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擺渡人
-1-
朋友楊絮生完孩子第三個月,婆婆就把楊絮的老公從臥室里趕出去了。
她說:“一個大男人,又不會喂奶,能幫上什么忙?”
其實楊絮知道,婆婆是心疼兒子上班辛苦,怕孩子夜里哭鬧起來,影響兒子休息。
楊絮的老公,順理成章住進了書房,一住就是小半年。
楊絮說,老公平時忙工作,回來總是很晚,每天家里都是她和婆婆在家里伺弄孩子。
說起來,婆婆對她真心不錯。
婆婆幫忙帶孩子,幫忙做飯,有時候寶寶發燒,婆婆放心不下,干脆就和楊絮睡一張床,方便夜里照顧。
饒是如此,時間久了,勺子也難免不會碰鍋沿。
某天楊絮下班回來,一開門,赫然看到婆婆正掀著衣襟,在給孩子喂奶!
楊絮當場就驚呆了。
婆婆不以為意:“寶寶一直哭鬧,我就哄哄她。”
為了這件事,婆媳之間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爭。
楊絮找老公評理,老公卻儼然一副和事佬的模樣:“你可知足吧,我媽好歹能幫你看孩子,給你一口熱飯,你就得多讓著她。”
“再說了,你們女人看孩子的事兒,我哪里懂,干嘛來問我?”
楊絮這才發現自己是個大傻叉。
這明明是自己和老公的孩子,為什么要跟婆婆較勁呢?日子過到頭,孩子倒成了自己和婆婆的孩子。
-2-
有人做過一個統計:“月子里,誰幫你洗內衣的次數最多?”
排名第一的是婆婆,排名第二的是老媽,然后是自己,最后才是老公。
經常有大V們告誡我們:
夫妻關系遠高于親子關系,老公不能因為和老媽過于親密,就疏遠了自己的老婆;老婆也不能因為和孩子過于親密,就冷落了自己的老公。
可誰都沒想到,打敗了夫妻關系的,不是親子關系,竟然是婆媳關系。
我的一個同學,是幼兒園老師。
她有點臉盲,認人比較慢。
半年過去了,她能認出班里所有小朋友們的媽媽和奶奶,但認不出爸爸們。
因為爸爸們露面實在太少了,一年到頭來接不了幾次孩子。
大多數家庭,都是媽媽喪偶式育兒,奶奶喪子式帶孫。
還經常有孩子媽媽和奶奶,因為該給孩子穿多少衣服而吵架,讓老師給做裁判。
每當這時,朋友都一陣恍惚,覺得孩子媽媽和奶奶,才是一對兒真正的夫妻。
-3-
經常有人說,婆媳關系嘛,就是“前10年看婆婆,后10年看媳婦”。
那意思就是,前10年,婆婆要幫媳婦看孩子,婆婆表現好的話,后10年,媳婦就應該照顧年邁的婆婆。
簡單一句話,把老公擇得很干凈。
養娃,是婆婆和媳婦的事兒。
養老,也是婆婆和媳婦的事兒。
既然媳婦和婆婆才是真愛,注定要搭伙過日子,干嘛不讓媳婦和婆婆直接結婚,要老公和公公干嘛?
閨蜜洛洛最近在鬧離婚,不停地發語音訴苦:
洛洛說,她每天除了上班,還要拖地、洗衣服,婆婆只知道帶孩子,從來不做飯。
可婆婆覺得,自己她幫忙帶著一歲多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騰出手來準備一桌熱騰騰的的飯菜。
做飯這件事,婆婆覺得應該是兒媳婦的,媳婦又覺得應該是婆婆的,兩個人為此爭執不休。
我問,你老公呢?為什么不讓老公做飯?
洛洛說:“我老公大男子主義,從來不做飯。而且我婆婆也說了,她兒子沒有做過飯,哪兒會做飯呀?”
媳婦縱容老公,婆婆偏袒兒子。
女人既上班,又做家務,又管孩子,偏偏還要難為女人。
聽到最后,我問洛洛:“你究竟是在跟老公鬧離婚,還是在跟婆婆鬧離婚?”
洛洛有點懵:“當然是跟老公鬧離婚呀!”
“可是你全篇提到的都是婆婆,都沒怎么提到老公,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沒老公呢。”
洛洛這才意識到,自己家的雞飛狗跳,未必是婆婆管得太多,而是老公每天一回家,就躲得遠遠的,從來不參與家務。
老公的缺席,讓自己和婆婆成了家庭的主力軍,兩軍交鋒,難免刀光劍影。
她和婆婆之間又沒有愛情做潤滑劑,自然活得像一對怨偶。
-4-
純子的老公,是典型的媽寶男。
談戀愛的時候,他的口頭禪就是:“等我回家問問我媽。”
后來帶純子回家,開門第一句話也是:“我媽呢?”
那時候,純子覺得老公還想一個沒長大的小孩,很可愛。
一直到結婚之后,純子才發現嫁給媽寶男的下場。
純子的老公對家庭事務從不發表意見,每天回到家,就是坐在沙發上玩手機,一直到飯菜上桌。
公公話不多,婆婆是家里的主心骨。
小到柴米油鹽,大到買房搬遷,家里的一切都以婆婆馬首是瞻。
就連孩子上哪個學校,純子問老公的意見,他也回答:“你去跟我媽商量,問我白問。”
老公把自己當成了皇帝,把后宮一切事務交給太后和娘娘,自己根本不需要插手。
媳婦和婆婆之間,自然是演不完的宮斗戲。
然而在自古以來的婆媳斗爭中,男人或成最大贏家。
兩個女人斗來斗去,男人在一旁樂得清閑。
他們還要說:“女人嘛,總是這樣,大氣一點不就好了?”
沒有付出也沒有損失的人,永遠都是最大氣的那個。
哪怕他們的媳婦,最后都嫁給了婆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