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藤醫學咨詢
您的SCI論文咨詢專家
作者/張科宏
文/Luna
《白話醫學研究》
2017.01.10
大家經常會問SCI論文寫作有什么套路,今天我們就用柳葉刀腫瘤學子刊2016年11月發表的一篇論文(doi: 10.1016/S1470-2045(16)30625-8)作為素材,分析論文寫點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放在哪里,怎樣進行具體的描述。
標題:
Effects of sodium thiosulfate versus observation on development of cisplatin-induced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with cancer: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主標題包含了:
研究對象(患癌兒童);
干預(硫代硫酸鈉);
對照(觀察,也可以理解為空白對照);
和主要結局指標(聽力喪失)。
副標題描述研究類別(一個多中心、公開標簽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標題給出這些信息,有2個原因:
1)讀者期望在論文標題了解這些內容;
2)這些內容是臨床試驗報道統一規范,CONSORT,中明文規定作者必須在標題中寫明的東西。
總結一下,論文標題需要交代清楚這些東西:
1)研究的性質
(培養細胞/動物模型/病人?
個案/回顧/前瞻隊列/RCT?)
2)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什么病
3)干預和對照
4)核心結局指標
論文方法部分的寫作有2個基本“套路”。
第一,重要的事情,不惜筆墨。雞毛蒜皮的事兒不說、或者一帶而過。
對于一個臨床試驗,重要的事情包括,
研究對象基本特征、招募和入組,干預和對照分別是什么,一級終點是什么,納入分析的是哪一些病例。
第二,方法描述是在操作層面上進行的,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描述入組,作者使用的不是“患者隨機入組”這樣一句空泛的聲明,而是用了4句話對怎么隨機,在操作層面給出了具體的描述)
論文結果部分寫作有2個基本“套路”。
第一,重要的事情,不惜筆墨。這一點和方法部分相同。
第二,必須給出數字。(“什么東西在A組中高于B組”這樣的說法,是作者的判斷,不是結果本身;“2組中,聽力喪失例數和占比分別是多少,95%置信區間是多少,p值是多少”,才是真正的結果,才是作者應當給出的描述。)
論文結論部分的套路是實話實說,不泛化、不拔高。
今天通過這個例子,給大家傳遞了兩個信息:
1)論文要寫出“彩”來,作者必須明確主題讀者是誰,根據讀者的知識和興趣點去策劃論文框架、去編排具體的層次;
2)論文是“八股文”,什么事情該說、在哪里說,什么事情不該說,有規律和規范可以遵循,有“套路”可以借鑒。
當然,如果你手上正好有文章、有疑問,歡迎隨時聯系我們,我們會為你答疑解惑。
聯系郵箱:paper@theivyconsulting.com
聯系電話:021-5881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