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蘋果因為創新乏力銷售疲軟,紛紛被評價機構調低股價預期,陷入“熊年”的時候,$微軟(MSFT)$ 似乎提前為迎來春日做好準備,透過硅谷的窗戶可以窺見一絲春和日暖的光亮。
一、市值反超增信心
美東時間11月26日盤中,蘋果股價下跌超1%,市值縮水至8090億美元,微軟卻一漲再漲,漲約1.8%,市值達到8130億美元,盤中一度漲2.7%。其盤中的市值一度超越蘋果,截至11月26日收盤,蘋果、微軟最新總市值分別達8286億美元和8173億美元,僅剩113億美元的差距。
來源于:富途牛牛
這是自2010年年中以來微軟市值首次超越蘋果,成為美股最高市值的科技股兼全球最高市值個股。同時,這也是2013年以來蘋果首次將最高市值個股寶座“拱手讓人”。微軟曾在1999年12月30日創下了6616億美元的人類歷史上上市公司最高市值記錄。但在2010年,由于PC市場需求疲軟,智能手機市場獨占鰲頭,蘋果市值一舉超越微軟。
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士兵,誰都對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寶座垂涎三尺,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戴上這頂桂冠分享市值榮耀的,正值從心之年的科技巨頭微軟蟄伏八年,終于為重振雄風的王者回歸之路開了個好頭。
八月份的超預期財報使得蘋果市值順利越過龍門進入萬億級別,但由于人們對新產品的厭倦消極情緒不斷滋生,蘋果公司在10月初的市值達到創紀錄的1.1萬億美元后便開始下跌,過去幾周大幅下跌導致蘋果蒸發了大約3000億美元的市值。有分析師繼續持悲觀態度,蘋果的股價還會再跌約18%,即可能跌至140美元。
這一次市值第一的王座短暫易主也許是乘了蘋果股票大跌的東風,但絕非偶然,有一次的超越,便會有無數次的“彎道超車”,這于蘋果乃是洪水猛獸般的潛伏危機,于微軟便是曙光乍現的絕對機遇。
這些年因為FANNG為首的新興科技巨頭的強勢入局,我們似乎對微軟的關注度大不如從前,但微軟用數據和近年來的布局告訴我們:寶刀未老,只待良機。
二、成績斐然云為上
微軟公布的財報中的“財年”跟自然年是存在較大的“時間差”的,今年10月25日發布的是2019財年第1季度的最新財報。
根據財報,微軟每股利潤、收入均超預期。第一財季運營利潤為99.5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7.08億美元增長29%,按照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28%;第一財季凈利潤為88.24億美元,同比增長34%,高于上一財季的10%,高于去年同期的16%;每股利潤為1.14美元,同比增長36%,超出分析師此前0.84美元的平均預期;第一財季營收為290.84億美元,同比增長19%,同樣超出之前平均預期的278.9億美元。
其中,以營收計,作為微軟最大的業務部門,個人電腦業務的營收首季增長14.6%,達到107.5億美元,超過分析師預估的101.3億美元,相反Windows OEM表現相當平凡,增長僅3%。生產力、商業處理部門營收達到98億美元,增長19%,其中Office商業產品營收增長17%。游戲部門表現亮眼,Xbox軟件服務部門營收增長36%,帶動游戲部門整體業績提高44%,我們熟悉的Surface業務同樣不錯,營收增長14%。
最重要的是,微軟近期業績的增長主要受益于云計算業務。商業云業務營收達到85億美元,年同期增長達到47%,服務器產品和云服務營收同比增長28%;Azure云部門收入同比增長76%,帶動服務中心業務、云服務部門整體營收提高28%。盡管增速有所放緩,低于上季度的89%,但Azure云擁有圍繞混合云(Hybrid-cloud)的架構技術優勢及商業模式優勢,發展迅猛。
2010年2月,微軟推出了AI和物聯網技術的具象化產物——Windows Azure平臺,混合云一直是Azure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也是微軟最具競爭力的業務之一。混合云計算是一種將公共云服務連接到私有、本地區域或者內部部署云服務的基礎架構體系結構。目前Azure擁有全球云基礎設施市場18%的份額,比起上個季度的16%再度提升,再次確認了它僅次于亞馬遜AWS的第二大云服務提供商的地位。隨著云服務繼續增長,微軟云Azure進一步符合市場期待值和消費需求,為趕超亞馬遜網絡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依靠微軟沉淀多年的強大的技術合作網絡和銷售體系以及億萬用戶,微軟的云業務也有望實現貨幣化。
微軟致力于打造具有資本效率的端到端平臺,將其平臺下所有業務整合為云服務平臺的一部分,打造的云服務平臺可以連接一切,包括Azure云服務、未來的游戲流媒體服務以及微軟365或Dynamics 365。
三、數字化刷新重歸來
微軟之所以可以在時代的變遷交替下成為常青樹,在于它不斷審視自身的發展,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果斷尋求轉型。
第四次產業革命在AI、IoT、大數據、云計算的引領下波瀾壯闊的拉開帷幕,微軟正視時代的新潮,不沉醉于舊時成就,不固化于操作系統,而是憑借多年穩扎穩打的實力,率先登上數字化的諾亞方舟,擁抱先機,轉型成功。
微軟度過一陣難捱的日子,2008年,微軟先是打算以44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雅虎失敗,到后來2013年以71.7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部門,最終都以整合失敗告終。組織僵化,創新后勁不足成為微軟轉型路上幾乎無法撼動的絆腳石。隨著比爾蓋茨淡出微軟管理,不斷減持微軟股票,其持有的微軟股份由最高時分的45%直接降為今天的3%,公司市值不到200億美元,人們都意識到了微軟似乎走進了死胡同。
直到2014 年,印度裔的薩提亞·納德拉擔任微軟 CEO,微軟終于可以好好喘一口氣,他開始從產品、管理到文化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提出“移動為先,云為先”的戰略,帶領公司向云計算全面轉型,使其成為年收入的主力軍和必要的新增長點。
作為軟件行業的絕對壟斷者,微軟憑借Windows和Office兩大產品輕松盈利,因為全球平均每臺PC要收取超過100多美元,人稱“微軟稅”。曾經的微軟將從服務器到生產力應用的一切業務都建立在運行在Windows之上,但“Windows至上”無法順應數字時代,依靠的兩座大山難以承擔微軟未來的重任,公司必須以開放的態度迎接新時代,布局移動互聯網。
首先,轉變的第一步則是思維,薩提亞·納德拉上任不久后便重新定義了公司使命和文化,強調成長性思維(Growth Mindset),強調從墨守成規到快速適應新事物的重要性。其次,他對公司架構進行了重大調整。Windows不再擁有特殊權利,它與Office、Surface、Xbox 等核心業務并入體驗及設備事業部,其它產品業務則歸入新成立的云計算及人工智能平臺事業部。
事實證明,意義非凡的轉變同時也成就了不凡的再起之勢,“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對于微軟再適合不過,2018年2月4日是納德拉擔任微軟CEO職務整整第4個年頭,相比原先的微軟公司市值整整上漲了三倍,突破了7000億美元。如今市值再度攀升,更有一步登天,問鼎科技股的趨勢。
微軟作為PC時代的巔峰,面對步步緊逼的互聯網時代,及時領悟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奧義,迅速扯下舊時代下的舊技術殘留的老繭,在轉型路上,微軟踏踏實實的一步一腳印顯然見了成效,未來有云在手的微軟也許會在云服務全面爆發之時打個漂亮仗。
@今日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