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包養時候,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女子被包養,而這位來自日本的男子26歲的生駒卓也,在他18歲的時候卻被很多富婆包養,并通過被包養來賺錢。
通過與富婆逛街吃飯,做一些情侶之間的事情來賺取自己的生活費。
往往一個月的收入比較豐厚。其實不僅是四五十歲的富婆會有這樣的行為,很多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也有這樣的行為。
在選擇包養男性來陪自己的背后,那些富婆內心又有著怎樣的苦楚呢?
這種社會交換活動是各取所需
那么為什么很多人會選擇這種交易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這種交易也可以看作一個社會交換活動。
社會交換活動中就需要人們付出一定的社會成本來獲取一定的社會酬賞。
其中的社會成本包括了時間精力和物質成本,其中的社會酬賞可能會有6大類:愛,金錢,地位,服務,知識和地位。
通常來說被包養的男性都需要一定的物質財富,那么想要包養別人的女性,通常都是需要一定的愛以及服務。
他們二者之間進行的交易就符合了自己的成本范圍,同時又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些酬賞。
因為對于包養和被包養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比較合理的社會交換活動,大家也只是在這個交易中各取所需而已。
婚姻中的女性往往需求得不到較好的滿足
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中也提及過,婚姻的本質就是以男性為主的社會,對女性的剝削。
很多在婚姻中的女性往往需要身兼多職,扮演多種多樣的社會角色。這就意味著他們必須要犧牲自己的需求,犧牲自己的一些權利,來滿足家庭和滿足自己親人的某些需求。
婚姻中的女性往往比較注重感情,看重價值的關系。這也讓他們在很多時候無法做到兼顧自己的某些需求的滿足。
由于長時間自我讓步和自我犧牲,也會讓很多家庭成員覺得女性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長此以往,女性在婚姻中就無法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
婚姻中女性最大的需求最大的就是對情感的需求,如果說婚姻無法滿足女性對情感的需求,那么女性只有通過外界來滿足自己的情況需求。
這就可能會導致部分女性就會去包養一些年輕男子,通過包養年輕男子陪自己逛街吃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
包養的男性可以給滿足她們對關系的渴望
由于男女大腦構造的不同,男性往往比較理性,女性更加感性。這又決定了女性更加注重關系,注重感情。
平時的一些普遍而又常見的一些活動,都可以滿足她們對關系的渴望。
一方面來說,未婚女性可能是由于自己專心工作,無法顧及自己情感需求的滿足,就只能通過這種包養的形式來滿足自己的關系的渴望。
另一方面來說,可能是由于自己在婚姻中沒有得到來自伴侶的關注和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就沒有滿足他們對于關系的渴望,他們就只能通過包養其他男子來滿足自己。
只要他們支付足夠多的報酬給被包養某個男子,就會得到該男子的重視與關注。
雖然這種重視與關注是基于富婆的物質報酬,但是對于她們來說,這種陪伴已經讓她們得到了一定的滿足。
從某個層面來說,也可以認為包養男性只是為了滿足她們內心對親密關系的渴求。
總而言之,女性出現這種包養男性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自己也沒有在一段關系中得到別人的注視和關注。
錢鐘書在他的《圍城》中也說過,婚姻是一個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
很多婚姻中的女性以為自己在婚姻中找到了依靠,但是很多時候自己身上的風雨都是婚姻帶來的。
從某個層面來說,作出選擇包養其他男性的行為也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如果說婚姻對于女性來說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那么她們也不會去選擇包養男性。
畢竟對于大部分女人來說,她們想要的是一直夠陪在自己身邊的人,而不是一直需要拿自己的物質財富去換取感情的一個人。
某些女性寧愿選擇包養一些男性,也不愿意選擇婚姻。那么或許我們可以從側面思考一下婚姻到底給女性帶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