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問題:你為什么結婚?
很多女人都回答道:“他帶來了愛,所以我才想嫁給他,我相信有他的生活會更好。”
然而結婚幾年后,把同一個問題拿去問女人,她卻可能會搖搖頭,嘆嘆氣。
婚后的生活似乎沒有想象中的美好。
《我最愛的女人們》里,節目安排海邊旅行。
鐘麗緹很高興地翻出了自己的比基尼泳衣,準備去海灘暢快地玩耍一番。高興之余,她就拿起了自己泳衣,讓張倫碩給自己挑衣服。
結果張倫碩不顧鐘麗緹的滿面失望,毫不猶豫地否決她的比基尼泳衣,不讓她穿。
到了海灘邊,女孩們都應景地穿著比基尼,而他們則包裹地嚴嚴實實。
看著那些歡樂戲水的女孩們,鐘麗緹有一點失落。
有網友評論,這是在結婚后連穿衣自由都沒有了。
嫁人之前的生活自由自在,結婚之后的生活處處拘束。
其實,婚姻不需要你委屈求全,女人在婚姻里可以“自由”一點。
愛好自由
看過兩對夫妻的故事。
她愛花草,周末有空的時候就會去花草市場逛一逛,興致來了也會自己松土,換花盆。
丈夫看了很不以為然,說她不該把時間浪費在這種小事上。她拎了幾盆花回家,丈夫就責怪她怎么又出去買花了。
有幾次她想和丈夫聊聊花,丈夫轉眼扭頭就走。
他沒有了解的興趣,也不愿停下來聽她說說。
另一對夫妻則恰恰相反。
她愛看韓劇,他愛玩游戲。
她看韓劇的時候,丈夫不懂。但他會耐心地聽她吐槽劇情。并且問她,你看到哪一集了?女主和男主在一起了嗎?喜歡男主還是男二?
他玩游戲的時候,她也不懂。但她會在他贏得一局勝利后,聽他興奮地分析這局的局勢,愛用的英雄。
他們的愛好不同,但也常常一起聊天。
沒有共同的愛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彼此的愛好,并且樂于向對方解釋。
網上有句話:“相愛的兩個人,會向對方越靠越近。”
也許沒有遇見彼此,你從來不會想了解這個話題。
但相識以后,你情愿兩個人一起互相了解彼此原本陌生的愛好。
金錢自由
看過一個妻子發帖吐槽她的婚后生活。
結婚前,她的工資足夠她開銷,她去商場逛逛街,出去旅游,日子過得很開心。
然而,從結婚那天開始,她的生活徹底變了。
丈夫要求兩個人的生活必須節儉起來,對他們的工資都做了嚴格規劃。
他要求她每個月都要把錢拿出來補貼家用。她的工資大部分都用來支付家用,孩子的輔導費,家里的柴米油鹽都由她一個人承擔。
有時候她想出去逛逛街,買點衣服化妝品,老公就怪她太愛花錢,說:“我以后說不定要做點生意,你就不能少買東西,省點錢嘛。”
丈夫甚至還檢查她的支付寶賬單,害怕她瞞著他買了什么貴的東西。
這位妻子說:“我都不知道自己在這段婚姻里得到了什么,婚前想買什么買什么,婚后看什么都不敢買,比婚前拘束多了。”
評論里有人說,男人這是強迫女人“吃苦”,是最自私的愛。
金錢觀是種態度。
愛是提高生活質量,不是降低消費標準。
他不會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與你計較每一份錢的去向,更不會看你在生活里受盡委屈。
女人在金錢上要有一顆“警惕”的心,要記得保障自己的生活。
時間自由
很多女人在婚后會有一種被圍困的感覺,丈夫很容易將所有家庭瑣事都推給女人。
女人在這樣的生活里,很容易遺忘了自我。
《坡道上的家》里,有個一邊辛苦工作,一邊帶娃的女法官。
生育前,老公曾經承諾:“兩個人一起工作,一起養孩子。”然而生孩子后,老公卻把這樣的承諾拋在了腦后。
還對她說:“那是因為我不這樣說的話,你就不愿意生孩子。”
瑣碎的生活,擠壓了她全部的時間,她變得勞累起來。
終于有一次,老公對有事晚歸的她抱怨:沒有燒好的飯菜,今天只能吃便當;孩子不聽話,一直哭鬧;自己下班后勉為其難地去接孩子,已經累得不行。
這些事,都是她的日常。老公卻偶爾做一天都心生怨言。
她對老公說:“照顧孩子,買東西,做飯,打掃都是我在做。”不是幫忙,是兩人一起分擔,你要轉變一下觀念。
家務事不是女人的專利,也不是男人偶爾心血來潮的參與。
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就要互相照料生活。
網上有位妻子的結婚感言:
婚姻給我帶來的影響是正面的,他的愛浸透了我的生活。
結婚前,我獨自一個人,怕別人看輕自己,咬牙也要逞強。
結婚后,我有了他,忽然感覺有了支撐,凡事多了條路,不用硬撐。
結婚前,我什么事都得自己來,搬家,換燈泡,修管道,女孩活成了女漢子。
結婚后,吃力的事都有他,我不必再一個人辛苦。
遇到他,我所有的事都在變好。
婚姻是塊拼圖,補全你所缺失的部分;婚姻不是易碎的瓷器,打碎你原本的美好。
婚前婚后的生活不應該成為鮮明的對比,遇到愛,你會覺得自己更完整。
愿你遇到一個人,時時刻刻珍視你的所有,讓你在愛里活得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