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是中國人過年的另一重要習俗。據說春聯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周朝。也不知為什么中國古人一直相信桃木能辟邪,所以傳說中,電影中降妖伏魔的道士們,手中永遠拿的是一把挑木劍。周人也信桃木能辟邪,所以為了驅鬼避邪,過年時找兩塊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個神仙的名字,懸掛在大門兩側?!逗鬂h書·禮儀志》記載“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彼裕宕堆嗑r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p>
據說五代時期,后蜀國國君孟昶突發奇想,在公元964年的除夕,突發奇想,讓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門框上。從此開始桃符依然辟邪,而書寫的文字卻用來祈福。
到了明朝桃符的作用一分為二。門神面目猙獰,用來驅鬼辟邪,春聯則用來祈福。據說明朝開國皇帝喜歡熱鬧,過年的,下旨要求家家戶戶必須貼春聯,并親自檢查,當查到一個專事閹割生意的人家,見其未貼春聯,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從此開始,春節貼春聯成了民間的習俗,一貼就是幾百年。
每到春節將近的時候,大街小巷的年貨。攤上,除了燈籠、中國結,就數春聯的人氣最旺了。沒有呦喝,沒有折扣,攤販一臉的從容,完全是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樣子。
當然也有大大小小的書法愛好者,走上街頭,支起書案,鋪上紅紙,揮毫潑墨,筆走龍蛇,為南來北往的人義務寫春聯。一是討個彩頭,二是打打名氣。
到了年三十,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會貼上一幅紅底黑字的春聯。春聯的內容五花八門,但主要是用來祈福保平安的,諸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之類。一些春聯也會反映不同行的情況。一眼望過去,從上到下透著喜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