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該文為人文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黃毓蕓為獻禮120校慶而作,《西南交通大學賦》正在創作中。
余入交大求學已逾七載,幸蒙不棄擢與母校治史,遂得閱沿流之跡,溯往來遞變。觀夫昔日勝狀,莫不興會淋漓;每覽險釁之歷,常感極而悲矣。草木無聲,風撓之鳴;水亦無言,風蕩則吟。道之凹凸則史之波瀾,此所以刻于汗青而不諼。眷誠一筑,百載鐵脊,唐臣起建,千秋橋奇。而今凡建鐵路線,皆有交大人,實乃懋績。予資性粗鈍而文詞不工,謹呈百廿文句以賀雙甲子華誕,盼庠序之教萬祀長青。
丙申孟夏,既朔之期。1華夏路政肇興,榆關設校始伊。依燕山引渤海,毗秦皇接津畿。浩溔海彌,當三面涌銀浪;嶺橫岝崿,界萬重翠黛茫。2季代釁端風駭,草創時值國瘡。3西學東漸,土木教育之綱。救亡圖存,嚆矢鐵路學堂。4
十載未彌,唐山始行。爰奠校址西郊,甲子又六之光。5久膺艱巨,宏規締創。砥礪懸鵠,風骨繼昂。6佩之宏甫,英烈雄魂銘長,羊棗懷讓,義士浩氣融煌。7
華北危亡,促遷滬湘。璧山平越,七七禍殃。8肅肅宵征,云梁書聲晦藏。躡蹻檐簦,青環流溢卷香。9多難才祁,薪盡火長。10錢塘橋橫,長懷以升。宗師之首,時憶忠忱。11十四院士,國之才良。五老四少,唐院脊梁。12大義陶鈞,冀東松霜;嘒德橐籥,傲屹穹蒼13。
日寇割須,唐山復匡14。戮力齊心,彌倫上庠。晨夜展力,工善吏強。生師有舍,庖廩次良15。變生肘腋,干戈繼重16。啼饑號寒,似中澤之哀鴻;簞瓢屢空,類涸潭之枯龍17。襄譴內鬩,盡顯楚囊之情。斬伐離析,共誓祖逖之盟。 18云擾幅裂,爰再南行。麋沸蟻聚,復課途茫。19
洎國初建,旁作穆之20。師生北返,惠風南移21。三校并歸,諸院藍圖共商。四方賀至,主席墨妙流芳。22鴨綠江頭音捷,山呼猶動平壤。三赴朝鮮,昭大義薄天蒼。五建機場,筑神威振邊疆23。
黌序之名,峨眉易終。靈欒誦弦,文革尤戎。24血色清晨,故丘罹殤25。屯蒙蹈厲,目耕鄰光26。借力東風,飛來鱣堂。錦官植根,徽績尤光27。乘風改弦,嘉訊頻傳。四有三面,陶甄新泉。七五妙劃,巨拇杏壇。28
新紀始初,鷹揚鵑城。兩地三區,萬里鵬程。29展目國際,科技先行。鏤肝鉥腎,高鐵飛鳴。30隆譽軒翥,德音日翔。31克紹箕裘,康奈東方。32自強不息,傲骨存長;竢實揚華,鴻教永彰。33
【作者簡介】
黃毓蕓,女,四川成都人,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師從汪啟明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獻學古籍整理與出版。至今發表期刊論文及會議論文十余篇,獨立主持省級課題1項、校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級課題3項、校級課題2項(包括參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西南(唐山)交通大學校史第二卷——從工業專門學校到交通大學(1920——1936)》負責第二章撰寫工作),參與編寫著作4部,2次獲“西南交通大學優秀研究生標兵”稱號。自幼習古箏,獲十級證書,曾為西南交通大學藝術團民樂隊成員,多次參加校內外演出,獲得好評。2014年5月受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聘請,擔任四川省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圖書評審工作小組成員。在校期間曾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大型學術會議,其中2014-2015年先后赴美國佩斯大學、臺灣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參與學術交流。2015年被選拔為“西南交通大學第六屆拔尖創新人才培育對象”。
【注釋】
1.丙申:干支紀年,公元1896年。孟夏:農歷四月。既朔:農歷初二。 這里指西南交通大學建校日期1896年5月15日,即農歷丙申年四月初二。
2.榆關:山海關。又稱渝關。岝崿:山勢高峻貌。榆關因北依燕山余脈的角山,南接渤海,山海相濟,地勢天成,故名山海關。其為華北通往東北的咽喉要道,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
3.季代:末世。語出《文心雕龍·祝盟》:“立誠在肅,脩辭必甘。季代彌飾,絢言朱藍。” 釁端:事端。這里指交大建校時逢清末時局動蕩之期,篳路藍縷,其始亦簡。
4.嚆矢:響箭,比喻事物的開端。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中國第一所鐵路高等學校,它的創辦契合了“救亡圖存”的歷史訴求和中國鐵路發展對鐵路建設人才的迫切需要。
5.1905年,西南交通大學遷址唐山,在120年的建校歷程中,有66年是在唐山度過的。
6.砥礪:磨煉。懸鵠:掛著的箭靶,比喻指定的目標。語出《周禮·天官·司裘》:“王大射,則共虎侯、熊侯、豹侯,設其鵠。”唐山路礦學堂時期,是學校精勤治學傳統的奠基時期。在這一時期先后制定、頒布了《山海關內外路礦學堂章程》和《唐山路礦學堂的緣起、組織和設學總綱》,這兩個綱領性的文件是這一時期教育改革的經驗總結,也是精勤治學傳統的奠基之作。
7.佩之:馬增玉,字謹庵,號佩之。1926年考入交通部唐山大學,是河北平山縣歷史上第一位為革命獻身的共產黨員,也是學校歷史上第一位革命烈士。宏甫:楊杏佛,名銓,又名宏甫,是杰出的民主革命家。1911年,楊杏佛考入唐山路礦學堂預科。辛亥革命爆發后離校南下,以同盟會會員身份投身革命,后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羊棗:羊棗原名楊廉政,后改名為楊潮,號九寰,羊棗是他的筆名。1919年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機械科,獻身于祖國新聞文化事業,為爭取中國人民的民主自由而斗爭,身殉中國民主事業。懷讓:武胡景,又名武懷讓。1921年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學校預科,在學校接受馬列進步思想,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領導交大學生抗敵救國,后又加入中國共產黨,最終為革命獻身。
8.盧溝橋事變后學校被日軍占領,被迫多次遷徒,萬里流亡,先后到達上海、湘潭、楊家灘、平越、璧山。
9.肅肅:疾速貌。宵征:夜行。語出《詩·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形容夜間趕路匆忙。云梁:指高山。躡蹻檐簦:穿著草鞋,背著斗笠。謂遠行、跋涉。語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虞卿者,游説之士也。躡蹻檐簦,説趙孝成王 。”青環:環繞四周的碧水。
10.祁:眾多。抗日戰爭時期,是學校存亡絕續、災難深重的時期,然而這一時期是學校建校以來辦學規模最大(土木、礦冶、管理三個系,在校學生人數最多時達到800多人),也是教學成果豐碩的時期。
11.茅以升曾任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主持修建的錢塘江大橋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并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成為了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羅中忱1912年8月聘于當時的唐山鐵路學校,任教務長兼土木工程教授,是校歷史上第一位中國籍教授。他對教學工作的極度負責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備受師生尊重,被尊稱為“五老”之首。
12.十四院士: 從1932—1946年學校共有畢業生約1600人,其中后被選為院士的有張維、嚴愷、劉恢先、張沛霖、佘畯南、林秉南、肖紀美、徐采棟、邱竹賢、陳能寬、莊智育、譚靖夷、龍馭球、林同驊14人。 五老四少:“五老”指的是羅忠忱、伍鏡湖、李斐英、顧宜孫、朱皆平。“四少”指的是朱皆平、徐元啟、羅河、李汶,他們愛校如家,為唐山交大的教育事業奉獻了一生。
13.大義陶鈞、嘒德橐籥:陶鈞,制作陶器所用的轉輪。橐籥,古代冶煉時用以鼓風吹火的裝置,猶今之風箱。均形容流轉不息的狀態。語出《隋書·經籍志一》:“其教有適,其用無窮,實仁義之陶鈞,誠道德之橐籥也。”。這里比喻雖然處于亂世,但美好正直的品德仍舊延續。冀東松霜、傲屹穹蒼: 1935年,日本侵略者加緊了對華北的侵略,妄圖使華北成為又一個偽“滿洲國”。學校隨時有被日軍占領的危險,每堂課都有可能成為“最后的一課”。面對這種險惡的形勢,唐院師生以自己的形式與日偽勢力展開不屈的斗爭,成為冀東大地上的一棵青松,挺然屹立傲蒼穹。
14.割須:割掉胡須。形容戰敗落魄的樣子,語出《三國演義》。這里指日寇慘敗,抗戰勝利。
15.彌:補。倫:條理。指完善、修繕。上庠:舊時稱位于京師的國立大學為上庠,此處借指學校。庖廩:廚房和糧倉。經過全校師生共同努力,唐山校園又聞弦歌。經一年多的艱苦努力,學校各項工作開始步入正軌。
16.變生肘腋:比喻事變就發生在身邊。語出《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干戈繼重:指國民黨政府發動了反革命內戰。
17.指當時物價飛漲、貨幣貶值,人們受饑餓、迫害的情形。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將大量的金錢用于打內戰,使得原有的經濟危機更加嚴重。大學生的生活瀕于絕境,政府發給學生的公費,一天只能買兩根半油條。唐校的一位學生貧病交迫,自縊在校園。
18.楚囊之情:指愛國之情。典出《左傳·襄公十四年》:“楚子囊還自伐吳,卒。將死,遺言謂子庚:‘必城郢!’君子謂子囊忠……將死,不忘衛社稷,可不謂忠乎!” 祖逖之盟:指晉祖逖統兵北伐,立誓收復中原的故事,典出《晉書·祖逖列傳》。這里指唐院師生開展的各項愛國民主運動,積極加入到反內戰、反迫害的行列中。
19.云擾幅裂:比喻社會動亂,四分五裂。語出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謂天寶離亂,四方云擾幅裂,人物歲歲俱災。”麋沸蟻聚:比喻社會局勢動蕩,紛亂不堪。語出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卓傳》裴松之注引華嶠《漢書》:“無故移都,恐百姓驚動,麋沸蟻聚為亂。” 動蕩不安的時局,接二連三的學運,使唐院沒有一個穩定的教學環境。后院務委員會經過辯論,作出南遷決定。大部分師生員工分批經天津乘船南下上海,沿途歷經風險,途中還遇到過國民黨軍隊的襲擊。
20.旁作穆之:即旁作穆穆,意謂光明普照而美好。語出《大戴禮記·公冠篇·迎日辭》:“光明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這里比喻新中國成立后,唐院進入了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時期。
21.新中國成立后,南遷的師生陸續北返,相聚唐山風雨后。
22.1949年,三校(唐山工學院、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華北交通學院)合并成立中國交通大學。1950年學校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1951年元旦,時任校長茅以升應邀出席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的新年團拜和宴會,他向毛主席簡要地介紹了學校的情況后,向主席提出了題字的請求。毛主席在百忙中抽空于一張“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信箋上,揮筆寫下了兩行“北方交通大學”校名,并在下行的右上角劃了一個小圈,表示該行字毛主席認為寫得較滿意。今天,西南交通大學的題字中,其中“交通大學”四字仍是毛主席當年的字跡。
23.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師生三次入朝,在國內和朝鮮參與修建了五座軍用機場,是全國高校唯一組成工程隊、修建飛機場為抗美援朝作出貢獻的高校。
24.黌序:指學校 。誦弦:指禮樂教化。1964年,學校奉命遷址峨眉,開始新一輪的創業。期間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學校在逆境中求生存。1972,校名易為“西南交通大學”,這是學校第19次更名。
25.1976年唐山市發生7.8級大地震,西南交大當時雖然總體已遷峨眉,但由于在唐山建校有半個多世紀,與唐山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地震發生時,在唐山還有443戶人家,1700多名家屬。這對已經受到“文革”嚴重摧殘的西南交大,無疑是雪上加霜的重創。7月28日,成為鐫刻在西南交大心靈碑石上永恒的悲痛記憶。
26.屯蒙:《易》中屯卦與蒙卦的并稱,指萬物初生稚弱貌,亦表示艱難困苦的境地。蹈厲:形容舞時動作的威武,比喻奮發有為,意氣昂揚。目耕:用眼睛來耕田,喻讀書。鄰光:匡衡鑿鄰人之壁,引其燈光讀書。比喻家貧苦讀。“文化大革命”中,西南交大師生在困境中仍堅持科研。1978年學校在全國、鐵道部、四川省科學大會上受到表彰的科研成果,絕大部分都是在文革期間完成的。
27.鱣堂:指講堂、學校。錦官:指成都。學校解決校址問題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過程,借改革開放的東風,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懷及支持下,最終圓滿解決。20世紀80年代,中央批準總校遷往成都,這是建校以來第一次進入省城,被譽為“一座飛來的大學城”。
28.陶甄:比喻造句人才。語出《文選·張華》:“茫茫造化,二儀既分。散氣流形,既陶既甄。” 巨拇:大拇指,比喻一流。杏壇:指學校。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針,為交大改革指明了方向。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為全國青少年題詞,希望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培養“四有”人才成為20世紀80年代教育事業培養人才的重要目標。1983年,他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正式提出了教育現代化的任務。“四有”和“三個面向”構成為改革開放時期教育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1986年,鐵道部正式批準了學校制訂的“七五”(1986—1990)規劃,使西南交大向多科性萬人重點大學邁出了一步。
29.鵑城:郫縣別名。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鱉靈,都以郫為都邑。由于“杜宇化鵑”傳說, 郫縣又名“鵑城”。2002年,學校在成都市郫縣啟動犀浦校區建設。2004年,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投入使用,“一校兩地三校區”辦學格局正式形成。
30.鏤肝鉥腎:比喻苦心鉆研。西南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順洪在第八次科技工作會議上指出,復興交大,科技先行。科技創新是未來高鐵發展的源動力,也是實現高鐵未來“更高速、更智能、更安全、更經濟、更環保、更人文”的現實依據,更是實現未來高鐵技術突破和技術跨越的根本支撐。作為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發展進程中影響最大、交通運輸學科位列第一的高等學府,西南交大在軌道交通史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在“第九屆世界高鐵大會”上指出,教育國際化戰略是西南交通大學確定的三大戰略之一。在高鐵領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十分必要,通過包括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在內的國際同行間的交流切磋、相互學習借鑒,取長補短,可以更小的代價、更高的效率、更短的周期,獲得高鐵更卓越的品質。
31.軒翥:飛舉。語出《楚辭·遠游》:“雌蜺便娟以增撓兮,鸞鳥軒翥而翔飛。”德音:好的聲望。此二句形容學校聲譽日隆。
32.克:能夠;紹:繼承;箕:揚米去糠的竹器;裘:冶鐵用來鼓氣的風裘。比喻能繼承前輩的事業。康奈東方:指西南交通大學有“東方康奈爾”之稱。茅以升留學美國前,曾被懷疑學業水平,外國教授表示他必須經過注冊考試方能決定是否錄取。而茅以升在考核中的成績均為“特優”,且僅用一年時間便獲碩士學位。畢業典禮上,康奈爾大學校長當場宣布:今后凡是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來的研究生,一律免試入學。交大也因此贏得了“東方康奈爾”的美稱。
33.“自強不息”是學校在長期的顛沛流離的辦學經歷中總結出來的,語出《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1916年,教育部在北京舉辦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成績展覽會,學校由于名列榜首,按教育部的規定,除由教育部發給獎狀外,還由教育總長范源濂頒獎匾額一方,上寫4個金色大字:竢實揚華。“竢”即等待、期待;“實”即成才,“揚華”即為國爭光,振興中華。“竢實揚華”即育人興國,成才報國。其中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為振興中華而學習,為振興中華而育人,為振興中華而成才。經過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竢實揚華,自強不息”今天已成為西南交大的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