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一本名為《狼圖騰》的圖書在上市之后,迅速紅遍全國。該書講述了內蒙古草原十幾個連貫的“狼故事”,對“狼性”做出了形象而又深刻的描述。出乎作者姜戎先生意料之外的是,該書迅速在全國上下引起了一片“狼叫”,大家都在談論所謂的“狼道”,還有人煞有介事地總結出了《狼子兵法》,聲稱其思想性不亞于《孫子兵法》。一些企業甚至開始將“狼道”引入到了企業文化,并稱之“狼性文化”。
狼性文化”漠視人性,導致了人性的缺失。“狼性文化”的背后是殘酷無情、你死我活、不擇手段、陰險狡詐,員工被看成企業攻城略地的一臺臺像狼一樣的商業機器。在與市場競爭對手的較量中,置對方于死地是唯一目的,再加上不擇手段,蔑視規則,結局往往是兩敗俱傷的惡性競爭局面。而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由于“狼性文化”強調攻擊性,會導致企業內部難以形成和諧友好的環境,員工變得冷酷無情、貪婪、不按規則出牌,管理層則會變得獨斷專行,缺乏信任感。試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拿著豐厚的薪酬,員工心里會有幸福感嗎?
我深深地感覺到,我們的企業要是這樣下去,將來全社會都會變成“狼”,而不是人,這是十分可怕的。在“狼道”和“人道”的選擇上,我的答案非常堅定:將“人道”進行到底。
何謂“人道”?在中國古代儒學中,“人道”與“仁道”相對應,孔子主張推己及人以行“仁”,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經過儒家思想在歷代的不斷演化,人道已經成為對人的基本價值的一種判斷。我認為,人道,就是尊重人性,達到“以人為本”的一種價值觀。具體表現為關懷人、愛護人、尊重人,做到以人為中心,以具有時代色彩的眼光研究和對待人的特點、需求和利益。
“商道即人道”,這是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的人生頓悟。你可能知道,胡雪巖名下有一個享有盛譽的老字號藥店——胡慶余堂,但胡雪巖本人根本不懂醫,為什么他能做出這樣的成績?正在于他的“人道”理念。他有一個親戚,祖上曾是開大藥店的,但由于此親戚特別好賭,落得個家道中落。胡雪巖不僅沒有嫌棄這個親戚,還十分尊敬他,幫助他改掉了壞毛病,建立了胡慶余堂藥店。隨后的幾十年中,胡慶余堂成為名聞天下的老字號藥店,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胡慶余堂”之說。胡慶余堂門樓上現今還保留著胡雪巖所立的“是乃仁術”四個大字,作為胡慶余堂的祖訓。
我在同企業家交流的時候,也經常提倡堅持“人道”文化,擯棄“狼性”文化。因為只有在“人道”文化的企業里,員工得到尊敬,特長得到發揮,價值得到實現,這樣的企業才稱得上是幸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