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改善的過程。喚醒孩子內心的責任心,了解孩子的能力、愛好,性格及其所特有的心態,這樣,才能對孩子循循善誘,使他們能認清方向。犯錯在所難免,重要的是犯了錯之后如何面對。先來看看幾位家長的話吧:
@叮叮當:孩子犯錯在所難免,家長控制情緒很重要。我覺得應該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幫助孩子理性分析為什么做錯事情,該如何正確做。
@幸福人生:孩子有一次犯錯誤,我特別生氣地訓斥了他。后來才知道他也有自己的委屈,當時自己太沖動了,孩子本身已經因為犯錯而難過了,我沒有體會他的情緒反而訓斥他,真是做的不對。
@陽光燦爛:有時候,人生就是在犯錯中成長。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正確對待錯誤很重要。
1、了解孩子的犯錯經過
孩子總是喜歡偷偷打開手機,為什么?是為了偷偷玩游戲還是只是出于好奇?
孩子總是喜歡偷偷翻父母的錢包,為什么?是因為自己想要拿錢買東西還是覺得偷錢是件很“酷”的事情?
作為家長,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責罰孩子,而是要清晰地了解孩子為什么會犯錯誤,原因到底是什么?因為只有我們了解孩子犯錯誤的真正原因,才能從根源上了解孩子并幫助孩子擺脫困境。
2、孩子犯錯,建議比批評更有效
發現孩子犯錯誤后,多數的家長往往選擇喋喋不休地指責:怎么回事,又干這樣的事情了……但往往發現效果甚微,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該犯的錯誤一樣沒有少。
與其一次又一次地指責孩子的錯誤,不如給孩子一個行之有效的建議。如發現孩子總是偷偷打開IPAD玩游戲,不妨告訴孩子,玩游戲可以,但不能偷偷玩,而是告訴爸爸或媽媽,家長會根據實際情況允許他玩多長時間。
如發現孩子總是在學校和別人打架,不妨告訴孩子被別人欺負,還手是可以的,但卻不是聰明人的行為,一旦和同學意見不和或發生沖突,不妨向老師或家長反饋,他們可能會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3、誠懇地給孩子適當的建議
同樣是提建議,一個盛氣凌人,一個平靜、懇切,你更愿意接受哪個?
當然是后者了,孩子的選擇也是一樣。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與孩子的對話中”。想要孩子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家長除了用提建議取代批評之外,說話的語氣也很重要。因為只有語氣平靜、態度誠懇的建議,孩子才能更好地聽進去,效果也會更好。
其實,每次孩子犯錯后,他內心是非常害怕、痛苦、后悔的。如果父母一味地揪住錯誤不放,就會使孩子因為害怕犯錯而說謊,甚至作出更出格的事情。倘若父母能耐心聽聽孩子的解釋,給孩子提出改正意見和彌補錯誤的機會,才是父母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