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Brazzaville - Moonage Daydream
“年 少 不 養 生,老 大 徒 油 膩”
油膩、中年危機這些詞一上線,8090們紛紛在健身房里拿起了泡著枸杞的保溫杯。
殊不知,真正讓一個人變油膩的不是體脂含量,而是習以為常的油膩式社交。
油膩式社交常見的三種情景:
好不容易忙完就拿起手機在群里約場子,搞完飯局再加賽一場酒局,喝得肚腩突起低頭看不見自己的雙腳才罷休。
暈頭轉向地回家直奔床,一覺睡到第二天天黑,酒一醒,昨天如同夢一場,只剩頭疼陪自己過夜。
周末得空來場聚會,比起自拍式聚會,更可怕的是八卦式茶話會,女人在飯桌上吐槽自己的老公,男人在酒桌上炫耀自己征服的姑娘數量。
一旦誰缺席,剩下的人對他的剖析程度絕對不亞于國際臥底資料分析,從家庭到事業,從青梅竹馬到緋聞對象。
別管這消息從哪來,一定要給小道消息打call,附和一聲,“我的天啊,原來他是這種人”。
逢年老同學難得相見一場,一開門就如同進了百貨商場,凳子上的驢牌包包,餐桌上的保時捷車鑰匙,張口就怪聲怪氣地說自己花多少錢出國旅行訂了幾星酒店服務如何。
這么搞下來,年齡還沒到中年,人就已經邁入中年危機了。
油膩式社交多了,人就會跟著變油膩。
而我慶幸地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大多傾向于“養生式社交”。
“養生式社交”的三大模式:
不強求朋友為自己喝酒,心情不好就陪著聊聊天說說話,陪他矯情看他失意。
至于酒,他小酌一杯,你隨意。
應酬飯局他可能想不到你,但新餐廳開張總能想到與你一起品嘗。
忙起來可能一個月沒見面,但有空一定約你汗蒸瑜伽做美容。
多久不見都一樣不用寒暄熱場,隨即開啟話題都能接上,和你認真分享觀看完新電影的感受。
簡單來說就是“三不”:不苦逼,不傻逼,不裝逼。
大家只是有共同的愛好,互相欣賞,談話內容不油膩,相處舒服不累。
養生式社交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當下的生活,更是他一生的心態。
有的人與朋友約健身交流新見解,而有的人在與朋友約蹦迪嘗試新夜店。
你的生活習慣與社交方式可能人到中年獎勵的也不明顯,但它對一個人的懲罰卻顯而易見,當年喊著離不開酒杯的年輕人就是現在離不開保溫杯一天三次藥的中年人。
一個人油膩的標志是眼神,你眼里藏著年輕的故事還是圓滑的世故,一眼就能看透。
不信你看公交車站盯著女生胸的小伙子,老了一樣會在公園里盯著姑娘的腿。
年輕時喜歡研究電影看書的,老了一樣會舉著報紙看新聞。
一個人并不是因為年紀漸增而韻味漸濃,而是因為見識愈多而閱歷愈廣。
我一直很欣賞的一位男演員吳秀波,成名時已經40歲,眼里卻一片從容淡然。
有些明星還在綜藝節目里互相diss相貌人品的時候,他在一遍遍品讀劇本鉆研演技,如果能好不容易擠出假期,一定是跟家人一起去遠處散散心。
他的微博里沒有吸人眼球的搞笑段子,但簡單幾句話就透露出不浮躁的生活方式。
所以你看,吳秀波的不惑之年是風靡全國的魅力大叔,而有些人未到中年就先被當做油膩大爺。
油膩不是中年人的專屬名詞,年輕力也從來不只屬于年輕人。
如果不是看了陳意涵的資料,我還真的猜不到她的年齡。
她跑起步來像十幾歲的孩子,笑起來像十八歲的少女。
她不常常出現在娛樂圈里,但網絡上到處都是她倒立的照片。不僅僅看起來年輕,活著的方式也充滿活力。
網友們羨慕的不是她不變的童顏,而是她滿滿的童心。
有人說,只有非常年輕時,人們才能那么用力地,去喝酒、交朋友、搞攀比,才能如此猛烈地摧殘自己。
其實這只是揮霍青春,并不能代表年輕。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一團亂,年輕一樣會油膩,油膩和年齡無關。
有人以為拒絕油膩式社交對不起別人,但其實接受油膩式社交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
以前只關心別人,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虧欠了自己太多,是時候換種社交方式體貼一下自己了。
圖片/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