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離婚是不是很不道德,罪惡很重?需要背負很重的因果?
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當中,都非常維護婚姻、重視婚姻,比如總是勸人家夫妻要和合,甚至有人說“寧拆一座廟,不拆一個家”,當然這是一個極端性的說法。拆寺院都公認為是極端罪過的事,比較來說,家庭更不能拆散。
①
這種說法,第一點,是對女性有歧視。
因為自古以來,往往都是女性處于弱勢,地位比較低。男性可以再娶,甚至可以多妻多妾,社會都能認可;女性再嫁往往受人家的非議,這都顯示了男女的不平等。
再者,就婚姻來說,它是一種人生的正常現(xiàn)象,所謂“男婚女嫁”。
如果說離婚就不道德,難道結(jié)婚就是道德的嗎?如果離婚有罪過,難道結(jié)婚就有功德嗎?所以提到這樣的高度,顯然是不太合適的。
當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般來說,穩(wěn)定的婚姻對于人生的幸福、社會的穩(wěn)定都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②
但是,就佛法來說,“有緣則聚,緣離則散”。
人的婚姻到底能維持多少年,這要看因緣,就本質(zhì)來說,它是中性的,不具備道德、善惡這樣的分判。
有這個緣分了,就結(jié)婚;緣分盡了(各種因緣都有),不能在一起,就分手了。
就好像做生意一樣,大家有合作空間,就合作做生意;如果說各人需求不一樣,因緣改變了,那么就分手,不在一起做生意。
這本身都是正常的,是自由的選擇,談不上“合在一起就是道德,分手了就罪過了”,沒有這種說法。
像一片樹葉,春天就長起來,到了秋天就凋零落地,離開樹枝。難道說春天長在樹枝上它就有功德,秋天離開樹枝就有罪過了嗎?這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
婚姻也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年紀尚輕的時候,好像是我們主觀選擇了離婚;年老了,總有人先走,那也算是離婚了,這是客觀的狀態(tài)。其實所謂“主觀”,只是一種說法而已,背后仍然是一種業(yè)力的推動,也可以說仍然是客觀的。
至于說背負因果,任何事情都在因果的鏈條當中,不管做任何事,我們都需要背負因果。只是說因果的趨向有善的、福樂、好的,也有罪苦的。
是不是結(jié)婚就不背負因果呢?結(jié)婚也要背負因果,你要考慮家庭、孩子的撫養(yǎng)、房子、經(jīng)濟來源等等。
如果你不結(jié)婚,也有一種因果,可能個人比較自在,但是你要承受家庭、社會的壓力等等。
所以,我們做的任何選擇都有因果,離婚也如是。
如果婚姻不幸福,強捏在一起,彼此會構(gòu)成傷害。如果離開的話,彼此能得到休息、修復,甚至有助于大家重新開展生活、追求相應的幸福,那豈不是離婚反而因果會更好嗎?一定要綁在一起,彼此傷害,這種因果也就更加痛苦了。
所以,結(jié)婚和離婚本身,它是中性的,談不上道德不道德、罪過不罪過。
因為婚姻涉及到情感的問題,這當中如果故意欺騙、玩弄對方的情感,這就有罪過、不道德了。
只要雙方抱持著真誠、嚴肅的態(tài)度彼此交往,根據(jù)因緣的不同,共同嚴肅認真地對待婚姻這件事,這本身來講是沒有罪過的。
不過對于婚姻,我們總是希望,不管是結(jié)合還是分手,都要慎重、全面地來權(quán)衡、考慮,取得相關人之間最小的傷害、最大的幸福感。
南無阿彌陀佛,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