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的立身之本,所以說作為學生,應當尊重老師,這種尊重不僅僅是因為師生關系,而是因為社會中每一個獨立的人格所必須擁有的一種素質。
新學期伊始,小偉的班上來了一個新的班主任老師,可是,這位老師不太討班里面的同學喜歡,因為,她太過嚴厲了。小偉也不太喜歡這個新班主任,他覺得這個老師整天繃著一張臉,幾乎從來沒有看到過她笑的樣子。此外,小偉不喜歡地的原因是,這位主任常常在上課的時候點小偉回答一些特別難的題目,每當小偉答不上米的時候,老師總是略帶責備的口吻說道:“這方面的知識還要繼續鞏固,知道嗎?”這天,小偉又被老師說了一頓,心里面自然不樂意了。他回到家,沖著媽媽叫道:“我好討厭這個‘老姑婆’呀,整天都是面無表情。媽媽有點詫異,便問道:“你在說什么呢?”
小偉回答:“我在說我們的班主任,她是個沒有笑容的人。”媽媽這才明白孩子話的意思,她走到小偉身邊,輕輕地拉著孩子的手,說道:“你知道嗎?尊師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優良品德,所以你不能這樣說老師。也許老師希望在你們面前樹立嚴厲的形象,所以有時會不茍言笑,但是,我相信每個老師都有同樣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學生夠進步。明白媽媽的意思嗎?”
小偉點點頭,臉不由得紅了起來。有時候孩子會說出一些不尊重老師的話語,或是做出一些不尊重師的舉動,此刻父母必須要重視起來,要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要告他“尊師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優良品德”,并且要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期望,不能說出不尊重老師的話。
家長當發現孩子有不喜歡老師和不尊重的苗頭后,怎樣教育孩子呢?,首先要理解、承認、同情孩子的感受。不做解釋與辯護,不長篇大論地講道理,簡潔地回應孩子,不論孩子的表現看上去是多么地偏激。家長可以對孩子說: “我明白你為什么那么生氣。” “你一定感到非常傷心和痛苦。” 當你溫柔地對待孩子時,孩子就會充滿感激地冷靜下來,他會覺得媽媽是理解他、愛他的,這份愛會消除他的怒氣。肯定孩子的情緒,孩子就能獲得力量;給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孩子就學會了自己承擔;真誠、有效的溝通,將有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擺事實等方法,讓孩子知道老師想法。老師的最大心愿,是希望學生進步,期待學生成才:老師的最急之處,在于學生學習退步,不求上進。老師的最大安慰,是自己的教學效果好,學生滿意。老師最之擔擾的事,是學生對學習馬馬虎虎,得過且過。老師之所想、所急、所喜、所憂,都在對學生的教育和教學上。如果孩子能時刻理解老師的這種拳拳之心,就不會不尊重老師了。
家長讓孩子一方面要在尊敬老師的基礎上,主動適應老師的教學特點。用求大同存小異的方法來盡量與老師協調一致;另一方面,還要在師生融洽的基礎上坦率地向老師指出改進工作方法的合理化建議。
正向引導孩子。家長要在孩子面前告訴孩子,老師也是普通人,肯定也會有優點或者缺點,有時候也會犯錯誤,老師不可能是完美的。先引導孩子,有時候可能孩子比較驕氣或者被大人寵壞了,老師一句批評的話就不高興了,對老師有看法…不一定都是老師的問題。家長要教會孩子理解老師。老師也是人,也有錯誤,作為學生要給予理解,對老師要有一份“愛心”。
及時與老師溝通。最重要的是在孩子面前不要全盤否定老師,也不能說孩子一點都不對。也不要在老師面前否定自己的孩子,自己孩子也有不對的地方。如果以100分計,你的老師盡管啰嗦,盡管急躁,盡管......但可以打97分,算優秀。人無完人,老師也一樣,也在成長。孩子懂了,就理解老師了,也會慢慢喜歡老師了,就會有利于學習和成長了。總之,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還要做正面的積極引導,不能坐視不顧。當然,如果對方是有人品問題的老師除外。家長可以跟老師多進行溝通。多了解老師的長處,來開導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對老師有崇拜、敬重感。傾聽老師的話,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設法尋求到老師對您的支持和幫助,讓老師多關注一下孩子,多提問多鼓勵多表揚,孩子很快會改變想法和態度。
教孩子學會做人。家長要教會孩子尊重老師。老師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熱情都投入在了學生身上,要尊敬他(她)們,要有禮貌。要讓孩子學會對人有禮貌,學會尊重他人,關心別人,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友好相處。再說的具體點,要對長輩、老師、同學有禮貌,學會尊重長輩尊重同學,學會傾聽,接受別人的意見,包括體貼父母,不給父母添麻煩,減輕父母的負擔,關心老師、父母的身體狀況和情緒狀態,學會安慰別人,基本的做人的情商要讓孩子具備。
綜上所述,家長不要認為我們上學主要是學習文化知識,像前面所談的,學會做人,學會生活,這點特別重要,一個情商的培養,一個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可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