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召開的合肥經濟圈城市黨政領導人第六次會商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建議:發展規劃要著眼未來三十年乃至更長遠,為城市發展留空間。記者昨天獲悉,目前經濟圈“十三五”發展規劃已形成“意見征求稿”,包括總體發展規劃和五大專項規劃,5月20日前面向相關部門征求意見。
合肥經濟圈輪廓圖
藍圖 人均收入達長三角平均水平
定位:長三角城市群的新興都市圈、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重要集聚區、全國重要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目標:到2020年,合肥初步形成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綜合功能,經濟圈城鎮化率達64%,培育3~4個國家級或世界級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超30%,經濟外向度超過20%,人均收入達長三角地區平均水平,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省先進。
經濟:經濟圈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5萬億,人均GDP6.5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00億,財政收入2700億,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大約85%,森林覆蓋率超過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萬元。
城鎮化
淮、六、滁將升級大城市
2020年: 形成合肥一個Ⅰ型大城市、淮南為Ⅱ型大城市,滁州、六安兩個中等城市。
2030年: 形成合肥一個特大城市,常住人口千萬,中心城區人口規模550萬人左右。
淮南、六安、滁州三個Ⅱ型大城市。
18個中等城市或Ⅰ型小城市,20個左右新市鎮,200個左右小城鎮。
水
多市將實現聯合供水
合肥、六安、淮南實施引用大別山優質水源,水質不低于Ⅲ類水標準。
大別山區水庫群為圈內主要水源,巢湖為應急戰略備用水源,長江為遠期供水水源。
聯結六安-合肥、合肥-巢湖、淮南-合肥原水管網,實施都市圈城市及部分縣城聯合供水。
能源
暢通光伏發電上網渠道
都市圈非石化能源供應占總量比例2020年達7%,2030年提升到15%以上。
暢通光伏發電上網渠道,探索重點大型企業直供電、直購電。
信息化
百兆寬帶將覆蓋到村
2020年前,百兆光纖可覆蓋到村,無線寬帶網絡覆蓋率90%,3G和4G普及率95%。建設一體化的本地網和移動通信網,實現同網同號,形成市話、農話、長話三合一的大都市區統一電話網和數據信息網。
建設合肥經濟圈物聯網,包括貨物集散、快件速遞、干線運輸、報刊發行。(記者 張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