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張生 來源:鳴金網(ID:mingjin-wang)
兩大中國新能源汽車先驅,相繼涼透。
無數人開上保時捷、蘭博基尼的豪車夢,徹底破碎!
一
昔日“中國神車”,已經命懸一線!
4月6日,停牌兩周的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特斯拉、小米、蔚來和寶能均不是公司重整投資人,亦不存在與其進行過有關商談或者簽訂合作協議的情形。”
眾泰在公告中還留了一絲念想,表示有兩家重整投資方仍在評估接手的可能性,但對方用“眾泰的情況同公司規劃和發展預期存在一定差異”的委婉用詞,給這一前景蒙上了厚重的陰影。
直白的說,這等于徹底澆滅了5.75萬投資人最后的希望,股價兩個月拉出30個漲停的眾泰,瞬間成了空中樓閣。
實際上,作為最大緋聞對象的小米,幾天前官宣自己造車,已經給眾泰的臆想劃上了句號,其他人更不傻。
畢竟,面對2019年巨虧111億,2020年最高預虧90億,兩年就虧掉200億的超級爛攤子,除了幾萬賭徒的瘋狂押注外,沒人愿意當冤大頭。
一代車中梗王,基本涼透!
二
關于眾泰的傳奇,網上流傳的段子數不勝數:
十字路口,一輛路虎極光和一輛保時捷卡宴相撞,路虎車主嚇傻了,保時捷車主也嚇傻了。兩人趕緊下車一看,原來一輛是眾泰T700,一輛是眾泰SR9,原本緊張的氣氛瞬間就緩和了。
關于“保時泰”的傳說,也從未停過:
據說廣州有一個渣男開了一輛“保時泰”,他從網上買了個保時捷的車標貼上,兩周就睡了同一女生17次。
這些都在相當程度上反應了眾泰一流的模仿功力,當然,這也是眾泰最核心的科技。
所謂山寨一時爽,一直山寨一直爽,從一開始,眾泰就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2004年,在同吉利和奇瑞競標一條臺灣豐田特銳的生產線中,眾泰笑到了最后。
2006年照貓畫虎推出的“眾泰2008”一炮而紅,當年銷量就達1.1萬輛,秒殺原版特銳的300輛,眾泰第一次嘗到了“拿來主義”的甜頭。
此后十多年,眾泰“皮尺部”成了所有知名車企聞風喪膽的存在。
先是豐田,再到大眾,很快他們又盯上了各種豪車。
眾泰T600,山寨對象是大眾途銳。
眾泰SR7換個標,跟奧迪Q3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眾泰SR9更進一步,連保時捷的前臉都實現了毫米級山寨,正式奠定了眾泰“中華神車”的地位。
當時這款車上市僅3天,訂單就突破了2萬輛,一車難求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也正是這款車,在2017年的那場車展上,讓保時捷老板親臨展臺后,留下了那個辣眼睛的尷尬微笑。
“10萬的價格,百萬的享受,圓你一個豪車夢”,最懂人心的眾泰,迅速在農村和四五線城市打開銷路,圈定了自己的主戰場。
而正當眾泰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形勢卻急轉直下,銷量暴跌、資金鏈出現危機,各地前來維權的車主令眾泰的口碑瞬間跌到谷底,不到兩年時間,眾泰就從神壇走到破產的邊緣。
原因只有一個:質量太次!
你幾乎在眾泰身上幾乎找不到一個沒出過事的零件,到頭來,眾泰山寨的只有豪車的外殼,除了精確到毫米級的“皮尺部”,內在的核心一個都沒學到,涼涼是必然的結果。
三
一個是浙江永康前首富應建仁,一個是香港首富李嘉誠,他們手上的眾泰和長江汽車,原本都有一手王炸好牌,卻都打的稀爛。
眾泰,擁有諸多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第一”:
2008年6月,眾泰是第一家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純電動整車發明專利的車企。
2008年11月,眾泰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工信部頒發純電動乘用車生產銷售許可證的車企。
2009年2月,眾泰推出的“2008EV”成為國內第一輛正式掛牌上路的純電動汽車,“浙A2279H”被譽為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第一牌,這輛車如今還被浙商博物館所收藏。
李嘉誠投資51億,已進入破產清算階段的長江汽車,也不遑多讓:
2016年初,北汽之后第二家拿到發改委批文的長江汽車,成了中國名副其實的第一批“造車新勢力”。
2016年4月,長江汽車便推出電動車品牌“長江EV”,杭州工廠正式投產,一期年產能10萬輛,二期年產能30萬輛,特斯拉都望塵莫及。
2017年12月,在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長江汽車名列其中,是為數不多手握“雙資質”的造車新勢力。
在李嘉誠的長袖善舞之下,長江汽車開始全國跑馬圈地,北京、上海設立雙研發中心,天津、遼寧開建電池基地,貴州長江、深圳長江、成都長江等子公司也相繼成立,吸引了不少國資入股投資,總產能超過60萬輛……
如果眾泰和長江沿著這條路專心走下去,可能今天就真沒蔚來、小鵬、理想什么事了。
可惜他們看重的,只是拿到高額的國家新能源補貼,所謂研發和投資,都是在為實現這個目標服務。
國家當時對一輛電動汽車的補貼最高6萬,電動客車最高50萬,2009年到2016年,國家補貼額超過150億,這個蛋糕實在誘人。
2018年初,財政部部長曾透露,已追回新能源騙補和罰款23億,當時國內活躍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幾乎全軍覆沒。
為數不多的幾家車企及時醒悟,回到了埋頭研發搞自主創新的正道,眾泰、長江和其他已消失的車企一道,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屆的恥辱。
四
山寨并非禁地,沒有人一開始就能驚天動地。
很多車企為人稱道的車型,一開始都是脫胎于山寨。
大眾風靡全球的甲殼蟲,模仿的是捷克汽車廠商泰托拉Tatra,但卻在外觀、質量、體驗等方面更進一步超越原版,才成了數百萬車主心中的經典。
國內最大車企比亞迪,早年幾款車型更是抄的飛起,但獲得成功后便果斷放棄模仿,開始走原創路線,才有了在電動車領域全球領先的地位。
今天如日中天的五菱,一開始也被廣泛質疑抄襲日本車企,但它很快找準了自己的出路,在技術創新上發力鉆研,才成就了其“地球上最重要一款車”的美譽。
這些車企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們雖然始于山寨,卻都不滿足于山寨。
眾泰走上了絕路,不是因為它山寨的歷史,而是他自始至終只停留于山寨。
再精妙的皮尺,也只能抄的了表面,卻無法抄的動核心技術和品質。
一句話:山寨并不可恥,可恥的是只滿足于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