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冥想和發呆到底有什么區別?簡單的說,發呆時注意力渙散、無目的,而冥想時則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目的。
那么,冥想到底是什么?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寧靜狀態而增強對內心的察覺,對身體、情緒和想法的察覺,目標是停止意識對外的一切活動,而達到忘我之境。
首先,觀察呼吸。初學者一般很難把注意力高度集中起來,觀察呼吸就是很好的訓練注意力的方法。先找到讓自己最放松的坐姿,慢慢閉上眼睛,隨著一呼一吸在心里默念:“呼氣”——“吸氣”——“呼氣”……覺察自己的呼吸,不要讓它們因為關注變得不自然,感受它們在身體內流淌。
當自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一段時間后,就可以慢慢開始觀察身體的感受。專注于這份感覺,為它們命名,與它們聯結。記得在這個階段里,無論體驗到什么,依然要保持感受呼吸。
完成以上兩個階段后,就可以進而觀察自己的情緒了??赡芤凰查g,會有很多情緒涌來,煩躁、悲傷、寂寞、恐懼……不要因為感受到這些就誤以為自己打斷了冥想,其實依然在冥想中,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沿途的一部分。承認這種情緒,找到它們的起源,不需要對抗它們,它們源自內心,與它們共處是很重要的釋放和修行。
情緒升起又消散,接下來便需要觀察自己的想法。想法往往會在比如煩躁、不安等情緒后出現。觀察自己的想法久了,你就會慢慢知道自己的大腦是如何思考的,自己的思維模式又是如何形成的,你是更擅長聽從內心的聲音,還是會被思維所桎梏。
冥想是一根魔杖,引導你進入內心的寶地。合理運用它,你不僅僅會獲得壓力的釋放,還會感受到活在當下的美妙,甚至能獲得對自己的思維、身體、情緒等方方面面細致入微的覺察力。在你最忙碌、最焦慮、最疲憊的時候,不妨試試這根魔杖,在你敞開內心之后,它會給予你意想不到的饋贈。
竺映波(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理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