至有點不起眼。
也就是這樣一張撲克臉,打敗了一眾整容臉,成為當前好萊塢最火的韓國女演員。
在選擇劇本時,裴斗娜有自己的標準,覺得不合適,她會直接拒絕;
如果對劇本很有興趣,甚至能零片酬出演。
出演電影《道熙呀》時,裴斗娜不僅不收片酬,還素顏出鏡。
她希望能夠通過素顏,讓自己在生氣時,臉上變紅發青的變化更明顯地呈現在鏡頭前。
電影中,原本不怎么喝酒的裴斗娜,為了能更好地詮釋角色,一口氣喝掉十幾瓶燒酒。
《秘密森林》在豆瓣被打出9.2分,裴斗娜和男主角曹承佑,靠撲克臉演技圈粉無數。
美劇《超感獵殺》里,裴斗娜為了演一個打女,每天早晚都訓練,拍攝期間還需要每天花3個小時和特技隊磨合。
正是這些積累,讓她在劇中能呈現一幕幕精彩利落的動作戲。
她在《漢江怪物》中出演射箭運動員,其中最經典射擊之后華麗轉身的一幕,悲愴而堅定。
即便面部表情沒有明顯的變化,也能通過眼神和肢體把人物的情感展現出來。
日劇《昌玉的信》里,她飾演家庭主婦。
在看到一直和自己關系不好的婆婆離世前留下的遺書、要求家人一定好好對她時,內心的五味雜陳、心酸又感動的情感層次,都在苦笑轉換間,表現得淋漓盡致。
演技和資源都甩了許多同輩明星一截,但裴斗娜依舊保持著低調的狀態。
因為不會過多宣傳,想在網上多了解一點她工作之外的信息都很難。
法國“邦女郎”:蕾雅·賽杜
蕾雅出生于電影世家,是名法國演員,被稱為是“斯嘉麗·約翰遜與克雷斯曼·波西”的合體。
本完全可以依靠家里的資源“平步青云”,可蕾雅偏偏要自己從頭做起。
她的演藝之路,是從不同電影里跑龍套開始的。
幾年的摸爬滾打后,她才在電影《巴黎小情人》里飾演女主角。
同時,也憑著這個角色獲得凱撒電影節最具潛力女演員的提名。
10年間,她拍了超過34部電影,不同角色也各有特點。
她曾出演《阿黛爾的生活》,一頭藍發輕輕回眸,眼神比男生更帥氣;
一轉頭,又變成《玫瑰信貸》里甜美可人的美容師;
或是《美女與野獸》中溫婉聰慧的貝兒;
真正讓她大火的,是《碟中諜4》中的女殺手Sabine Moreau,一出場就驚艷了一眾觀眾。
明明是配角,也能自帶主角的光環。
之后,蕾雅還一躍成為了“邦女郎”,出演《007:幽靈黨》里性感美艷的殺手之女。
“小妮可基德曼”:伊麗莎白·德比齊
這是飾演《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女二號“喬丹·貝克”的伊麗莎白·德比齊。
作為“90后”,伊麗莎白·德比齊早就憑借著出色的演技與功底,參演了多部電影:
《秘密特工》中的女反派維多利亞、《呼吸》中的Eva、《信箋故事》中的Mrs.G……
《銀河護衛隊》系列中,她飾演高級女祭司的“阿耶莎”。
印度“國寶級影星”:迪皮卡·帕度柯妮
迪皮卡·帕度柯妮是名印度電影演員,也是模特,在國際上也有著相當的影響力。
早在19歲初露頭角,在印度首屈一指的時尚盛事——Lakme時裝周完成T臺首秀;
20歲時,她在第五屆Kingfisher時裝展覽中一舉斬獲年度最佳模特和最佳泳裝模特,一戰成名。
模特出身,演技卻沒的說。
2007年,她參演的首部電影《再生緣》,就讓她順利拿下印度電影觀眾獎的最佳女新人獎,提名最佳女演員。
2017年《極限特工3》里,那個性感又凌厲的致命殺手賽琳娜就是她。
尼日利亞籍女星Etomi
相較而言,Adesua 在國際上更低調。
Adesua Etomi在伍爾弗漢普頓大學學習戲劇和表演后,以一等榮譽畢業。
不像大多數明星,Adesua Etomi的星途始于劇院。劇場實打實的現場表演經驗,對演技提升很有幫助。
自2014年首次登上大熒幕以來,她有過多部代表作,也屢次拿下電影電視獎項。
雜志封面上的其他六位海外女星,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作品,或是行業內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看到這里,驕傲何來?
2
流量并不等于實力
與其說,上雜志封面就能代表什么意義,不如說是一個人真材實料的影響力才更讓人心服口服。
流量二字,本不該帶有貶義色彩。
只是在吹捧和質疑間,人們目睹了一場又一場流量與實力的強烈失衡。
早前在一段訪談里,鞏俐曾說:
“我不覺得一個女孩子,有了美貌之后就可以擁有一切,這個是很幼稚的想法。”
把這句話搬到眼下,同樣適用。
明星的流量并非不重要。
有了流量,意味著可能有更多機會、更優質的資源。
只是,流量不該成為衡量明星是否值得贊譽的唯一標準。
就像演技之于演員,嗓音之于歌手,文筆之于作家……
這些實力,才是他們應當被看見的根基。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榮譽面前,當之無愧是對一個人的真誠褒獎,更是對其他人的真正公平。
給今天的文章點個贊,有些虛榮,讓人發自內心地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