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假設父母能活到85歲,你和父母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除去上課上班、social應酬、睡覺、玩樂等,你有多少時間真正和父母在一起?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父母相處多久?”
1歲時,你咿呀學語,喊出人生中第一個清晰的字眼“媽媽”。如今,你背井離鄉遠赴理想,遇見很多的人,會說很多的話,但再難每天一聲媽媽。
6歲時,我們會把撿到的小花、買來的糖果乖乖上交給媽媽。如今,你比兒時富有,吃得到川菜、日料、牛排,買得起美麗的裙子昂貴的鞋子。但是,身邊卻很少有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12歲時,我們與媽媽分享自己的奇妙小世界和各種小想法。如今,你學會了圓滑處事、思慮周旋,甚至網上吐槽發泄,但卻極少和爸媽敞開心扉,一訴衷腸。
是我們變了嗎?當然不是,只是越長大越孤單,如今的我們,即便志在四方,隨著年齡漸長,也越發能體會到「陪伴」與「安全感」有多重要。海味山珍抵不過媽媽親手做的素面一碗兒,乳膠枕安穩不過爸爸媽媽熟悉的臂彎,瞻前顧后的你唯有在爸媽面前才敢放心得“說話不經大腦”。
(請看這個母親節最催淚視頻)
視頻中的一大家子平淡但是卻真實的幸福讓人觸動,你是否也曾像視頻中那樣,試著給媽媽炒個西紅柿炒蛋?用心挑選倒什么油、用心琢磨加多少鹽、用心告訴媽媽——要注意身體,你非常在意她。
母親要的,或許真的就是這樣簡單的一點心意,一些陪伴。娘自在心中,家鄉的熟悉、媽媽的味道,兒女的陪伴,才是屬于完整家的定義,才是無論身在何處,都讓我們魂牽夢繞、無可替代的心中一隅。
長大以后,偶爾想到會惶恐,這輩子我們還能和父母相處多久呢?我們開始埋頭苦算:
一年中元旦、清明、端午、勞動、中秋各3天+國慶7天+春節年假12天,除去每次往返在路上浪費掉的2天……那么,粗略計算,一年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只有20天,那么30年就是600天,甚至不到2年!
別說什么禮物、夢想,陪伴才是最孝道的表白。
“父母在,不遠游”,即便你身在四方,也請時常回家,陪伴盼望我們的媽媽,看完這支視頻,這個母親節,讓我們用行動來傳遞愛,一道菜、一碗湯、用心做,回家吃!
(給爸媽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