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很臭,即便是傻瓜也都知道。常見街頭停放有垃圾車,沒有垃圾時也臭氣熏天,路人掩鼻匆匆而過。所以,對垃圾沒有人愿意看見,更沒有人愿意靠近。
其實生活垃圾倒沒什么可怕的,最多讓你的嗅覺大感不爽,過去了也就沒什么了。但社會中有另一種垃圾,這種垃圾若不及時清理,輕則傷已,重則傷人。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垃圾人。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人能有這樣的榮幸,成為大家眼中的垃圾人呢?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其所著的《資制通鑒》中將人分為四類:德才兼備者為圣人,無才無德者為愚人,德高于才者為君子,才勝德者為小人。
近百年前,上海的青幫大佬杜月笙,根據自己闖蕩幾十年的經驗,將人劃分為四等。有本事沒脾氣,此為第一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此為第二等人;沒本事也沒脾氣,為第三等人;沒本事脾氣還非常大,為第四等人。
司馬光、杜月笙兩人相隔千年,一個是學界泰斗,一個是江湖大佬,無論身份還是學識均相差甚遠,而在對人的識別上,卻有著十分驚人的相似。
大體上那些無德、無才、脾氣又大的人,應該就是我們說的垃圾人。
垃圾人之所以被稱為垃圾,是因為此類人的身體里充滿了負面情緒,像垃圾一樣頂著風也能臭出去十里路去。
暴戾、愚昧、無知、狂傲、沮喪、無恥、抱怨,是所有垃圾人的共同特點。
他們看什么都不順眼,以為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已。即使做了什么悖天逆理之事,也認為不是自己的責任,都是別人的錯。于是脾氣暴漲,罵口長開。街上動輒拳腳相向,網上則是破口大罵。
處理垃圾最好的辦法是送進火爐中燒掉。一把火燒出一個朗朗乾坤,蕩蕩神州。
而對于垃圾人,卻不能一燒了之,畢竟也是一條人命,但指望通過教化讓他們變成明白人,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記得有個朋友講了一個故事。一次正在開車,突然一輛轎車開過來,正好擋在前面。朋友立即踩剎車,剛好閃開,兩車之間的距離就只差個幾厘米!這輛車的司機兇狠地甩頭、并且大喊大叫!朋友只是微笑,對那家伙揮揮手,表現得很友善。朋友解釋說,不是怕,而是不愿意給垃圾人傾倒垃圾,喧泄不良情緒的機會。
垃圾人長期不良情緒積淀而形成的垃圾人格,除非讓心理醫生用特殊的辦法將其連根拔起,作為普通人對此是無可奈何的。
尼釆說“我們不能總當蒼蠅拍子”。事實普通人對付這種垃圾人最好的辦法是躲得遠遠的。實在躲不開的也不必與之發生正面沖突。微笑面對,漠然置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