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在西天路上九九八十一難,孫悟空出了不少力,細(xì)細(xì)讀來,頗有感想。
有菩薩、神仙背景的妖怪一個都沒有被消滅
在西天路上,孫悟空只要遇到有背景、有出處的妖怪,絕大部分是打不贏的,妖怪的本領(lǐng)與孫悟空一樣,孫悟空只得請出妖怪的主人來收服。主人收服妖怪后,對于妖怪給唐僧西天路上增添的困難,大多不置一詞,甚至還以給唐僧增加磨難為榮。孫悟空除魔降妖的艱辛,唐僧在妖怪洞中受到的諸般驚嚇,在妖怪的主人眼中那都是應(yīng)該的,仿佛事情真相應(yīng)該如此。
第二十一回,護(hù)法設(shè)莊留大圣,須彌靈吉定風(fēng)魔。黃風(fēng)怪是靈山腳下的得道老鼠,如來命靈吉菩薩看守,靈吉卻任其隱性歸山。誰知其巡路先鋒誤打誤撞捉得唐僧,黃風(fēng)怪由靈吉擒獲去見如來,明正其罪,但其罪卻無下文。靈吉放縱黃風(fēng)怪,如來及諸菩薩能知過去來來之事,自然也能預(yù)知黃風(fēng)怪擒獲唐僧的事,但事情就這么發(fā)生了,誰能奈其何。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獲寶伏邪魔。太上老君看守金爐、銀爐的童子下凡為妖,孫悟空戰(zhàn)到緊要關(guān)頭時,太上老君駕到,救了金銀二童子,徑直回天宮去了。且說:“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奈何奈何,捉鬼放鬼皆一人也,西天路本來難走,觀世音還要親設(shè)路障,悟空的本事再大,徒為棋盤中一個棋子而已。打不贏妖魔不要緊,要緊的是能找到妖魔的命門,一物降一物,每個妖魔都有他自己的克星。西天路上,孫悟空不斷地尋找妖怪的命門,請別人來收拾妖怪。本事大,不是英雄的主要標(biāo)志,本事大且愚忠,不會計謀、巧伶,最后因愚忠而下場凄慘乃是英雄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真英雄是要有計謀、巧算的,懂得如何使用有本事之人。唐僧是西天路上的主角,悟空、八戒、沙僧、白龍馬最后能修成正果,是因?yàn)樗麄儽Wo(hù)了唐僧。唐僧手無縛雞之力,僅一心往西,意志堅(jiān)強(qiáng),會念緊箍咒,悟空再大能耐,也只有唯唯喏喏。封建社會有幾多開國帝王,靠的是別人幫其打江山,江山打下來,打江山者得善終只有廖廖幾人,享受至尊榮耀的是帝王,將相們只是陪襯。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zāi)沉水宅,觀音救難現(xiàn)魚籃。觀世音自家蓮花池里的金魚偷跑到通天河里做妖怪,菩薩擒住妖怪后對悟空半句道歉的話都不說,悟空也知趣,只是叫陳家莊百姓出來看魚籃觀音現(xiàn)身,好教凡人信心供養(yǎng)。孫悟空在西天路上算是學(xué)乖了,一遇到妖怪,首先問的就是妖怪的出身。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不能全憑自身那一點(diǎn)點(diǎn)本事,別人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善于借力使力,應(yīng)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方面。菩薩蓮花池的魚精雖然打不過悟空,但魚精可以深沉水里不出來,悟空在陸地上本事雖然很大,但水中功夫卻不怎樣,悟空不是萬能的,同樣需要別人的幫助。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鬧金兜洞,如來暗示主人公。太上老君坐騎青牛下界為妖,悟空遍請神仙、菩薩,皆被青牛那個白森森的圈子將兵器套去,如來雖知曉其出處,卻不敢說破,曰:“那怪物我雖知之,但不可與你說。你這猴兒口敞,一傳道是我說他,他就不與你斗,定要嚷上靈山,反遺禍于我也。我這里著法力助你擒他去罷。”一個人的背景是很重要的。實(shí)力強(qiáng)弱,是一個人說話的本錢,明哲保身,體現(xiàn)了一個人對自身的清醒認(rèn)識。佛祖的法力是無邊的,悟空大鬧天宮最終被佛祖壓在五指山下,青牛本領(lǐng)與悟空差不多,但兩者的區(qū)別是青牛的背后站著一個太上老君,而悟空的背后空空如也,什么都沒有。悟空在菩堤祖師處學(xué)成下山時,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菩堤祖師不愿當(dāng)悟空的后臺,所以佛祖在處理有無后臺的妖怪時,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獅駝山上青獅、白象、大鵬三妖怪,前二怪是文殊、普賢菩薩坐騎,大鵬的同胞姐孔雀,在佛祖修成丈六金身時,一口將佛祖吞入肚中,佛祖雖從孔雀脊背處剖開逃生,卻封孔雀為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被佛祖堵住,絲毫不懼,仍然輪利爪刁了佛祖一下,被抓住時,開口對佛祖叫道:“如來,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佛祖勸其隨佛修行,大鵬道:“你那里持齋把素,極貧極苦;我這里吃人肉,受用無窮!你若餓壞了我,你有罪愆。”如來道:“我管四大部洲,無數(shù)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將大鵬收為護(hù)法。一個人的背景和出處很重要。第八十三回,心猿識得丹頭,姹女還歸本性。唐僧身陷無底之洞,那妖怪雖沒有來歷,卻會自攀高枝,尋求庇護(hù)。妖怪在靈山偷食如來的香花寶燭時,如來差李靖父子擒拿,妖怪感李靖父子不殺之恩,拜李靖為父、哪咤為兄,供牌位,侍奉香火,是個極其聰明的妖怪。悟空要打殺妖精時,天王道:“他是奉玉旨拿的,輕易不得,我們還要去回旨哩。”此事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常有,許多人一旦與名人、有勢力的人物攀上關(guān)系,便時常沾沾自喜,四處炫耀,自抬身價,名人、有勢力的人物可能會不在意,也可能是完全忘記了,但在關(guān)鍵之處,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妖怪后臺的地位同時決定了悟空對妖怪的態(tài)度。第七十九回,尋洞擒妖逢老壽,當(dāng)朝正主救嬰兒。壽星坐騎白鹿到比丘國為妖,進(jìn)獻(xiàn)白狐貍與國王,欲用小兒心肝修煉,在金殿上遇到唐僧,勸國王取唐僧心肝食之,悟空識破奸計,正要擒住白鹿時,壽星不請自來救了白鹿。壽星與悟空是兄弟之輩,在勸悟空手下留情時,尚有哀求之意,壽星對白鹿說:“好孽畜啊,你怎么背主逃去,在此成精!若不是我來,孫大圣定打死你了。”孫悟空同壽星牽著鹿,拖著狐貍,一起回到比丘國,好好享受了國王的一番招待。八戒在筵席上對壽星放肆地說:“老壽,有火棗,送我?guī)讉€吃吃。”與那些本領(lǐng)高強(qiáng)的菩薩、神仙之輩坐騎童子下界為妖對悟空的態(tài)度有天壤之別。第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禪靜九靈。唐僧師徒行至玉華縣,孫悟空師兄弟收玉華王三個兒子為徒,驚動九頭獅子,悟空請來其主人太乙救苦天尊收服。太乙救苦天尊這樣評價九頭獅:“我那元圣兒也是一個久修得道的真靈:他喊一聲,上通三圣,下徹九泉,等閑也便不傷生。”天尊收了坐騎,與悟空招呼都不說一聲,駕起彩云,經(jīng)輕妙巖宮,視悟空如不存在。第六十六回,諸神遭毒手,彌勒縛妖魔。西天路上唐僧所遇磨難,一大半都是那些菩薩、神仙搗的鬼。一個人的磨難,有一半是客觀因素造成的,還有一半就是人為因素在起作用,必須要對遇到的困難有一個清醒的認(rèn)識,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彌勒佛司磬的黃眉童子設(shè)計擒住唐僧,悟空在此回合中,頗似一個導(dǎo)演。菩薩、神仙做弄他,他就捉弄菩薩、神仙的部將,請來蕩魔天尊龜、蛇二將,國師王菩薩小張?zhí)樱诵撬蓿?/span>爭斗中悟空只要一見黃眉怪拿出搭包兒,說聲仔細(xì),自己就馬上跑到天空,諸神乖乖被擒。悟空雖然悵望悲啼,但就是不去請觀世音、如來佛祖,最后彌勒佛親臨,才了此一難。對于唐僧所遭磨難,彌勒佛說得明明白白:“你師徒的魔障未完,故此百靈下界,應(yīng)該受難。”悟空是應(yīng)當(dāng)接受這個事實(shí)的,誰叫悟空頭上有個緊箍兒,斗不過菩薩、神仙,被菩薩、神仙捉弄一下,是情里之中的事。唐僧師徒到達(dá)靈山拜見如來,因沒有禮物賂賄阿儺、伽葉,被傳了無字真經(jīng),告到如來處,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圣僧下山,曾將此經(jīng)在舍衛(wèi)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jīng),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直至唐僧將紫金缽孟給了阿儺,才得有字真經(jīng)。觀世音查看唐僧歷難簿,只有八十難,不合九九八十一難的佛門規(guī)矩,又特叫金剛生一難,取經(jīng)的事才算完結(jié)。唐僧西天取經(jīng),既是為佛弘揚(yáng)佛法,同時又要受到佛的捉弄,真可謂人生的兩難境界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