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最近一段時間覺得自己的胃病加重了,總覺得胃里隱隱作痛,有點燒心。老趙想著吃幾天治療胃病的藥就能緩解,但事與愿違,一個多月過去了,非但沒有緩解反而加重了病情,甚至有時候疼得直不起腰。這才想著去醫院,結果做了檢查后,老趙的家屬被告知是賁門癌。老趙住院后緊接著進行更全面的檢查,賁門癌已經到了晚期,手術切除已經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了。家屬為了進一步治療,來到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介入科就診。針對老趙的這種情況,介入科專家進行會診后采用了腫瘤動脈灌注化療栓塞的治療方案,扎個針眼插個管就完成了治療。老趙住院治療幾天后便順利出院了。
什么是賁門癌
賁門位于食管和胃交界的位置,因為它位置特殊,發現比較困難,早期比例很低,同時該部位血運也很豐富,淋巴結的轉移比例也比較高,因此賁門癌的預后可能要比胃癌的預后更差。
哪些人是易患賁門癌的高危人群呢?
一是年齡在40歲以上。
二是生活在食管癌和胃癌高發地區的人群。
三是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患有食管和胃的腫瘤。
如何診斷賁門癌
胃底賁門癌的診斷主要依據內鏡檢查加活檢以及X線鋇餐等影像學檢查。對于所有消化道腫瘤來說,它的早期癥狀、唯一的癥狀也就是沒有癥狀。若患者等到吞咽困難了,去檢查幾乎都是中晚期腫瘤。但是可能一些早期賁門癌,它會有一些不典型的癥狀,如腹部不適、燒心或者胸部疼痛、隱痛這些感覺。因此我們更強調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去做健康篩查和體檢,可能對于發現早期賁門癌更重要一點。
賁門癌都有哪些癥狀
如何通過介入方法治療賁門癌
對于胃底賁門癌,根治性切除仍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療措施。胃底賁門癌的預后一般較胃體及胃遠端癌差,可能與其特殊的解剖位置、發病較為隱匿、就診較晚、生物學行為多為浸潤型、淋巴結轉移較早、周圍器官常易受累等因素有關。有相當一部分患者一經發現已無手術根治機會,所以介入治療作為外科手術的補充治療已越來越為臨床醫生及患者所接受。
介入治療對晚期胃底賁門癌的療效是肯定的,可以分為血管介入治療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療。
血管性介入治療
由于胃底賁門部血供豐富,腫瘤組織生長較快,在局部形成腫塊,且為富血管性。所以,采用動脈途徑化療藥物灌注和腫瘤供血動脈栓塞治療能夠起到良好的抗腫瘤效果。胃底賁門癌因其腫瘤血管主要來源于胃左動脈供血,經胃左動脈灌注化療短期內可使腫瘤組織內有效藥物濃度明顯增高,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分裂,導致腫瘤細胞壞死和損傷;同時化療藥物經動、靜脈循環后,可再次對腫瘤組織打擊,使腫瘤組織壞死、縮小而起到靜脈化療的作用。另外,使用碘化油和(或)明膠海綿顆粒栓塞胃左動脈,使腫瘤組織供血急驟減少,腫瘤組織因嚴重缺血、缺氧可致腫瘤細胞死亡。
非血管性介入治療
胃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人類攝入的食物在胃腔進行初步消化、分解,然后到下一個器官進行進一步的消化吸收,從而為人體提供營養。當胃出現問題時,人類的營養攝入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當患者出現進食困難時,直接覆膜內支架植入治療可解除狹窄,使患者恢復進食。若腫瘤厚度在1厘米~2厘米,既可植入粒子內支架治療,既可解除狹窄,又能控制腫瘤。
(本文刊載于醫藥衛生報第八十五期)
>>>> 轉載聲明:版權申明【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文章 來源:鄭大一附院介入科 作者:段旭華 韓新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