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10
日常提起血壓值,大家都會把120/80mmHg作為一個標準來衡量血壓的好壞。近日,JACC上發表的一項來自ALLHAT實驗數據的最新分析,將不同類型心血管疾病最適合的血壓范圍做了細分。
什么樣的血壓心梗風險最低?
什么樣的血壓全因死亡風險最低?
什么樣的血壓心衰風險最低...
方便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更準確的降壓目標。
最適合你的血壓范圍
從ALLHAT實驗結果我們看出[1],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及腦卒中與最低風險相關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在每個結局中不同,也就是說不同類型的心血管疾病的最適血壓范圍不相同。
血壓在140~155/70~80 mmHg范圍者全因死亡風險最低;
血壓在110~120/85~90 mmHg范圍時心肌梗死風險最低;
血壓在125~135/70~75 mmHg范圍時心衰風險最低。
另外對于腦卒中的預防,相對低水平的血壓更為有利。
ALLHAT實驗結果告訴我們,患者面臨哪個心血管風險最高,可能就需要采取不同的降壓目標值。
不同心血管疾病需要避開哪些降血壓“誤區”?
高血壓并不是簡單的把血壓降下來就可以了,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稍有不慎可能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不同心血管疾病應盡量避開以下降壓“誤區”:
冠心病患者:避免過度降低舒張壓
我們知道供應心肌細胞的血液是由冠狀動脈提供的,在收縮期由于心臟收縮,冠狀動脈因受到心肌擠壓血流量會明顯下降,而在舒張期時,心臟對冠狀動脈的擠壓作用解除,這時冠狀動脈處于舒張狀態,血液在舒張壓的驅使下迅速流入冠狀動脈供應心臟細胞,也就是說心臟的供血主要發生在舒張期。
然而如果舒張期血壓過低,就沒有充足的動力給冠狀動脈供血,這就會使本來已經有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雪上加霜,從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尤其對中老年患者。中國高血壓指南也明確提出,冠心病患者應避免舒張壓降得過低,尤其不能低于60mmHg以下[2]。
腦卒中患者:
避免過高收縮壓、避免血壓劇烈波動
大量流行病學表明高血壓是腦卒中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且高血壓與腦卒中發病率呈線性關系。ALLHAT實驗結果也證實了卒中風險與收縮壓或舒張壓之間沒有J型曲線,即使在110/55mmHg的水平下仍保持線性關系。
長期血壓升高尤其收縮壓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血栓及動脈粥樣硬化是腦卒中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同時血壓的波動又是腦卒中發生的最主要誘因,即使腦卒中發生后,血壓的高低也與卒中類型的轉化、轉歸密切相關[3]。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把血壓降的越低越好,對于有嚴重血管病變的患者,過低的血壓也與腦梗相關,如分水嶺腦梗死。因此,對于有腦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血壓監測,避免血壓過高同時也要避免血壓劇烈波動。
心力衰竭患者:早期積極降壓,晚期視病情
心力衰竭是一種非常復雜且嚴重的臨床綜合征,簡單來說就是心臟排出的血液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求,而出現下肢水腫、腹水、呼吸困難等。它與血壓的關系非常密切,WHO/ISH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心衰的危險性至少增加6倍,而隨著血壓治療率和達標率的提高,心衰的發生率顯著下降[4-5]。另外心衰早期由于水鈉潴留會引起水腫,導致血壓升高,而在心衰晚期由于心臟泵衰竭,心臟射血功能下降,會使血壓下降,也就是說就算是高血壓病人,在心衰晚期也會出現血壓降低的情況。所以,對于心衰合并高血壓患者早期應積極降壓,避免心衰進一步發展;而心衰晚期血壓下降后,視病情維持血壓治療。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高血壓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降壓治療非常復雜,一定要在專業的心血管醫生指導下進行!
如何長期保持血壓平穩?
1、 生活方式干預。生活方式的調節對任何高血壓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應貫穿高血壓治療的全過程。其中包括低鹽飲食、控制體重、戒煙限酒、適度運動、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等。
2、 合理使用降壓藥物。合理使用降壓藥物能有效降低血壓、保護靶器官、減少心腦血管事件風險。由于臨床上可供選擇的高血壓藥物種類繁多且藥物作用機制、療效和不良反應各不相同,一定要根據自己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降壓藥物,切勿私自更換降壓藥物。
3、血壓監測。血壓監測成本很低,但它卻是保證血壓長期平穩的重要一環。通過血壓監測能更好的評估降壓治療的療效、安全性、有效性,也為是否需要調整藥物提供依據。
但目前市面上的血壓儀功能較為單一,無法更全面的覆蓋更廣泛的心血管健康數據監測。樂普醫療BP2心電血壓計的問世填補了這一空白。一體機式設計,讓您同時擁有上臂式血壓儀+心電圖監測儀,比傳統電子血壓計更小巧輕便、功能更多樣,更全面守護心腦血管患者健康。
花1件的價錢,
享心電+血壓雙監測
更多產品看這里啦~
參考文獻:
[1] Itoga Nathan K,Tawfik Daniel S,Montez-Rath Maria E et al. Contributions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to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the ALLHAT Study.[J] .J Am Coll Cardiol, 2021, 78: 1671-1678.
[2]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組.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概要[J]. 中國循環雜志,2020,35(9):833-85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9.001.
[3]黃如訓. 腦卒中與血壓[J]. 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00, 006(001):49-50.
[4] 董吁鋼, 馬躍東. 心力衰竭與血壓[J]. 內科理論與實踐, 2012, 7(5):344-347.
[5] Carter B L . Implementing the new guidelines for hypertension: JNC 7, ADA, WHO-ISH.[J].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Pharmacy Jmcp, 2004, 10(5 Supp A):S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