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的世界里,傳播著這樣一句話: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法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這些人物也就是三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國二十四名將”。
三國,這一個群雄并起,英雄輩出的時期,我們能夠這樣了解為:一部三國史,就是一部英雄史。在這金戈鐵馬、雄姿英才的三國戰場上,涌現出了一大批出色的軍事將領。在這歷史的長河中,各路名將數不勝數,而頂級名將卻屈指可數。在三國的歷史上,武力超群、戰績杰出的也著實就那幾個人。
而就在這幾位名將身上,我們能夠發現其共同之處:一方面是超乎尋常的軍事才干,另一方面就是異于常人的戰略部署。正式由于有了這兩點,在三國這一波大浪潮中,使得這些名將得以流芳百世,讓我們這些后人銘刻在心。那么,在三國的歷史上,真正稱得上的名將、戰神的人物都有哪些呢?
第十位——周瑜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三國時期最為出色的軍事統帥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一位儒將。二十一歲起便和孫策一同平定江東,后來孫策遇刺身亡,周瑜隨之繼任,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正史上也有記載: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譽周瑜有“王佐之資'',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同時描寫他的還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闡明周瑜能文能武,不但足智多謀,擅長作戰,而且還通曉音律,具有很高的音樂觀賞才能。
真正讓周瑜名聲鵲起的應該是赤壁之戰,可以這樣說:一把赤壁大火,燒出了周瑜的名聲。建安十三年秋(208年),這時的曹操正帶領他的曹軍準備向南進軍,占領荊州。曹操向孫權步步緊逼,而此時周瑜回到了孫權的身邊,并向孫權分析了曹操與孫權他們兩軍的勝負關鍵。并且進一步剖析了曹軍的軍事實力,指出曹軍因有疾病,并且不擅長水性,因而運用計策,使得曹軍船艦全部燒毀,曹操北還南郡。與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場面,因而周瑜可謂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將。
第九位——馬超
馬超,字孟起,東漢末年軍閥、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之后,衛尉馬騰長子。少年成名,健勇善戰,并屢次回絕曹操的征召。馬超武藝超群,有“錦馬超”之稱。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與劉璋經過三年的斗爭,收降了西川的不少將領,同時占領了不少土地,而這時馬超的參加,不只使得劉備軍事力氣得到進一步壯大,更對當時的劉璋形成了不小的恐慌,從而加速了劉璋軍的投誠。然后來劉備與夏侯淵在搶奪漢中時,馬超與張飛屯兵下辯,而馬超在西涼一帶素有聲威,策劃氐族雷定七部萬余人響應劉備,為爭取漢中的劉備軍奉獻了不小的軍事力氣。
馬超在戰場上多立戰功,被封車騎將軍授符節,位置僅次關羽在張趙黃之上。然命運不佳四十七歲病故,乃蜀漢之大憾也。
第八位——張遼
張遼,字文遠,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魏五子良將之首。早年張遼先后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失職守,歷盡坎坷。呂布下邳敗亡后,張遼歸順來曹操,爾后,跟隨曹操征戰四方,戰功彪炳。
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帶領800將士攻打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后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過合肥之戰,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傳播的傳奇典故。
縱觀曹魏政權,乃至整個三國時期,張遼的軍事才干都是數一數二的,能讓孫權聞風喪膽的曹魏將領,估計只有張遼一人了。
第七位——曹仁
曹仁,字子孝,曹操從弟(從祖弟),三國曹魏名將。曹仁喜歡弓馬騎射,年少時沒有好的品行,然后來成為大將之后,則變得嚴肅耿直,奉法守令。
跟隨曹操多年,為魏朝立下了豐功偉績。他和曹操分別領軍,本人一路,武力頂尖,統御力頂尖,可謂是一流鐵烏龜。公元219年,那是魏國最搖搖欲墜的一年。許都的魏諷謀反才被平定,宛城的侯音就開端造反,沒多久關羽就殺到,曹魏軍職最高的外姓第一將于禁慘敗,曹操被嚇得準備遷都,只因曹仁還在,許都的門戶才得以安穩的保管下來。
第六位——典韋
典韋,東漢末年曹操的部將,他相貌魁梧,臂力過人,襟懷大志,有義氣。原先跟隨張邈,曾單手舉起牙門旗。后來轉投曹操,從屬于夏侯惇,隨夏侯惇四處征戰,數次殺敵有功,被拜為司馬。
典韋武藝杰出,被史學家評價為:雄武壯烈,不在張遼、許褚之下。在正史之中,假如論猛,沒有人比得上典韋。
第五位——趙云
趙云,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身長八尺,姿顏宏偉。在《三國志》中是這樣評價趙云的:黃忠和趙云強壯驍勇,好像漢朝的灌嬰跟滕公夏侯嬰這樣猛將。大家看到這個評價,自然感到這個評價并不算低,可見真實的趙云的武力值是十分高的。
趙云追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后參與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單獨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古之戰,這些戰役都獲得了十分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云還先后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栩軍將軍督江州。被后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以至被以為是三國時期的圓滿人物。
趙云逝世后,于蜀漢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謚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在后世被廣為傳播。
第四位——呂布
呂布,字奉先,歷史上呂布以勇武出名,號稱“飛將”,素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
《三國演義》中給他的定性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但卻反復無常,且智商不高。而在正史《三國志》里給他的定性則是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而在普通普通人的眼里,形容呂布則大約也就是這樣的一個詞,有勇無謀。
第三位——張飛
張飛,字益德,時期蜀漢名將。張飛勇武過人,與其兄關羽并稱為“萬人敵”。張飛是驍勇魯莽的化身,但是他粗中有細,是少有的虎將。
在征伐董卓,大戰呂布之后,名揚天下。在長坂坡之戰中,為了擋住曹軍的追逐,張飛立馬挺矛于橋上,一聲咆哮,嚇得夏候杰臟膽碎裂,倒于馬下,追兵丟盔棄甲而逃。詐醉擒劉貸,義釋蜀將嚴顏,智取瓦口隘,敗曹名將張郃等戰跡,闡明他并不只憑“有勇無謀”。
第二位——許褚
許褚,字仲康,長八尺馀,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自從典韋戰死之后,便主要擔任曹操的護衛工作,官渡之戰時發現欲謀害曹操者,將刺客全部殺掉。
曹軍在與馬超對戰之時,問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里?”曹操用手指了指許褚,許褚怒目視之,馬超不敢動。幾天過后,曹軍擊敗馬超,交兵中許褚親身斬得敵軍首級。
第一位——關羽
關羽,本字長生,后改字云長,被稱為“美髯公”,東漢末年頂級名將,蜀漢五虎上將之首。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攻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從這能夠看出,在整個三國時期,能讓曹操和孫權同時感到懼怕擔憂的軍事將領,只要關羽一人。雖然后世對關羽有了一定的神化,但關羽的軍事才干在整個三國時期無疑是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