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科·龐德是美國20世紀著名法學家,社會學法學派的創始人。作為社會學法學的集大成者,龐德的思想成就影響了整整一代美國法學家,在其眾多的法律思想中,“社會控制論”便是其核心思想之一。而集中展現這一思想的著作便是龐德所著的《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
什么是文明?龐德認為,它是各門社會科學的出發點,“文明是人類力量不斷地更加完善的發展,是人類對外在的或物質自然界和對人類目前能加以控制的內在的或人類本性的最大限度的控制。”因此,“如果不是由于人們所已達到的對內在本性的控制,他們就難以征服外在的自然界。”實現對人們內在本性的支配力,唯有通過社會控制來保持。而社會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對于這三種手段,龐德認為,在開始有法律時,這三者是沒有什么區別的,只有當倫理發展的結果產生了道德體系時,人們才試圖將法律和道德等同起來,而對于宗教,“在文明史的一段很長時間內,它負擔了大部分的社會控制。”到了近代世界,法律成了社會控制的主要手段。談及法律與強力的關系時,龐德認為,法律包含強力,法律也需要通過適用強力來調整關系和安排行為,但是強力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法律的目的在于維護、促進和傳送文明。
既然法律是社會控制的主要手段,那么需要追問的是:什么是法律?人們對什么是法律一直爭論不休。主要是因為有三種意義都使用法律的名稱,從而造成了混亂。這三種意義是:法律秩序、司法或行政決定、司法過程。龐德認為,這三種意義可以用社會控制的觀念加以統一,因為社會控制的內涵包含了法律的各種定義。正如龐德所說的,“我們可以設想一種制度,它是依照一批在司法和行政過程中使用的權威性法令來實施的高度專門形式的社會控制。”然而,必須明確的是,社會控制需要有權力,但是法律絕不是權力,“它只是把權力的行使加以組織和系統化起來,并使權力有效地維護和促進文明的一種東西。”言下之意是,法律不等同于權力,法律的強制力僅是它的外表,維護和促進文明才是法律的精神實質。作為社會控制的一種高度專門形式的法律秩序,其本身在多大程度上能擔當起維護和促進文明的任務,這就涉及法律的局限性問題。龐德認為,法律的局限性表現在確定事實充滿困難、許多義務難以執行、對一些行為無法適用法律手段、推動和實施法律必須求助于個人的必要性等方面。因此,法律不可能完全脫離道德、宗教而獨擋一面地進行社會控制。
關于法律的任務,龐德認為,法律的任務直接與利益有關。第一,法律并不創造利益,但法律承認利益并確定其范圍后,又定出了保障的辦法。比如法律“還為了下列項目而規定各種價值準則:為了確定哪些利益應予承認,為了確定保障各種被承認的利益的范圍,以及為了判斷在任何特定場合下怎樣權衡對有效法律行為的各種實際限制。”第二,法律如何保障已得到承認并被劃定了界限的利益,這關涉到權利問題。法律對利益的承認和保障主要是“通過把我們所稱的法律權利賦予主張各種利益的人來保障這些利益”。龐德認為:法律的任務就是調整利益沖突,在利益的調控中實現法律的社會控制。
縱觀全書,龐德圍繞“法律是社會控制的主要手段”這一主題從文明和社會控制、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任務和價值問題四個角度完整論述了其心目中的社會控制理論,向讀者展示了法律含義、利益內涵、價值評價方法等諸多社會控制論的內容。
(作者單位:青海省大通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