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浙地》月亮門的表達
建筑是一種對時代,對力與美的最完美、最獨特的表達和象征。所以,建筑被人們譽為凝固的音樂,立體的詩,“門”則是凝固音樂中最美的旋律,是立體的詩中最華麗的句章,那么,“月亮門”就是最美旋律和最華麗句章的靈魂。
“門”就其功能屬性來說是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月亮門”是住宅或庭院建筑在墻上開設的圓弧形門洞,用于院落之間和室內空間的分隔與過渡,因形如圓月而得名。既作為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出入通道,又可透過月亮門洞引入另一空間的景觀,其功能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江南地區月亮門兩側的墻體通常刷成粉白色,以強化其景觀特色,并在門的邊緣處留有灰色的裝飾邊,下部做平不設門檻,有的月亮門上部則設計有點明意境的橫向匾額。月亮門又稱月洞門或月門。
門出現的確切時間,難以考證。筆者集郵,曾做過一部《門》郵集,認為:早在我們的祖先穴居于巖洞的那個年代,門的雛形可能就產生了。大概是從人類區別于動物產生了人類意識,產生了家居意識的時候,也就產生了門的概念。例如山頂洞人住的山洞,在洞口擋些石塊、樹干之類的物品以作屏障,這應該理解為就是最原始的人類之門。從這個角度看,門概念的出現比建筑要早。
門在所有建筑物中最為引人注目。因為在每一座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都有門與窗,而門又占盡了出入口的“區位”優勢,并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獨特的門文化。在中國紛繁復雜的文化種類中,門文化也是研究中國建筑文化的一個出入口,而且是中國建筑文化中最具色彩紛呈的篇章。中國的門文化博大精深,由“門”而窺全豹,所以說,建筑物上門的歷史就成為了社會歷史之門。透過門的文化,也可以開啟中國社會與歷史文化之門。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疆域遼闊,歷史悠遠,各地自然和人文環境不盡相同,因而中國民居建筑的多樣性和各具特色的風格在世界建筑史上也較為鮮見。例如,晉中大院高墻深宅、深邃富麗。皖南民居則清雅樸素、空靈俊秀。浙江民居則臨河依水、粉墻照壁。西藏砧房隨勢而筑、雄渾壯美。這些不同地區形態各異的典型的中國建筑風格,都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精髓展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江南建筑,宛如一幅具有典型江南風情的建筑卷軸,黛瓦粉墻、小橋流水、亭臺樓榭、宅園庭院處處透露出獨特的中式建筑美,深含濃重的中國式人居韻味。無論北方民居的深沉厚重,抑或南方民居的灑脫靈秀,都于外在浪漫的意境中,蘊藏著中國人信奉的“天人合一”的哲理以及講求尊卑之禮、長幼之序、男女之別、內外之分的宗教倫理思想。而月亮門又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最充分的建筑表達 。
普通的戶門、壯觀的大門、室內通道門,這些雖然都體現的是建筑功能元素,但他們都有著很深遠的象征意義:過渡段、通道、加長、變化、期望、希求,而這些象征常常是門戶功能的延伸和轉移。
月亮門遍及我國南北四方,各種各樣的建筑隨時隨地可以見到。月亮門雖然韻味獨特,但并非所有建筑都適宜月亮門,那么什么樣的建筑應該有月亮門,一般來說在比較高級的住宅中,常用月亮門;院落中隔墻采用月亮門;在南北地區,各種園林中也經常采用月亮門。在寺院、廟宇中,在祠堂、書院中,也常用月亮門。在這樣的建筑中安設月亮門顯得莊重、古樸、美觀、大方。月亮門有的安裝門扇,也有的不安裝門扇,形成空門,這在園林中常常見到。中國古代建筑中,那些大宅第之中,綠樹成蔭,花盆擺設,再用月亮門襯托,景由此而生,人們出入在美的享受之中,美不勝收。
月亮門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建筑物的象征符號,其簡潔的幾何圖形,通過它可看到一個完整框架,在中國公園里常采用月亮門,其目的是用以增加園林的美感,也可透過月亮門觀景。有一次在西湖煙雨樓觀景,我正好坐在一處月亮門的正前面,透過那圓圓的月亮門,看遠處:湖水迷蒙、風卷云低;湖山若洗,雨霧如煙;水空一色,天地不分。或遇到雨后,夕霞映照,水禽當空旋飛,讓人頓時想起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句。隔空相望,倍覺虛無漂渺,儼如仙境。尤其是山雨迷蒙的時候,月亮門內煙雨樓籠罩在雨霧煙云之中,更若仙山瓊閣,充滿了神奇縹渺之美。煙雨樓在山莊中路結景,北望湖光山色余韻無窮,佳地美景令人無比流連。
中國傳統居室非常講究空間的層次感,喜歡用隔扇、屏風來分割空間。隔扇是固定在地上的,用實木做出結實的框欄以固定支架,中間用欞子、雕花做成古樸的圖案。如果居室比較開闊,就可以做成一個“月亮門”式的落地罩、隔扇,再配以精雕細刻的嵌花,它將成為居室中最引人注目的景點。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布局整齊的花園通常都建有一個很特別的拱門用以連接花園的各個部分,這種拱門被浪漫地稱之為月亮門。有的地方還有這樣的美好傳說:戀人們會穿過月亮門以求永葆愛情的力量和激情。因為月亮門也有中國建筑獨特的設計元素,稱作“人性”。
中國建筑物的任何元素幾乎都與風水理論和民間習俗有著密切關聯,月亮門當然也有它關于風水、習俗的講究。傳說中天上曾經有兩個月亮,當它們并行在一起時,將會開啟地上到天界之門,所以,人們把兩個月亮并行的天象叫做“月亮門”。于是,有人還根據這一傳說天象創作了樂曲《月亮門》,這首樂曲描述了兩個相互尋尋覓覓的有情人經過千辛萬苦穿過重重云墻來到月亮門,輕柔的音樂漫延在心靈深處,帶著兩個有情人飛翔在高遠的天穹,是那樣的飄逸,那樣的純美。月亮門為他們打開,月之神也眷顧他們,他們感激上蒼,感謝月亮門。男人對女人說:你是我的女人。女人對男人說:你是我的男人。此后兩人牽手穿過月亮門走進月亮的心里,彼此的心如明月相互輝映。寓意穿過月亮門的兩個有情人,他們永遠在一起,不會分離。他們穿過月亮門,就是為了獲得愛的激情和力量,這首樂曲既是一首極為抒情的浪漫愛情音樂,更是一個很美好的傳說故事。
月亮門在各類建筑中較多運用,在自然環境下也有“月亮門”式的人為境區。寧夏的賀蘭山下,荒漠之中,有一個黃土堆成的月亮門。每到月夜,土坎高處突兀的月亮門上,高懸著一幅藍色酒幡和一輪金黃的大漠明月,別有一番凄冷荒涼的詩意。當我站在月亮門下,心想,這處月亮門若再配上西北野狼引吭高歌的剪影,一定是一幅絕美的畫卷。在河南雞公山上,也有一個用花崗巖建造的紀念門,這個普通的門卻建成一個月亮門的造型,它將遠處的山峰、天空、日出,統統納入月亮門,站在月亮門內看去,就如一個大的取景框。
月亮門其實并不是中國建筑的專利,基督教及其建筑也崇尚月亮門,不過他們多稱之為“太陽門”。月亮門在基督教里體現嚴肅、高貴、持久,極具魅力,令人陶醉。
中國建筑中用月亮門作為通道,也有月亮窗,其功能當然是用以采光透氣取景。在南方和北方的寺院、廟宇等大型建筑中,在山墻上也常常出現月亮窗,主要用來通風和做裝飾,這是由于建筑審美的需要而產生的。
月亮門與月亮窗產生很早,在漢代建筑物中就已運用,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運用月亮門與月亮窗,一直流傳到今天,在這個漫長歲月期間不斷發展,歷代的工匠們也積極改進,加上不同的裝飾,使這樣的門窗發展得更加綺麗。
月亮窗也是漏窗的一種,俗稱花墻頭、花墻洞、漏花窗、花窗,是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空窗,外觀為不封閉的空窗,窗洞內裝飾著各種漏空圖案,透過漏窗可隱約看到窗外景物。為了便于觀看窗外景色,漏窗高度多與人眼視線相平,下框離地面一般不高。也有專為采光、通風和裝飾用的漏窗,離地面較高。
漏窗不僅是庭院建筑的寵兒,也是中國園林中獨特的建筑形式,更是構成園林景觀的一種建筑藝術處理工藝,通常作為園林墻上的裝飾小品,多在走廊上成排出現。江南宅園中應用最多,我在蘇州園林的園壁上看到的漏窗就具有十分濃厚的文化色彩。杭州西湖,過平湖秋月往右,一堵矮墻,墻上有幾個嵌花漏窗,墻中間還有一個月亮門,將墻后景色遮隔起來, 但遮而不斷,隔而不絕,透過月亮漏窗,墻外千竿翠竹,自然畫意。游人想探個究竟,可自月亮門步入佳境。三潭印月的九曲橋東邊,也有一堵白粉短墻。墻兩端了無銜接,形若屏風。但粉墻上開啟著四個花飾精美的漏窗,墻內墻外空間隔而不斷,相互滲透。墻外游人熙熙攘攘,墻內卻幽雅寧靜,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故這處三潭印明月的景觀享譽中外。
月亮漏窗大多設置在園林內部的分隔墻面上,以長廊和半通透的庭院為多。透過漏窗,景區似隔非隔,似隱還現,光影迷離斑駁,可望而不可即,隨著游人的腳步移動,景色也隨之變化,平直的墻面有了它,便增添了無盡的生氣和流動變幻感。但很多景區的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圍院墻上,以避免泄景。如果為了增強圍墻的局部觀賞功能,也有在圍墻的一側作成漏窗模樣,實際上并不透空,另一側仍然是普通墻面。
漏窗圖案形狀變化多端,千姿百態,漏窗本身和由它構成的框景,如一幅幅立體圖畫,小中見大,引人入勝。中間的窗形似月亮門,使建筑線條方圓結合、曲直相間。灰白的色彩構成也完全迎合現代建筑的簡約潮流,在簡約中體現方正安然的平穩氣勢。根據我所到過的地方觀察,在同一園林中,還沒有雷同的漏窗出現。
月亮門或是月亮窗一如文學的含蓄描述,畫藝留白的技法,這就是藝術家們津津樂道的文藝理論:“不說有時比說更好,少說比多說更有味道。” 月亮門,如亮凈如雪的出口,如夢里思君月朦朧般美麗。
在自然界之中,和諧、統一、有機等屬性,體現在月亮門的建筑中,反映在人的大腦之中,就會形成完美的概念,而這些概念會支配人的創造活動,尤其是藝術創作。就建筑而言,古典建筑形式那整齊均一、對稱均勻,具有和諧的比例關系及韻律、節奏感,各組成部分皆十分巧妙、嚴謹,進而達到天衣無縫的境地。由月亮門可知,建筑家在追求完美的創造之中,既受到自然的啟示,又灌注了心靈上的創造,縱而體現在藝術創造上,主觀及客觀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