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西小說的淵源、形成過程比較
小說是一種表現力最強的文學樣式。同詩歌和戲劇相比,小說興起較晚,但卻發展很快。在現代,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無論是哪個國家,小說都是擁有最多讀者的一種文學樣式。
中國古代“小說”概念十分含混。在語義上同我們現在所指的小說完全不同。“小說”這個名詞最早見于《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指的是與高言宏論相反的瑣屑之談,不具有文體的意義。東漢初年,桓譚在《新論》中說:“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首次在文體意義上運用“小說”這個詞。稍后,《漢書·藝文志》中也說:“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頭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所謂“街頭巷語、道聽途說”,也就是“叢殘小語”,就是瑣屑的形式短小的“短書”。這一觀念,后來因襲下去,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人對“小說”的一種根深蒂固的認識,從漢到清2000年間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所以,中國的古小說,多為形式短小的瑣語。清代紀昀編的《四庫全書》,將小說分為三類:雜文、異聞、瑣語。把各種各樣的雜著稱為小說,卻不包括在清以前已出現的唐傳奇和宋元以來的白話小說。這正說明中國古代歷史典籍中“小說”的概念,同我們現在作為文學概念的小說是不相同的。我們現在所指的小說,應具有敘事性、形象性、虛擬性、散文性等基本要素。我們正是以這樣的認識為基點,來追溯中國小說的淵源及其產生、形成過程,并以它同西方小說的淵源和產生、形成過程進行比較。
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很早就出現敘事文體,如神話、史詩、寓言、實錄、故事、傳奇等。但是,小說作為敘事文體最成熟的類型卻是很晚才出現的。在中國,唐傳奇是最早的小說。在西方,小說的形成是在文藝復興前后,它的成熟和繁榮還要更晚一些。小說作為各種文學樣式中最后崛起的一種文學樣式,18世紀以來它的成就是令人吃驚的。許多讀者還把它看做吸收豐富人生經驗、尋求哲理和道德指導的一種途徑。比較中西小說的淵源及其產生、形成過程中的異同,既有助于我們探索小說這一文學樣式產生、形成的規律,對于我們認識中西小說在美學上各自具有的特色,也是很有意義的。
一、中西小說的淵源
西方小說的淵源,可以直接追溯到古希臘的神話和史詩。古希臘的神話以口頭文學的形式在各個部落流傳了幾百年,現在通常所見的神話是從奴隸制古典時期各種古籍中搜集、編寫的。古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方面的內容,神話故事主要是關于開天辟地、神的產生、神的系譜、人類的起源和神的日常生活的故事;英雄傳說是關于遠古的歷史、人和自然斗爭的各種英雄故事。公元前9世紀至8世紀出現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在公元前6世紀正式寫成文字,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重要作品。荷馬的時代是歐洲社會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過渡時期,荷馬史詩中有不少古希臘的神話。荷馬時代,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伊利亞特》描寫的特洛亞戰爭,就是一次部落之間的大戰,在這次大戰中,一些部落聯合攻打特洛亞,毀滅了這座城市。《伊利亞特》就是一部古代戰爭的史詩,也是一部英雄的史詩,史詩歌頌了戰爭中的英雄。《奧德賽》是描寫希臘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亞戰爭之后離家和還鄉的故事,寫他離家之后,歷盡千辛萬苦,不怕困難,在不可想象的困難中表現了英雄的本色,是一部描寫航海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史詩,既有浪漫的幻想,又有寫實的特色和抒情的氛圍。荷馬史詩是經過世世代代的人相傳下來的,當中有“人類童年”時代才可能有的天真美麗的幻想,也有人類早期那種樸素的以人為本的思想。根據亞里士多德的敘述,古希臘時代史詩的種類很多,荷馬這兩部史詩包括了各類史詩的特點。荷馬史詩是近代歐洲史詩的典范,后來歐洲的許多作家都從這兩部史詩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中取得素材。古希臘的神話和史詩,在后來的悲劇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跡,同時也直接影響到西方小說的產生。
中國古代沒有像荷馬史詩那樣的作品,但有豐富、美麗的神話傳說,它們同樣是中國小說產生的源頭。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許多是記載遠古人們同自然作斗爭的,人們借神話歌頌敢于與自然搏斗的英雄,傳播與自然斗爭的經驗,寄托戰勝自然的理想。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夸父逐日、鯀禹治水等神話都集中體現了遠古人民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這些神話是勞動的產物,神話中的英雄,是遠古人民智慧、力量和愿望的化身。這些古代的神話,開始在民間口頭流傳,經過群眾長期的藝術加工,日益豐富和系統化。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沒有專門的集子加以記載和保存。屈原的《離騷》、《天問》、《招魂》、《九歌》等詩歌里,有不少神話傳說的材料。《莊子》、《韓非子》、《淮南子》、《列子》等哲學著作里,也保存了一些神話傳說。《山海經》、《穆天子傳》記載的都是神話傳說,可視為這方面的專書。《山海經》非成于一時、一人之手,記述的有名山大澤、奇花異草、珍禽怪獸,以及鬼神靈怪。《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游獵中所見種種。明胡應麟說它“文極贍縟,時有可觀”、“頗為小說濫觴”。【1】《山海經》和《穆天子傳》是后世志怪小說的發端。
中國唐傳奇以前的小說,通常稱為古小說,古小說還不是小說,而是小說的原始形態。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是古小說發展的基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沒有明顯的界限,而且互相滲透,有不少神話中的英雄,在民間不斷流傳加工,后來就變成傳說中的人物。但同神話相比,傳說中的人物,較接近現實的人,現實性比較強,情節相對也曲折些。神話傳說本身是故事,有簡單的情節,有人物形象,這些都直接間接地為后世小說的產生奠基。
從中西小說的淵源看,都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神話傳說,它們都是在古代神話傳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同的是西方在古希臘就出現了最早的敘事文體“史詩”,神話傳說對后來小說所產生的作用主要是借助于“史詩”;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雖多,但記載雜亂疏略,對后世小說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志怪一類。
二、中西小說形成過程的異同
小說同西方敘事文學在形式上的區別,在于小說是一種散文作品,而西方早期敘事文學作品是用詩體記述的。中古時期歐洲出現的少數用散文寫作的敘事文學,是從史詩向后世小說過渡較早出現的一種文學形態。中古歐洲的英雄史詩中,有一類是反映氏族社會末期的生活,主要是歌頌部落的英雄,多以神話或歷史的人物事件為依據。在這一類史詩中,冰島的《埃達》、《薩迦》占有重要的地位。《埃達》是詩體。《薩迦》是散文敘事文學,內容包括史傳、英雄傳說、旅行記、家族史話等。在這些作品中,保存了北歐神話傳說和史傳故事的豐富材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向來為歐洲文學史家所看重。作為西方較早用散文寫作的少數敘事作品之一,《薩迦》在小說形成過程的作用,也同樣應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重視。除此以外,十二三世紀,在西歐騎士文學的繁榮時期,也出現了散文體的騎士傳奇。當時,騎士文學最興盛的是法國,但法國北方騎士文學的主要成就是騎士敘事詩。騎士敘事詩一般篇幅都比較長,內容多是寫騎士對貴婦人的愛情,也有寫他們冒險和征討的故事,情節離奇,故事大都虛構的,在虛幻故事中表現騎士精神。在這些騎士敘事詩中,寫大不列顛王亞瑟和他的圓桌騎士的作品比較多。13世紀還出現了這一題材的散文體騎士傳奇。當時流傳的《奧卡森和尼柯萊特》,就是一部用散文和詩交錯寫成的作品。亞瑟傳奇不僅在當時最為聞名,它們的結構形式、人物性格刻畫和心理描寫等,對后來歐洲的長篇小說有一定的影響,而它們當中的散文體的作品,在語言形式上,同后來的小說應有更為直接的聯系。13世紀以后,用散文寫的更多,便逐漸發展成為故事小說。
西方早期的敘事文學,最發達的是史詩,從史詩到小說,有一個從詩體向散文體發展的過程。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最發達的是史傳文學。史傳文學本質上是歷史,用散文寫的,不是詩。從史傳到小說,有一個藝術化的問題。史傳文學記敘的是現實生活中發生過的事實,是歷史的實錄;小說敘述的是現實生活中發生過或可能發生的虛構的故事,雖然它們都是敘“事”的。中國的史傳文學,如《左傳》、《戰國策》、《史記》等,對后代的文學,尤其是小說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對小說影響的角度看,《左傳》以寫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見長,且有許多戲劇性的故事和場面;《戰國策》以記言為主,當中有許多奇行異智的記述;《史記》寫的人物傳記,是以寫人物為中心來反映歷史的,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又有比較完整的故事結構,人物活動背景也很廣闊清楚,達到了史傳文學的高峰,在那些刻畫人物的傳記中,已包含著小說的某些因素。所有這些,對中國后來的小說都有極為重大的影響。
小說之所以能夠完成史詩無法完成的藝術使命,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就是因為它是以散文語言為工具,是散文體的敘事文學。用“詩”敘事,只能粗略的摹寫,“空白”太多。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現實生活日益繁雜多樣,文學要表現復雜的人生,在作品里創造充分具象、情境逼真的人生世界,已非以“詩”敘事的形式所能完成。而以散文體為語言工具的小說,在這方面卻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能自由自在地運用散文語言創造出富于價值和美感的藝術世界。所以,用散文體敘事是小說同史詩和講唱文學的區別,也是小說的藝術規定性之一,從西方早期的史詩到散文體敘事作品的出現,也成為催發小說產生的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
小說同實錄文學的重要區別,在于它描寫的是“虛擬的人生”。所以,中國古代的史傳文學,雖然在當時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但它們寫的是歷史上的真人真事,不具有藝術的虛構性,還不是小說,只能說它們當中孕育有小說的因素,為后來小說的產生提供了某些借鑒,使中國小說在其醞釀、形成的過程中獲得了自己的特殊營養。
三、中西小說的初級形態比較
中國小說的最早形態,是魏晉南北朝的小說。魏晉南北朝小說的形成,是直接受到史傳文學的影響,還沒有最后擺脫依附歷史著作的狀態,只能說是小說的雛形。為了把它區別于唐傳奇以后的小說,人們通常稱之為古小說。古小說大致可分為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兩大類。中國古代第一個對古小說進行分類的是明人胡應麟,他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把小說分為六種:志怪、傳奇、雜錄、叢談、辨訂、箴規。【2】現在看來,叢談、辨訂、箴規三種,不具有文學的意義,是屬筆記。前三種中的傳奇,始出于唐,不在古小說范圍,他舉的例子,除個別篇目外,主要也是指唐人作品。在古小說范圍內的只有志怪和雜錄兩種,而這兩種正是唐前的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
中國古代就比較迷信巫術,秦漢以后,又盛行神仙之說,漢末開始傳入佛教。從魏晉至隋,神怪的故事,廣為流傳,形成了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產生了許多志怪小說。這些小說,充分地表現了當時流行的神秘思想與宗教迷信。正如魯迅所說:“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書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也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涂,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3】
這就說明,志怪小說的興起與社會上宗教迷信的風氣是密切相關的。志怪小說內容十分龐雜,大多屬于神仙靈異、佛教因果報應、人鬼交往的故事。這些故事基本上可分為三類:一是炫耀地理博物的瑣聞(如托名東方朔的《神異經》《十洲記》等);二是夸飾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如托名班固的《漢武帝內傳》《漢武故事》等);三是講述鬼神怪異、人鬼交往的故事(如干寶的《搜神記》)。這些故事最有小說意味的是第三類。干寶的《搜神記》中有許多美麗的民間傳說,其中《干將莫邪》、《韓憑夫婦》、《李寄斬蛇》等,是人們所熟知的作品。《搜神記》里還有不少動人的愛情故事,如《蘭巖雙鶴》寫一對在蘭巖隱居了數百年的夫婦,化成了比翼而飛的雙鶴,后來一鶴被人殺害,另一鶴就常年哀鳴,呼叫它的愛侶,聲音極其哀切。又如《吳王小女》寫吳王小女紫玉愛上了童子韓重,同他私訂終身。后來韓重去齊魯游學,臨行請他父母代為求婚,吳王不允,紫玉仇怨郁結而死。韓重回來以后,到墓前哀哭,紫玉鬼魂出來同他相見,并邀他進冢團聚,經歷了三天三夜人鬼之間短暫、悲楚的團聚,具有藝術的感動人的力量。此外,劉義慶的《幽明錄》中的《龐阿》、《賣粉女子》都是描寫愛情的執著的故事,也很動人。志怪小說在文學史上留下的影響是深刻的,它們為唐代傳奇的出現準備了條件。
志人小說的興起也有一定的社會基礎。東漢后期,上層社會形成了一種品評人物的風氣,叫做“清議”,那些善于品評的人稱為名士。魏晉以后,士大夫好尚“清談”,講究言行舉止,品評人物的風氣極盛,因此,就有人把一些知名人物“清談”的內容、風度、影響等記錄下來,編成志人小說。志人小說同志怪小說不同,是寫人,不是寫神怪,是面對現實,直接反映當時社會的生活。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是這類作品的代表作。它把漢末至東晉間士階層的遺聞軼事,分為36類進行記述。這類作品的特點是善于即事見人,通過生活中的某一場面、一次精彩的對話,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出人物的特征,語言精練、生動,對后來《三國演義》等歷史題材小說,有直接的影響。
藝術內容的虛構性是近代小說的規定性。作為小說的雛形階段,志怪小說比志人小說有更多的小說因素。志人小說基本上記真人實事,志怪小說則是虛構的,在此類作品里,有豐富的想像和幻想,有比較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相對完整的情節,這些因素在后來各個時期各種條件的作用下,不斷地增長、擴大、完善。到了唐代,又吸收了《史記》等史傳文學刻畫人物的手法,隨之演變出相當成熟的文言短篇小說傳奇。唐以后,白話小說興起,志怪題材仍占極大比重,宋話本有靈怪、煙粉、神仙、妖術諸類,明清章回小說有神魔小說一門。其他小說同樣含有程度不同的志怪成分,在藝術想像和表現方法上接受志怪的啟示和影響。
在西方,中世紀歐洲流行的傳奇故事,對小說的形成和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主要是開拓了藝術想像的世界。神話和傳奇都具有活躍不受限制的思維,但神話“是一種無意識虛構,而不是有意識虛構;原始精神并沒有意識到它的創造物的意義”。【4】傳奇是一種有意識的虛構,作者通過這種虛構在作品里創造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具有早期小說的本質特征。
十一二世紀,西歐各國封建制度已完全確立,出現了騎士階層,與此相適應,出現了騎士文學。騎士文學包括騎士抒情詩和騎士傳奇,同后來小說有密切關系的是騎士傳奇。騎士傳奇不同于英雄史詩,沒有歷史事實根據,作品的內容是出自詩人的虛構,大多是從民間傳說和古希臘、羅馬的故事延伸出來的,主要是表現騎士的生活理想和愛情觀點,表現出一種冒險游俠的精神。騎士傳奇題材狹窄,在構思上多以一二人物為中心組織故事情節,重視人物內心活動的細膩描寫,人物的對話比較生動活潑,故事較長,在藝術上已具有近代長篇小說的框架。
小說的發展,與商業文化的發展、城市的興起分不開。在西方,最早的城市文學是韻文故事。西歐各國從11世紀開始,隨著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商業的發展,產生了城市,形成了從事工商業的市民階級。城市文學是適應市民階級文化娛樂的需求而出現的,其主要特點是反映的社會面廣,故事性和諷刺性強。當時最流行的《列那狐傳奇》,就是一部故事性和諷刺性都很強的作品。這部作品的主要情節是寫列那狐和依桑格蘭狼的斗爭。作品借野獸寫人,把動物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思想、感情、語言和行為,來影射中世紀封建社會的現實生活,表現當時新興市民階級的某些意識和觀點。在城市文學中,長篇故事詩《玫瑰傳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玫瑰傳奇》的作者是雅典詩人威廉·德·洛利斯,寫作的時間是13世紀30年代前后。《玫瑰傳奇》原是一部純愛情題材的作品,作者未寫完就去世,而由若望·德·墨恩續作,那已經是40年后的事,所以上下兩部思想內容極不相同,上部寫的是騎士愛情,下部則是表現市民階級的思想,觸及了當時的許多社會問題,批判禁欲主義和蒙昧主義,譴責教皇和貴族,是中古時期有影響的作品,也是中古歐洲最早表現人文主義思想萌芽的作品之一。中世紀的城市文學表現市民在對世俗生活的興趣,具有較多的現實主義的因素,它所創造的是與現實有重合之處的虛構世界,這些故事的主題和模式,為后來的小說提供了表現現實的基因。
韋勒克認為,小說偏重于“表現現實生活中的事”,而傳奇偏重于“敘述不曾發生過的事”。“小說是現實主義的;傳奇則是詩的或史詩,或應稱之為‘神話’。”【5】可以說,傳奇是小說的“幼年”,它與小說不同之點,就是它的虛構是超現實的,當它發展到面向現實的時候,小說就產生了。
拿中國小說的雛形——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志人小說,同西方小說的初級形態——騎士傳奇和韻文故事比較,它們在中西小說形成、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很相似的。如果說,志怪小說和騎士傳奇對于后來小說的貢獻在于它們的虛構性,那么,志人小說和城市文學則為后來的小說展示了人生的客觀性,而虛構性同敘事的客觀性的結合,正是小說同紀實文學、抒情文學和戲劇的區別。
四、中西小說的誕生及其發展
中西小說都是在古代故事的土壤上孕育形成的。故事是類別最廣的文學形式,小說是講故事的一種特殊形式,但它敘述的是現實生活可能發生的故事。小說和故事明顯的區別在于:小說不僅講一個故事,它還通過故事塑造人物,反映社會生活,抒發和分析感情,展示人物對他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的反應,并給這一切灌注以思想,使其具有一個結構和審美的意義,有一種整體的連貫性和效果。既能引起讀者感情的共鳴,還能啟發讀者對人生現實、社會歷史等各種問題的思考。
從中國小說的發展史看,中國小說的正式形成應當在唐代,其標志是唐代傳奇。唐傳奇直接繼承了六朝小說的傳統,又接受史傳文學的哺育,從而有了巨大的發展。根據現在保存的材料,單篇的約40多篇,專集也有40多部,總共不下四百篇,其中廣為流傳的也有數十篇之多,從中可以看到當時傳奇創作的盛況。關于唐代傳奇,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小說也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于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6】這是符合實際的論斷。我們拿唐傳奇同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說作一比較,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說,一般都很簡短,記事寫人,只是“粗陳梗概”,志怪小說所記的神鬼故事,也還不能說是有意虛構,而是作者相信神鬼的存在。唐傳奇雖有明顯的志怪小說影響的痕跡,篇幅也不很長,但記事寫人都比較細致,情節的發展,從頭到尾,整個故事有始有終,作者在敘述故事的同時,也表現人物的感情,并且注入自己的思想,使讀者讀了,不但知道故事的內容,還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從中得到某種人物的啟迪。所以,無論是從思想內容還是藝術表現上看,唐傳奇的出現,才標志著中國小說的正式誕生。
唐傳奇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從初唐到盛唐時期,是唐傳奇的興起和初步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的作品,寫的仍屬于奇聞異事,藝術上未脫盡六朝志怪模樣,結構也未有肌體,但篇幅已較完整,描寫較細致,頗有故事性,已初具傳奇規模。這時期留下的作品不多,只有《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游仙窟》三篇,都不是好的作品。二是中唐時期,這是傳奇的鼎盛階段。這一時期,名家輩出,佳作甚多,現在流行的唐傳奇的名篇,多出在這個時期,代表作有蔣防的《霍小玉傳》、白行簡的《李娃傳》、元稹的《鶯鶯傳》等,這些作品藝術上相當成熟,不但結構完整,情節曲折動人,而且開始刻畫人物性格,并且有了顯著的成就。三是晚唐時期,是傳奇進一步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作品的數量大大增加,還出現一些專集,如牛增孺的《玄怪錄》、薛用弱的《集異記》、裴铏的《傳奇》、李復言的《續弦怪錄》等,這表明傳奇在當時已成為獨立文體,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內容上除了寫志怪愛情婚姻外,還出現了大量豪俠主題的傳奇,如《紅線傳》等,但這類作品有較大的局限性。
唐傳奇的繁榮是從中唐開始的。中唐以后,城市經濟在盛唐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長安、洛陽、揚州等地手工業、商業繁榮,城市居民大為增加,優伶娼妓也多了起來,文人士子與她們的關系相當密切,寫反映他們生活的傳聞軼事,以及某些民間的愛情故事,一時蔚然成風。這是愛情題材傳奇產生的社會基礎。這一時期,唐代政治日益腐敗,社會矛盾很多,宦官專政,黨爭迭起,失意之人對功名的追求產生了幻滅感,從而采取了逃避現實的態度,人生如夢,求仙訪道,頹廢感傷的情調濃厚起來,所以就產生了沈既濟的《枕中記》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一類的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斗爭,諷刺了一些知識分子熱衷功名的思想,具有現實政治意義。
唐傳奇之后,白話小說興起,取代了文言小說,成為小說的主流。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說:“這類作品,不但體裁不同,文章上也起了變革,用的是白話,所以實在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
小說本質上是一種市民文學。中國小說之所以誕生于唐代,是因為唐代出現了工商業繁榮的城市,產生了市民階層,與此相應,也出現了同他們的文化生活相適應的文學——小說。但唐傳奇是用文言文寫的,是出于文人之手。到了宋代,市民階層壯大了,為適應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說話”業十分發達,“說話”藝人同書會文人合作,共同創造了用白話文寫的話本。宋代話本往往是相傳頗久的集體創作。它們反映了新興市民階層的某些要求,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兩點:揭露冤獄,鞭撻官場的黑暗;表現婦女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和行動,著名的話本《錯斬崔寧》和《碾玉觀音》就是這兩方面的代表作。
宋代話本是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的開端。到了明、清兩代,又演進成章回小說,并產生了許多偉大的著作,如《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金瓶梅》、《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其中又以《紅樓夢》成就最高,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藝術發展的最高峰。“五四”以后西方小說創作方法傳入,同中國傳統結合,形成了新小說。有學者在回顧中國小說發展歷程之后說:“從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到小說正式誕生的唐代,經歷了千余年;從唐傳奇到章回小說,經歷了四五百年;從《金瓶梅》到《紅樓夢》,經歷了約二百年;從《紅樓夢》到‘五四’,經歷了百余年,……從這歷程看,小說的發展,從一個階段到下一階段之間的間隔,越到后世時間越短。”【7】這一論斷是符合中國小說發展的歷史實際的,但他沒有揭示出這種現象的原因。現在看來,這種現象的出現,是與社會前進的步伐日快,外來文化影響增多,小說在面向社會現實以后自身影響的擴大等各方面的因素密切聯系在一起的。
同中國小說的誕生相比,西方小說的誕生差不多要晚四五百年。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小說的出現,都是與商業文化的發展、城市的興起分不開的。文藝復興是14~16世紀在歐洲許多國家先后發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革命運動,它標志了資產階級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資產階級思想體系,人文主義者主張一切以“人”為本,來反對神的權威。這是因為“中世紀把思想體系的一切其他形式……都合并在神學以內”,【8】因此,“一般針對封建制度發出的一切攻擊必然首先就是對教會的攻擊”。【9】資產階級為了反對教會,就要肯定現世生活,肯定人的價值和權利,要求個性解放,提倡平等。文藝復興時期西歐的新文學也是以人文主義思想為內容的。這種文學是歐洲資產階級文學的開端,內容上注重反映現實,藝術上拋棄了中古的象征的夢幻文學,用寫實的手法,發揚和豐富了歐洲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為近代歐洲文學中的各種文學體裁奠下了基礎。歐洲早期具有近代特點的短篇小說,圍繞一個或幾個主人公的經歷并以廣闊現實社會為背景的長篇小說,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
意大利人文主義作家薄迦丘的《十日談》,在歐洲的小說史上開了近代短篇小說的先河。《十日談》寫10個青年男女,為逃避黑死病,在佛羅倫薩鄉間一間別墅里住了10天,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講了100個故事。這些故事有不少是取材于中古的民間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作者揭露了貴族的罪惡和教會的腐化,否定了中世紀的宗教世界觀和禁欲主義道德觀,表現出文藝復興初期的民主傾向。在藝術上它發展了中古的短篇故事,不僅敘述事件,還塑造人物,對現實作生動的描摹和概括;重視結構技巧,使用框形結構,把100個故事鑲嵌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用散文寫作,語言豐富,文筆精練、優美。《十日談》問世以后,給歐洲后來的小說以很大的影響。此后,意大利短篇小說風行,許多短篇小說家都繼承薄迦丘的傳統,寫出了反映現實的作品。
文藝復興時期最早出現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法國著名作家拉伯雷所寫的《巨人傳》。16世紀的法國,騎士階層衰落了,騎士傳奇已不受人歡迎,人們從聽故事到讀故事,散文故事和小說應運而生。拉伯雷的充滿人文主義精神的長篇小說《巨人傳》,就是在這個時期問世的。作品里的三個巨人,食量過人,縱情享樂,作者以贊賞的態度描寫他們享樂的人生觀,嘲諷禁欲主義,揭露宗教迷信如何妨礙社會的發展。在這部作品里,作者把一些優良品質賦予他理想的巨人,在表面上荒誕不經的巨人身上,讓人們看到和感受到人的力量。巨人,是人文主義者拉伯雷理想的化身。《巨人傳》共五部,結構并不嚴密,作品的故事是用幾個主要人物的活動貫串起來的,人物塑造未脫類型化的影響,有明顯的口頭文學痕跡。但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部巨著,也是法國長篇小說的發端,作品以市民語言為基礎,通俗易懂,開創了歐洲通俗小說之路,對后世的作家影響很大。
16世紀中葉,西班牙產生了一種流浪漢小說。西班牙城市發達較晚,流浪漢小說就是城市發達的產物。流浪漢小說多描寫城市下層人民的生活,它們的代表作是《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簡稱《小癩子》。小說由主人公小癩子自述他的經歷,通過小癩子曲折的流浪史,描寫了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物,諷刺、揭露僧侶的欺騙、貴族的空虛、西班牙社會的腐敗。敘述生動自然,語言簡潔流暢,作為當時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很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小癩子》問世后,被譯成各國文字,模仿它的作品不勝枚舉。SSOKC L RUBCLW在他著的《英國小說發展史》中說:“這種流浪漢文學就是文藝復興初期那狂放的言論走入近代小說的一條大路。”【10】
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最有成就的小說,是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如果說,《小癩子》一類的流浪漢小說是對騎士傳奇的一個間接的攻擊,那么,《唐·吉訶德》則是從正面毀滅“傳奇全部有害的荒謬”。【11】小說故意模擬騎士傳奇的寫法,描寫堂·吉訶德和他的侍從桑科·潘扎的游俠史,通過寫堂·吉訶德離家出走,扮演游俠騎士,鬧出無數荒唐可笑的事情,最后幾乎喪命,臨終時,醒悟過來,抨擊騎士制度和騎士傳奇。由于塞萬提斯在小說中對人物刻畫的成功,唐·吉訶德一直是歐洲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一個著名的典型。它的成功,標志著歐洲長篇小說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6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是英國文藝復興的繁榮時期。這時期的小說創作,主要是繼承中世紀騎士傳奇和韻文故事的傳統,其中最出色的作品是錫德尼的《阿刻底亞》。還有一種是反映社會下層流浪漢生活和經歷的,如納施的《不幸的旅客》和狄羅尼的《紐伯利的杰克》,后者是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先聲。17世紀中葉以后,約翰·班揚的寓意小說《天路歷程》,也是一部有相當影響的小說,它通過一系列寓意形象反映現實,采用口語,語言生動有力,情節和人物也寫得比較鮮活。
18世紀是歐洲的啟蒙運動時期,在18世紀文學中,最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啟蒙文學和英國的現實主義小說,而18世紀英國文學最主要的貢獻也是小說。這個時期的小說主要是現實主義的。它繼承了流浪漢小說的傳統,面向現實生活,反映初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矛盾,以嚴肅的態度對待社會問題。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菲爾丁、斯摩萊特等是這個時期最有成就的小說家。笛福的《魯賓遜飄流記》是一本以第一人稱寫的長篇小說,作品反映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精神面貌,主人公魯賓遜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賦予這個人物各種良好的品質,把他塑造成資產階級的英雄。這部作品的成功,使笛福成為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重要的小說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是一部諷刺小說,全書共四卷,通過醫生格列佛航海飄流的經歷,運用象征影射、直接譴責、反語、夸張、對比等手法,諷刺、抨擊英國的政治和殖民主義。理查生的《帕美拉》是一部書信體的小說,他突破以主人公的經歷作為小說主要線索的傳統寫法,從日常的生活中提煉情節,在描寫人物行動的同時,注意分析和描寫人物情感和心理,能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菲爾丁是18世紀最杰出的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湯姆·瓊斯》通過棄兒湯姆·瓊斯同鄉紳女兒蘇非亞的戀愛故事,展開18世紀中葉英國社會真實的人生圖畫,全書創造了40多個人物,幾乎包括了社會各階層,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廣闊。18世紀出現的這些小說,已不再是脫離現實的虛構的故事,都是從現實生活取材,以普通人為作品的主人公,小說語言一般是日常生活用語,情節結構雖未能完全擺脫流浪漢小說的影響,但已注意集中和概括,重視藝術的真實性,塑造了有典型意義的人物,而且為后世提供用自傳、日記體和書信體創作小說的成功經驗。所有這些,標志著西方現實主義小說創作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8世紀以后,小說的河流日益開闊,到19世紀獲得了更加蓬勃的發展,出現了大批的名家名作,其繁榮發展的狀貌,各種各樣令人炫目的小說杰作,層出不窮,直至匯成無法阻擋的巨大洪流。
比較中西小說的淵源和形成過程,可以得出下列的結論:第一,小說本質上是一種市民文學。中西小說的出現,都與城市建立、市民聚集、市民文化興起密切相關;第二,中西小說的形成,都是在吸取神話傳說、紀實文學、寓言故事等文體的特征發展而成的;第三,中西小說的前期,多是敘述神怪、荒誕不經的事,后來才寫流傳于人世間的事,進而經歷了一個由事及人到寫人做的事的過程。關于“事”的敘述,在中國,主要是出于史傳,在西方,主要是出于史詩。而“人”的描述,中國是出于志人小說,西方是出于世態散文。在人和事的敘述上,西方還有一個從韻文到散文的轉變;第四,中西小說在形成過程中,都是從無意識虛構到有意識虛構。立足于現實生活的虛構情節的出現,是小說形成的一個標志;第五,傳奇在中西小說的形成和發展中有特殊的意義。但西方的傳奇是“神話的”,是敘事文學中超現實想像的一個分支,它在西方小說形成過程的作用在于:拓展了有意識的藝術虛構,使敘述的“事”具有了情節的性質。中國的傳奇是現實的,當中雖也有不少怪異的事,那都是作者用以體現、說明人生的。唐傳奇中的故事,多是立足于現實生活,它以曲折奇幻的情節吸引讀者,使讀者接受、理解它的“世界”,從中得到某種人生的啟示,已是相當成熟的中國小說。

注釋:
【1】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英國小說史 發生雛形期
世界觀巨宏大的50部奇幻小說,一次過完奇幻癮!
阿拉伯英雄時代的史詩(品書札記)
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的美學精神分析
托爾金:癡狂的學者與他的神話世界 | 語言學午餐
仙丘之地,勇士之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平市| 博野县| 阿坝县| 垣曲县| 大同市| 霸州市| 台安县| 陵川县| 汶川县| 莫力| 温宿县| 广州市| 碌曲县| 巨野县| 鄂尔多斯市| 调兵山市| 衡阳县| 航空| 福鼎市| 图们市| 威宁| 大埔县| 关岭| 芮城县| 静乐县| 舞阳县| 宝鸡市| 靖边县| 扎鲁特旗| 利津县| 遂宁市| 乌苏市| 开原市| 沁水县| 尉犁县| 法库县| 广饶县| 建湖县| 修水县| 岳阳市|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