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是丹的分散態,丹是炁的聚合態。
一、炁。對一般人來講,這是一個十分陌生而晦澀難懂的概念。不僅如此,恐怕對大多數人來講,還是一個不認識的字,炁所表示的意義是什么,就更不清楚了?,F在通常將炁與“氣”通用,如氣功,即是炁功,當然,現在有許多氣功﹝準確地講,應該是功法﹞還沒有達到炁的程度,所以,也不能全部稱為炁功。氣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如大氣、氣體、生氣等,而炁卻是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多數人沒有聽說過,也從來沒有見過或親身體驗過。怎么理解這個概念呢?下面,還是讓我們先從理性上入手吧。
炁是生命結構和生命活動相統一的方式,融身心、性命、精氣神于一。從方法上講,炁是體用合一;從精氣神的角度講,炁是精氣神的同一表現形式,精氣神是炁的不同表現形式。精氣神可以理解為一物三相,即炁的三種不同表現形式,聚則為精,化則為氣,用則為神,合則為炁。
《悟真》曰:“道自虛無生一氣(炁),便從一氣(炁)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張”。所謂虛無一氣者,是天地之根,陰陽之宗,萬物之祖,即炁也;性命相合,陰陽混一,即炁也。在河圖洛書中,中五一點即是;在先天后天中,陰陽交合一竅(玄牝竅)即是。
那么,炁具有哪些特性呢?在煉過氣功的人中,若曾感覺到“氣”的人,對炁的理解可能會明白一點。炁的最大特性就是萬物相通,比如,人體生命之炁與外界自然之炁是相互通融的。從分析的角度講,“炁”具有三性和三態。
炁的三性,即自在性、通透性和神靈性。所謂自在性,指炁的存在不依賴于其他物質形式而獨立存在和運動;所謂通透性,指炁的流行或運動不受其他物質形式的阻礙,無處不在,通于萬物之間;所謂神靈性,指炁對變化的敏感性,包括敏捷的感知性和靈敏的隨變性。
炁的三態,即形態、氣態和神態。所謂形態,即丹態,指炁表現為類似于外在形體如石頭、液態水的狀態;所謂氣態,即炁態,指炁表現為無形的、流動的、可被感知如空氣的狀態;所謂神態,即靈態,指炁表現為知性或靈性,如感覺、知覺、意識、思維的狀態。聚則形,散則氣,用則神。
炁本自在,散之各處,流之自然;炁本通透,炁通自然,炁通于我;炁本神靈,神性在我,靈性自然。炁,沒有先天與后天之分,沒有內外之別,萬物同質,演化同源。從長生之道的角度講,對炁的認識和把握,重點在于聚炁結丹,即聚流散之“炁”為我所“藏”,聚自然之“炁”為我所“用”,達到身心合一,人天合一,自在自為,與自然同存而長生。
二、丹。丹是炁的凝聚體,具有炁的性質,是一種類似于中子態性質的物質存在形式,是人體性命或精氣神高度聚合的存在形式。聚炁結丹,鍛之煉之,歷劫不壞,故為金丹。
后天返歸先天是一個過程,三元合炁是一個過程,聚炁結丹也是一個過程。我們可將整個過程分解為三個環節:即第一個環節是后天精氣神返歸先天精氣神,稱為返歸三元;第二個環節是元精、元氣、元神歸一合炁,稱為三元合炁;第三個環節是聚流散之炁成丹,稱為聚炁結丹。
從整個過程或環節可知,精、氣、神、炁、丹,實乃一物,若以一言稱之,炁也。由于其所處環節或狀態的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特性,并借以不同的概念予以表示,同時,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形式各異,本質同一。三元合炁是氣態(炁態),凝聚結丹為形態(丹態),丹炁所用乃神態(靈態)。用一個表象的過程來描述,即:
形 | — | 后天之精 | — | 元精 | | | | |
| | ︱ | | ︱ | | | | |
| | 后天之氣 | — | 元氣 | — | 炁 | — | 丹 |
| | | | ︱ | | | | |
| | 后天之神 | — | 元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