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范曉:除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你還應該知道四川樂山的戰時故宮
userphoto

2017.10.02

關注

 

筆者曾于2015年去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參觀,隨后一直想為“寶地安谷”寫點東西。依據陳列館的展陳內容,同時搜羅資料,終于編成此文。編撰過程中,發現對文物移遷的數量,不同報道有些許出入,筆者一方面相互核對加以注明,另一方面也對事件脈絡作了些梳理。此文是為了宣傳樂山戰時故宮,并向“功侔魯壁”的先輩表達敬意,并不用于商業目的。

 

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入口處。范曉攝于2015年

 

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外墻。范曉攝于2015年

 

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正門。范曉攝于2015年

 

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的展廳入口。范曉攝于2015年

 

故宮文物遷與不遷,曾經是個問題

 

故宮文物南遷的動議,始于1932年,時值9.18事變之后不久,偽滿州國已建立,日軍勢在向華北挺進,戰局危急,故有故宮文物保存之憂。

但故宮博物院欲將文物南遷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引起激烈爭論。反對者認為,“古物散佚永難復合”,遷離文物是“政府棄國土而不顧”。胡適也曾希望通過國際監督和干預來保障戰火威脅下的古物安全,古物陳列所前所長周肇祥甚至發起“北平民眾保護古物協會”,宣言“誓與國寶共存亡”。

 

1933年初,日軍占山海關,陷熱河(民國時期的關外東北四省之一,包括今天的內蒙古赤峰、遼寧北票、河北承德等地,省會承德),形勢急轉直下。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正式決定,選擇院藏文物精品分批南遷至上海加以保護。國民政府行政院也發布了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的指令。

 

國民政府行政院關于故宮文物南遷的指令。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有多少故宮文物南遷?

 

由于故宮文物的數量太多,因此并不是全部遷移,而是選擇院藏文物精品南遷,但即使經過挑選,故宮南遷文物的數量仍然十分龐大,共有13427箱(一說13491箱)。此外,加上北平古物陳列所的文物5415箱,以及頤和園、國子監的文物,南遷的文物總計達到19701箱(亦有19557箱之說)。

 

工人正在將內閣大庫的檔案搬出,準備裝箱。據網絡

 

南遷文物皆國之重寶,僅故宮遷出的13427箱文物中,就包括書畫9000余幅,瓷器2.7萬余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余件,玉器無數,文獻3773箱,包括皇史宬(cheng,皇家檔案館)和內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檔案,明清兩朝帝王實錄、起居注,《四庫全書》及各種善本、刻本等。

 

精心安排的國寶“敦刻爾克大轉移”壯舉

 

實際上在1932年秋,故宮人就已開始文物的挑選和打包,前后歷時半年多。

每件文物的包裝至少有4:紙、棉花、稻草、木箱,有時候外面還要套上大鐵箱,保證運輸途中無論翻車、進水,也能使損失微乎其微。

 

故宮文物集中于庫房準備裝箱的情形。據網絡


故宮人總結出一套“穩準隔緊”的方法,比如瓷盤邊緣先裹棉花,再將幾個瓷盤疊放捆扎,然后用紙把整疊瓷盤包起,每疊之間用棉花和稻草充填防震。而且還買來普通瓷器反復作落地試驗,確定無一損壞,才用這樣的程序裝箱。對于書畫等紙質文物,還要包上油紙,以免被水浸濕。

 

故宮文物裝箱。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文物的品名、年代、尺寸、顏色、花紋都要寫在文物單上,裝箱時封在箱內,同時將文物單復制多份成冊,分給故宮博物院、政府主管部門留存,并供遷移過程中核查。

故宮負責人、專家以及一大批工人,護送文物,走完了全程遷移路。一路上人不離物,物不離人”,而且沿途無論火車、輪船、汽車,都有軍警戒備護送。

 

故宮門前已裝箱準備搬遷的文物。據網絡

 

2萬箱文物,來回約兩萬公里路程,雖也偶有衛兵槍支走火、汽車翻車、箱子落水等事故,但由于包裝嚴密,即使箱子落水,也因為有油紙隔著,書畫最多邊角受潮;有時箱子摔了,瓷器的裂紋也被減到最小。真正完全損壞到不可修復的,只有幾件,與幾十萬件文物相比,損失近乎于零。

 

漫漫遷徙路

 

193325夜晚,第一批南遷文物2118箱,在故宮北門即神武門外裝車外運。此后至19335,余下的四批南遷文物也先后出發。由于移遷倉促,當時未及確立永久性的存放庫房,第一批文物到達南京后曾在浦口火車站滯留約一個月,才決定前往上海。所有南遷文物先存放于上海法租界內的天主堂街仁濟醫院及四川路業廣公司內。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于是國民政府在南京動工修建朝天宮庫房,19368月庫房竣工,同年12月,所有南遷文物都由上海轉移至南京。但僅約半年之后,七七事變導致抗戰全面爆發,南京的文物又不得不開始西遷之路。

 

1933年2月5日,第一批2118箱國寶文物在紫禁城裝箱上車。據網絡

 

根據戰時文物宜散不宜聚的原則,文物分北、中、南三路由南京向西遷移。對遷移的目的地,當初也沒有定在四川。隨著戰局的惡化,目的地也不斷西移,最終才到了四川。此外,遷移的文物除了由北平經上海運抵南京者外,還增加了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收藏的文物。

三條西遷的路線分別如下。

 

故宮文物南移西遷之路示意圖。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南路,南京→漢口長沙桂林貴陽→貴州安順華巖洞→四川巴縣飛仙巖。文物80箱,被視為精品中的精品,包括甲骨文、鐘鼎、碑拓,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吳道子的《鐘馗打鬼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名家字畫。全部用19356月至19365送展英國時的鐵箱裝運。19378月,于三路中首先啟運。南路文物原擬長期存放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學,后因戰事變化,于193810月輾轉遷移到貴州安順華嚴洞,在那里貯存6年之久,直到1944年,因日軍攻貴州、占獨山,進窺貴陽,才轉移至四川巴縣飛仙巖。

 

南路文物剛從湖南大學轉移不久,該處即遭日軍轟炸。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南路文物在貴州接駁裝車。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中路,南京→漢口宜昌重慶宜賓→樂山安谷。文物9331箱,是數量最多的一路,其最大特點是沿長江水路西運,所以最后到達三江匯流的樂山也是順理成章。193711月啟運,其中最后一批是在南京淪陷的前4天,即1937129日,隨英國輪船“黃浦號”運離浦口碼頭。19385月全部運抵重慶,先分存于打銅街川康洋行倉庫、南岸獅子山安達森洋行倉庫、南岸王家沱吉時洋行倉庫。19394月,日軍開始轟炸重慶,中路文物又經宜賓,于19397月至9月陸續到達樂山安谷。

 

運送中路文物到樂山的民生輪船公司的船只。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岷江行船運送文物到樂山安谷。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中路文物車載船運到達樂山。據網絡

 

上世紀30年代末的樂山。據網絡

 

北路,南京→徐州鄭州西安寶雞漢中成都峨眉。文物7287箱,數量僅次于中路,于193712月,日軍已迫近南京城下時啟運,先由鐵路經徐州、鄭州至寶雞,再裝上汽車翻越秦嶺,19384月運至漢中,存于南鄭文廟與褒城東張寨大廟。旋即因漢中遭受日軍轟炸,又千里迢迢轉移至成都大慈寺。但隨著重慶連遭轟炸,成都也不安全,19397月,北路文物由成都全部轉移到峨眉,存于峨眉東門大佛寺、西門外武廟。

 

川陜公路上,北路文物運輸車隊向成都艱難地前行。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除了上述主要文物的遷移外,還有以下路線,可補充文物轉移的全貌:

19371118,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也奉命西遷,院藏文物分水陸兩路顛沛輾轉,至19406月抵達四川宜賓李莊安存;

河南博物館存放在武漢的68箱文物也西遷重慶,存入由南京疏散至重慶的中央大學磁器口校舍;

國立北平圖書館南遷到上海租界的全部古籍圖書未及西遷即陷于敵后,遂于1938年初就地化整為零,分散收藏在秘密租用的民房內。后與美方秘密交涉,從南遷古籍圖書中精選3萬多冊裝成102箱,以替美國國會圖書館代購新書的名義報關,從日軍眼皮底下運出,于19426月全部運抵美國國會圖書館暫存。

 

國寶文物的漫漫遷徙路。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激流險灘、大雪封山、山路塌方、車輛翻覆、敵機轟炸、斷水斷炊。在戰火紛飛、道路險阻、交通不便、車船匱乏的情況下,要安全轉移如此之多的文物,其驚險困苦難以盡述。

  

為什么是樂山,為什么是安谷?

 

故宮文物西遷的最終目的地——樂山安谷、峨眉,系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親自選定。這里地處四川盆地西南緣,依邛崍山脈南端峨眉山、二峨山之峻,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之險,地勢隱秘,又有水陸交通之便,而且祠堂、寺廟等古建筑星羅棋布,足可為天然的文物倉庫。

 

抗戰時期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據網絡

 

大渡河在樂山城西先接納青衣江,然后又在樂山城南匯入岷江。安谷即位于大渡河與青衣江匯合口西側的大渡河南岸(右岸),距樂山城區約5千米。河流出山入淺丘平原,地勢驟緩,因此河洲廣布,汊道縱橫。安谷北側即有大渡河的多個汊流,以及王河壩、劉河壩、竇洛壩、郭洛壩等多個河洲,沿河有新開渡、魏洛渡、支水栳、王洛渡、中渡坎、河灣兒、順河場等眾多碼頭渡口,便于水路運輸,沿河兩岸祠堂寺廟大集中、小分散,也便于文物的存放保管。運移到安谷的9331箱文物,即分藏于趙祠、梁祠、陳祠、易祠、宋祠、三氏祠(朱潘劉祠)、古佛寺等六祠一寺中。

 

需要說明的是,經過幾十年的河道變遷以及人類工程的影響,目前這些汊河均已淤塞,原來的河洲也已與河岸相連。

 

樂山及安谷附近的水系及地理形勢。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樂山安谷戰時故宮文物倉庫分布示意圖。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寶地安谷,功侔魯壁

 

故宮文物遷入樂山安谷,地方官員及鄉紳極其重視,安谷鄉長帶領當地人士隨同故宮博物院勘查河道、甄選庫房。被選作文物庫房的祠堂宗廟,都將各自的宗牌收藏,騰出廟堂。安谷人楊宗友還將自家田地5畝無償提供給守軍使用。文物運輸、保管所需船只、人力、物資,當地鄉紳、村民也一應承辦。

 

1939年4月22日,故宮博物院通過中國銀行重慶分行撥款5000元國幣,匯給時在樂山的中路文物負責人歐陽道達,為文物轉移樂山作維護庫房,雇請船工、民伕,清理河漕等前期準備。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1939819,文物還在轉移安谷的過程中,日軍轟炸樂山,城區半毀。安谷百姓不顧危險,整治險灘,疏理河道,拉纖拖船,保證了文物安全到達。

文物保存安谷期間,當地居民對于修繕文物箱與庫房,搬運箱件,翻曬文物,治理白蟻等,都出力甚多。

 

樂山安谷趙氏宗祠文物庫房平面示意圖。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文物庫房擺放圖和文物箱件編號清單。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安谷庫房放置文物的木箱。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主任歐陽道達在安谷的住房外景。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主任歐陽道達的子女在樂山安谷。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護送文物入川直至駐守樂山安谷庫房的部隊是國民革命軍獨立第29師某營,營長陶堅民,1940年陶奉調前線,劉建國繼任營長。1941年春,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直屬特務團二營接防,其中第五連駐安谷,連長馮昌運;第六連駐峨眉,連長王振中。駐防文物倉庫的部隊同時還修筑公路、開辟操場曬壩、打掃街道,制作墻報宣傳抗日,與當地居民相處融洽,故宮博物院職員與駐防官兵亦多有與當地女子聯姻之美事。例如安谷駐防部隊連長馮昌運、排長魯大鋸,與安谷姑娘肖鏡明、趙元清,故宮博物院孫家、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尹煥章與安谷姑娘王金華,鄧文均。

 

安谷文物庫房駐防部隊連長馮昌運與安谷人肖鏡明結為夫婦。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故宮博物院安谷辦事處孫家畊與安谷人王金華結為夫婦。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孫家畊、王金華夫婦1945年結婚時的證書。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19397月,故宮文物遷入樂山安谷、峨眉,至19473月復歸,歷時7年又8個月,一萬多箱國寶無一損壞,無一遺失,完璧東歸,這是樂山人民對于抗戰以及中國文化的巨大貢獻。

 

1946年,國民政府頒贈“功侔魯壁”匾額七塊給安谷文物庫的六祠一寺,表彰當地人民保護國寶文物的功績,可與魯壁藏書相媲美。

魯壁藏書的典故,出自秦始皇焚書時,孔子九代孫孔鮒將《論語》、《尚書》、《禮記》、《春秋》、《孝經》等儒家經書,藏于孔子故宅墻壁中,得以保存流傳。明代為紀念孔鮒保藏儒家經書的功績曾刻制魯壁碑。

 

國民政府頒贈的功侔魯壁匾額之一?!肮棒敱凇彼淖譃楣蕦m博物院院長馬衡題寫,上下款由歐陽道達補書,匾長2.67米,高1米,匾額中上部有”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印“的篆印。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安谷現存的“功侔魯壁”匾額殘件。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當時的樂山縣安谷鄉鄉長劉釗有致故宮博物院的感謝函如下:

敬復者前奉

貴辦事處大函坿送國民政府題頒“功侔魯壁”匾額七份,已分送前貯文物各祠廟,榮與輝煌敬拜。 

嘉□謹代表各祠廟鳴謝

敬致  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

樂山縣安谷鄉鄉長  劉釗

(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主任歐陽道達1946年離開時,也曾書致樂山縣政府表示感謝:“……本院遷儲貴縣轄境安谷鄉文物,感荷貴縣政府始終愛護,并于典守事宜隨時惠予指導。八載于茲,文物賴以安然無恙,而先后移運工作,復存熱心協助,籍以利便進行……”。

 

文物東歸之際,樂山縣安谷鄉鄉長劉釗還曾致函故宮博物院稱:

“敬啟者查自日寇肆虐文物播遷,貯藏敝鄉已八年矣,茲幸抗戰勝利,天地重光,文物遷返故都,其原貯文物庫房業已派員隨同各該祠廟執事分別接收,相應函達即希查照為荷。

此致 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

樂山縣安谷鄉鄉長  劉釗

(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1946年12月,樂山縣安谷鄉鄉長劉釗致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的函。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遺憾的是,在隨后幾十年的變亂中,曾經存放國寶文物的祠堂寺廟皆廢毀不存,國民政府頒贈的七塊“功侔魯壁”匾額或被鋸斷,或被毀棄。2010年,安谷人王聯春、劉文龍自己出資在原址重建了朱潘劉三氏宗祠,也即現今的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所在。他們還四處尋覓,找回了三塊“功侔魯壁”匾額的殘件,以及若干歷史遺物。

 

抗戰時期的樂山文化盛事

 

抗戰時期,國學大師馬一浮在樂山建復性書院,親自勘定“山水勝處”的烏尤寺為院址。時逢故宮文物遷樂山,特派人歷時193日,抄錄文淵閣四庫全書。齊白石、豐子愷、馬一浮、朱光潛、楊東純等大師,都曾參觀過安谷存放的文物。樂山當地人士亦抄錄故宮古籍善本達二十三種。

 

1939年夏,馬一?。ㄇ芭啪又姓撸┰跇飞絼撧k復性書院。據網絡

 

故宮文物保存于樂山安谷、峨眉,武漢大學西遷樂山,復性書院設立于烏尤寺,誠為抗戰時期樂山文化三大盛事,大有益于樂山文風。

  

戰時故宮的后續:文物的東歸、南去、北還

 

抗戰勝利,故宮博物院安排各地文物集中重慶。1946年1月,巴縣文物轉入重慶向家坡庫房;1946年6月至9月,峨眉文物經256輛次卡車運清;1946年9月10日開始,安谷文物由竹筏轉運樂山馬鞍山糧庫存放,后經301輛次卡車運輸,至1947年3月全部運畢。至此,抗戰全面爆發以來,幾經分散的文物終于重聚于重慶。

 

1947年初春,故宮同仁重慶南溫泉重聚合影。據樂山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

 

在重慶集中的文物,陸續轉運到了南京。而將文物由南京運返北平的計劃,因內戰爆發而擱淺。1948年11月10日,因戰局變化,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故宮博物院理事長翁文灝,召集理事王士杰、朱家驊、杭立武、傅斯年、李濟、徐鴻寶商議,決定挑選精品,以600箱范圍運臺。 同年12月,故宮博物院常務理事會議決:“先提選精品200箱運存臺灣,其余應盡交通可能陸續移運,其不能運出者仍在原庫妥為存放?!睂嶋H執行是,19481222日、194916日和129日,分3批共運2972箱約60萬件文物至臺灣,占故宮南遷文物總件數的22%,其中包括近40萬件檔案文獻、15萬件圖書古籍、6萬件書畫及銅瓷玉器等。它們后來成為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主體。

 

南京留存下來的文物,于1950年、1953年和1958年分三次運回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在南京仍留存有2211箱,其中約有一半屬于國民政府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接收的原北平古物陳列所的文物。

 

此外,抗戰時河南博物館存放于重慶的68箱文物,一部分于194911月被運往臺灣,后成為臺北歷史博物館的藏品,余下的部分后來分藏于河南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

國立北平圖書館1942年運抵美國國會圖書館暫存的102箱古籍,于1965年運還臺灣,存入臺灣中央圖書館。

 

文物遷移的數字賬

 

由北平南遷至南京的文物19701箱(亦有19557箱之說)。

由南京西遷的文物,南路(至巴縣)80箱,中路(至樂山安谷)9331箱(一說9369箱),北路(至峨眉)7287箱(一說7286箱),總計16698箱(數字列前者為安谷戰時故宮陳列館的數據,按此統計)。

因戰事危急,北平南遷至南京的文物,當南京淪陷之時并未完全遷出,19701箱減去西遷的16698箱,當余3003箱。日軍侵占南京后,曾將朝天宮余存的文物移至北極閣??箲饎倮螅瑖裾谀暇┦栈?/span>2954箱。若按此數據,當有49箱缺失。1946年,國民政府曾在日本追回文物善本117箱,其中是否有南京朝天宮缺失的文物尚不得而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樂山安谷:戰時故宮
百姓看樂山丨守護國寶 樂山人“功侔魯壁”
故宮國寶在陜西漢中——故宮國寶南遷漢中記述
(揭秘)故宮國寶遷徙之謎(上)
【故宮看展】南遷避寇歸去來
梁匡忠:帶走一個時代 一個家庭與故宮的命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河县| 麻江县| 张家界市| 龙陵县| 清镇市| 灵武市| 岑巩县| 呼伦贝尔市| 乡宁县| 萨嘎县| 赤壁市| 汤原县| 曲水县| 无锡市| 锦屏县| 叶城县| 金门县| 莱西市| 康保县| 罗山县| 黄山市| 兴安县| 云浮市| 凤城市| 新乡市| 台湾省| 通州区| 理塘县| 秦安县| 通州市| 德化县| 丹寨县| 罗城| 南乐县| 苍梧县| 涪陵区| 余姚市| 富裕县| 汪清县| 肃宁县|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