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文說的是MACD指標,該指標是顯示在副圖區的。今天聊的是既能在副圖區顯示,又能在主圖區顯示的BOLL指標。
一、BOLL指標計算方法
BOLL指標,即布林線指標,其英文全稱是"Bollinger Bands"。
布林線(BOLL)利用統計原理,求出股價的標準差及其信賴區間,從而確定股價的波動范圍及未來走勢,利用波帶顯示股價的安全高低價位,因而也被稱為布林帶。其上下限范圍不固定,隨股價的滾動而變化。
說的簡單些,就是該指標有三條線,分別是中軌線、上軌線和下軌線,上下軌之間的范圍就是布林帶,如圖1所示。
圖1 BOLL指標
因此,該指標的計算方法也就是三步:
①計算中軌線
中軌線=N日的移動平均線
②計算上軌線
上軌線=中軌線+兩倍的標準差
③計算下軌線
下軌線=中軌線-兩倍的標準差
二、BOLL指標編寫
1、計算中軌線
我們將中軌線設定為BOLL,收盤價的M日簡單移動平均,公式:
BOLL:MA(CLOSE,M);
參數M缺省值設置為20。(可以自由設定)
2、計算標準差
因為上下軌都用到標準差,所以先編寫標準差的公式。調用公式系統的標準差函數:STD,它的用法是:STD(X,N) 返回X的N日估算標準差。
這里計算的標準差是收盤價的M日標準差,因此公式:
STD(CLOSE,M);
3、計算上軌線
將上軌線設定為UB,等于中軌線+兩倍的標準差,公式如下:
UB:BOLL+2*STD(CLOSE,M);
4、計算下軌線
將上軌線設定為UB,等于中軌線-兩倍的標準差,公式如下:
UB:BOLL-2*STD(CLOSE,M);
最后整合的公式如下:
BOLL:MA(CLOSE,M);
UB:BOLL+2*STD(CLOSE,M);
LB:BOLL-2*STD(CLOSE,M);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說過,BOLL可以有兩種顯示方式,一種是顯示在副圖,如通MACD一樣;另一種是疊加在主圖上。
因此我們在公式編輯器中編輯公式的時候,畫圖方法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設置為主圖疊加;另一種為副圖(疊加K線),如圖2所示。
圖2 畫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