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 3000 字,閱讀約需 6 分鐘
太長不看
高尿酸人群(及家屬)要注意,有些食物可以多吃,有些可以少少吃一些,有些最好不吃。
可以多吃的:
蔬菜、奶、全谷物、
堅果(當然也要適量,不然會胖)
應該少吃的:
肉,水果。
最好不吃的:
酒、內臟、肉湯、海鮮
豆制品能不能吃看情況,一兩句話說不清,具體請看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二點。
本文信息僅為科普,不應視為診療建議,
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
身邊高尿酸、痛風的朋友是越來越多了,而且,現在好像越來越年輕化了。
根據《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中的數據,中國高尿酸血癥的總體患病率為 13.3%,痛風為 1.1%,也就是說每十個人中就至少有 1 人患有高尿酸血癥,每百人就有 1 人患痛風。
不少痛風和高尿酸的朋友在飲食上都非常謹慎。但哪怕平時飲食再克制,在春節這個特殊時刻也免不了“破戒”。
我必須提醒一下,有高尿酸血癥的朋友,一定要克制,否則搞不好痛風就要在春節發作了,那感覺……
1
尿酸多少算高?
不少人在體檢的時候已經發現自己的血尿酸水平偏高,這個時候就應該開始注意飲食了。
無論男女,如果在不同的兩天里,血尿酸水平都超過 420 μmol/L,就算是高尿酸血癥了[1]。
當血尿酸水平超過它在血液或組織液中的飽和度,會在關節局部形成尿酸鈉晶體并沉積,誘發組織炎癥和破壞,就形成了痛風。
除了痛風發作最直接的疼之外,尿酸過高形成的結晶沉積還可能損傷多種器官,如果發生在腎臟,會發展成腎結石、慢性腎病等等,甚至可能影響壽命。
高尿酸也會影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高尿酸還是糖尿病的獨立影響因素。
尿酸控制目標
根據《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的建議,所有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需要終生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標范圍 240~420 μmol/L [1]。
具體血尿酸控制指標,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也有不同:
數據來源:參考資料[1]
高 尿 酸 血 癥
對于沒有合并癥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建議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 420 μmol/L 以下。
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代謝異常、肥胖、冠心病、腦卒中、腎功能損害等合并癥,則建議將血尿酸控制在 360 μmol/L 以下[1]。
痛 風
痛風患者應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 360 μmol/L 以下。
但如果合并出現以下情況,如痛風發作次數 ≥ 2 次/年、痛風石、慢性痛風性關節炎、腎結石、慢性腎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腦卒中、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和發病年齡 < 40 歲等,就需要將血尿酸控制在在 300 μmol/L 以下。
2
春節飲食注意要點
和其他慢性疾病一樣,對于高尿酸血癥患者來說,生活方式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不論是春節假期,還是日常生活,總體原則就是要控制體重、規律運動,限制酒精及高嘌呤、 高果糖飲食的攝入,鼓勵奶制品和新鮮蔬菜的攝入。
? 注意飲食模式而非數值
為控制血尿酸水平,很多朋友會特別糾結于食物中嘌呤含量。
一般在痛風的急性發作期,建議一天的嘌呤攝入不要超過 150 毫克。
但是正常人可能也不會去算自己吃的食物,包括如果你真的上網查所謂的“食物嘌呤表”,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就算是同一種食物,含水量的不同,它的嘌呤含量也會有很大差異。更何況不同食物的品種、種植條件都千差萬別。
所以更多時候,還是鼓勵大家參考一個總體的飲食模式,相比于吃大量的甜食、紅肉和加工肉類,得舒飲食(DASH)對控制高尿酸血癥的效果是比較好的。
得舒飲食是一個高鉀、低鈉、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低飽和脂肪的飲食結構。
中國一項基于 7.2 萬人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也發現,在控制了多種潛在混雜因素后,得舒飲食評分較高與高尿酸血癥患病率較低相關,在老年人(≥ 50 歲)、女性和缺乏運動的人群中更明顯[2]。
得舒飲食的特點是有大量的蔬菜、水果、堅果、豆類、低脂乳制品,還有很多全谷物。同時嚴格限制鈉的攝入,含糖的一些甜食、甜飲料這些也都得少吃,紅肉吃得特別少。
總體上如果你能按這個堅持下去,對降低血尿酸是很有幫助的。
? 豆制品能不能吃看情況
最新的指南的意見是,既不推薦也不限制[1]。
因為,豆制品加工方式的不同會對其嘌呤含量有很大影響。所以對于豆制品的嘌呤含量沒法給出一個特別準確的建議。
健康人不用特別在意
豆類中的嘌呤含量確實比較高,但相比動物來源的嘌呤,長期吃嘌呤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物,并不會對血尿酸水平有明顯影響,甚至還有一些保護作用[3]。
還有一項對 5 萬多人跟蹤了十余年的研究也表明,長期吃豆類和豆制品可以降低痛風發作的風險[4]。
上海一項包括了近 4000 名男性的研究發現,長期吃豆腐、豆干、素雞、豆漿這些豆制品的人中,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發病率會更低[5]。
這可能也和他們整體的飲食結構,包括魚、肉這些動物來源的蛋白質吃得較少有關。
不過,上面提到的這些研究,都是說的是在原本健康的人群長期飲食習慣,但不同的豆子和豆制品也不能一概而論,具體的作用可能會有一些區別。
有些豆類有保護作用
在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很有好處的地中海飲食中,各種小扁豆*、雜豆、豌豆、鷹嘴豆就吃得比較多,西班牙一項對 6000 余人跟蹤了 6 年的研究表明,這些豆子的攝入(不是大豆類),能降低高尿酸血癥的風險[6]。
*小扁豆( Lens culinarisMedik )又名濱豆、兵豆、洋扁豆、雞眼豆等
小扁豆長這樣
不同豆子單獨看,小扁豆、雜豆、豌豆吃得越多,高尿酸血癥的風險就都會越低,鷹嘴豆沒有表現出相關性,但也不會增加高尿酸血癥的風險。
紅豆、綠豆、豌豆這些豆類,和黃豆還不太一樣,關于這些豆類植物對尿酸的影響,沒有特多的證據,我覺得如果不是急性期你也是可以吃的。
再包括一些堅果,相對肉類來說,也是比較安全的蛋白質來源。
尿酸控制不好,痛風急性期要注意
短期來看,有研究發現,給健康的人吃了煮爛的完整黃豆或豆漿之后,他們的血尿酸水平會在 1 小時之后顯著升高,又在接下來的 2 個小時中逐漸回落[7]。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7]
而吃完豆腐或者腐竹之后,血尿酸的升高幅度并不高,分別只有 7μmol/L 和 3.12μmol/L,甚至吃完 3 小時之后血尿酸還會落到比吃之前更低的水平。
試驗中用到的量比較大,相當于 100 多克黃豆和將近 250 克豆干的樣子,一般一頓飯最多也就是這么多了。
這個升高幅度對于健康的人不會有什么影響,甚至對一些血尿酸控制得比較好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在完全避開酒精、海鮮,肉類、果糖也嚴格限制的情況下,適量吃豆腐、腐竹這種豆制品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對于尿酸控制得不太好,特別是處在痛風急性期的人,還是有一些風險的,特別是豆漿這類沒有脫水的豆制品。
? 水果別吃多,多吃蔬菜
果糖經過代謝會抑制尿酸的排出,會增加血尿酸的水平。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如果是果糖攝入非常多的人群,它的相對危險度大約是普通人群的 2.2 倍。
除了不能喝甜飲料,也要注意高果糖的水果。因為不同水果也有很多不同的品種,我也沒辦法直接告訴你哪些果糖高、哪些果糖低。總之你自己注意避免,水果不要吃太多。
每天吃1、2個拳頭那么多已經夠了。要是在痛風發作的急性期,注意不要吃水果。
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植物化合物和抗氧化成分,都對控制血尿酸水平有幫助[6]。因為要限制水果,為了補充相應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成分,你最好多吃一些蔬菜。生重 300-500 g 的蔬菜,做熟后吃一盤真的不算多。
? 多喝奶,雞蛋也可以吃
如果限制高嘌呤食物的話,你的蛋白質攝入也會受到一定限制,這個時候牛奶就還是很好的一個蛋白質來源,對補鈣也有幫助。
作為奶牛乳腺的一種體液,牛奶里邊沒有遺傳物質,相應的嘌呤含量也會很低。
可以選擇大量的低脂或者脫脂的乳制品,甚至酸奶也可以(不過還是牛奶更安全)。
除了牛奶之外,雞蛋也是對痛風患者比較友好的食物,甚至如果你在急性期,可以只靠雞蛋和牛奶來獲得蛋白質。
? 少吃肉,肉湯、內臟、海鮮最好別吃
肉湯最好別喝,煮湯之后嘌呤都會溶到水里,你把肉多煮一煮吃倒是可以,但一般肉類要控制在生重二兩以內,特別是紅肉應該限制。
還要控制各種肝臟、腎臟,另外有一些魚類,比如鳳尾魚、沙丁魚、貝類等嘌呤含量極高也別吃。
? 別喝酒
最該限制的還有酒精。過節和團聚都不是喝酒的理由,一起真情實意地聊聊天、或者干脆一起外出運動,是更好的選擇。
要知道,在重度飲酒的人群中,痛風的發病率大約是普通人的 2.64 倍。
總之,希望各位高尿酸的朋友,過年注意飲食,平安度過這個春節!
參考資料
[1] 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20(01):1-13.
[2] Gao Y , Cui L , Sun Y , et al. Adherence to the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iet and Hyperuricem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Arthritis Care and Research, 2020.
[3] Zgaga, Lina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dietary intake of purine-rich vegetables,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dairy with plasma urate,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PloS one vol. 7,6 (2012): e38123. doi:10.1371/journal.pone.0038123
[4] Teng, Gim Gee et al. “Food Sources of Protein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in the Singapore Chinese Health Study.” Arthritis & rheumatology (Hoboken, N.J.) vol. 67,7 (2015): 1933-42. doi:10.1002/art.39115
[5] Villegas, R, et al. 'Purine-rich Foods, Protein Intake, 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The Shanghai Men’s Health Study.'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v. 22,.5 pp. 409-416. doi: 10.1016/j.numecd.2010.07.012
[6] Becerra-Tomás, Nerea et al. “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non-soy legume consumption, serum uric acid and hyperuricemia: the PREDIMED-Plus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 59,5 (2020): 2195-2206. doi:10.1007/s00394-019-0207
[7] Zhang, Min et al. “Acute effect of soy and soy products on serum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among healthy Chinese men.”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 27,6 (2018): 1239-1242. doi:10.6133/apjcn.201811_27(6).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