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時要宣泄其不滿情緒。如果他的情緒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寬容時,孩子情緒的發(fā)泄可能較為頻繁,父母難以忍受,于是造成感情沖突,結果可能是父母情緒占了上風,而孩子情緒沒有發(fā)泄出來,抑郁糾結,逐漸積累,反而越積越多,情緒發(fā)展有可能走向消極方面。因此,家長應特別重視家庭情感氛圍的作用和影響,要在血緣親情的基礎上建立起理解、寬容、和諧的家庭氛圍,有目的地幫助孩子實現(xiàn)其情緒的宣泄。此外,父母還要注意教給孩子一些自我控制情緒的方法,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等。
造成部分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原因: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要求那么嚴格。家里沒有規(guī)則,更不用遵守規(guī)則!對孩子百依百順,造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性格沖動,自由散漫,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控力。
受年齡特點的限制,年齡偏小或成熟較晚的孩子會表現(xiàn)出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有些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由于個體差異或者多動癥也會表現(xiàn)的比較沖動,不能約束自己。這和他們自身的個人心理成長特點相關。
由于家庭的教育理念不同引起的:現(xiàn)在的多數(shù)家庭都是4,5個成年人圍繞著一個孩子轉,設及到兩代人的教育觀的差異和矛盾。混亂的教育觀也會造成孩子行為的混亂。暴力 放任 漠不關心 溺愛或問題家庭都可能引發(fā)孩子的自控力缺乏癥狀的產生。
孩子自身的原因:已經養(yǎng)成了任性的性格,做任何事都由著性子來,不考慮后果也不努力控制自己的行為。或者是孩子雖然主觀上想控制自己的行為,也下過很多次決心,但行為上不能控制自己,屬于自己管不住自己類型的。
孩子的自控能力是指自身行為能力的有效控制,思想意識的正面思維和判斷的有機結合。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發(fā)展自制力呢?建立家庭新規(guī)則,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孩子只有具備了規(guī)則意識,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長可以從現(xiàn)在的生活規(guī)則和學習規(guī)則入手。開始的規(guī)則和目標制定可以很簡單,需要操作性和可實現(xiàn)性很強。鼓勵孩子實現(xiàn)目標,建立自信和成就感。
告訴孩子等待的原因和意義:如果孩子在街上看到喜歡的玩具要買,你可以告訴他今天沒有帶錢,過兩天再來。當孩子要吃零食的時候可以告訴他,我們明天再買回家和小朋友一起吃。和孩子講清道理,他們會慢慢學會等待,學會控制。嘗試對你的孩子說:“等一等”,可能會為他收獲更好的未來。在平時的生活中,特別注意家長對孩子的即時滿足問題,不要對孩子有求必應,成為孩子的“愛心毒藥”。許多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溺愛,習慣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愿望。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不懂得吃苦,經受不了挫折,也讓孩子更加驕縱任性。而延遲滿足,能讓孩子在面臨種種誘惑的時候,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時沖動,在等待中展示自我控制能力。
循序漸進,及時表揚: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能力要有耐心!一定要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家長要與孩子進行多方面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內心世界,及時關注孩子的進步和變化。也要隨時調整計劃和方案。增強教育的有效性和影響力。重新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尤其是對孩子表現(xiàn)良好的自控行為,要給與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制定計劃嚴格執(zhí)行:知道孩子自制能力差,父母得時刻提醒,隨時監(jiān)督。如孩子愛玩不做作業(yè),那孩子一回家,家長就要提醒孩子先做作業(yè)。作業(yè)做完了還要檢查。家長長時間堅持和監(jiān)督,3,4個星期可能會讓孩子被動的養(yǎng)成習慣。再經過2,3個月的堅持習慣才會慢慢穩(wěn)定下來,真正變成他的自控力的一部分。
培養(yǎng)孩子頑強的毅力。頑強的毅力是一個人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證,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意志。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 軍訓或戶外拓展訓練等,訓練孩子的堅強意志。平時也注意不過分溺愛孩子,做個有節(jié)制的家長。
以身作則引導孩子。 如媽媽跟朋友打牌,孩子就坐在電視機旁做作業(yè);周末您沒按時起床,孩子也趁機躺在床上看小說,放棄英語早讀......所以,凡是沖動的、情緒不穩(wěn)定的、行為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須先教育自己增強自制力,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制力。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時,不知不覺孩子就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很多時候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好榜樣。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對象是父母,父母的自控力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自控力的形成。
培養(yǎng)獨立要有規(guī)矩。獨立生活能力是孩子成長的必備能力,一個孩子連衣服不會洗,也不會穿,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事都由家長包辦,這樣會導致孩子自私無理,好吃懶做,最終會一事無成。反之則因其獨立而自強,自強而形成自控。父母需要為孩子架構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里,讓孩子學會自行負責和違者受罰的方式管教他們。孩子若不盡責,就限制他的自主權。一定要讓他知道他需要為這種自由負責。孩子若不能控制自己,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因為你的態(tài)度代表了對他的期望、信賴和愛。
要以理服人,巧用激勵。父母在激勵孩子時,也要講究一點兒語言的藝術。舉個例子,小陽被同學們推選為班長,當他回家把這個喜訊告訴父母時,父親高興地說:“我兒子真棒,真有出息!”這種表揚毫無余味,對孩子并無多大激勵作用。如果在后面再補上一句:“當了班長,就該用一個班長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這既包含著父母的信任和期望,又給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激勵其更加努力進取。
加強習慣培養(yǎng),自信地生活。家長的言行對孩子自身行為影響極大,甚至每一動作都有著較大的示范性。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養(yǎng)成好品質,給孩子較好的生活、做事、思維和成長習慣,對孩子自身行為的判斷,自控力的形成有較大作用。信心就是生活的精神動力,沒有了自信,走到哪都瞻前顧后,還前怕狠后怕虎,沒了自信就沒有了大膽前行。我們在做事和行進中,不斷教育孩子有自信,就是在強調做事要敢于直面人生,不怕困難。
與孩子交流,鍛煉意志力。當父母友好而適當?shù)呐c孩子交流時,不僅能讓孩子好好聽話,還能讓幫助孩子學習處理周圍事物,幫助孩子解決沖突,讓孩子學會自控與合作。父母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要及時鼓勵表揚孩子,讓孩子更加積極。父母看到孩子的缺點也要及時糾正孩子的缺點。讓孩子學習一些娛樂益智類興趣愛好。比如:下棋、畫畫等,讓孩子經過學習這些幫助孩子克服困難,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
良好家教是必備條件。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溫床,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給予孩子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是孩子先天健康心理的源泉,在家庭生活中有快樂才有幸福,有生活才有勇氣,有努力才有奮斗,才有團結的氛周。所以有營養(yǎng)的地方,才能長出健壯的幼苗,才能健康成長。家的溫暖才會讓孩子真正成為樂土。孩子有了正確的判斷行為和思維品質,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給孩子一個完整溫馨的家。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是家庭幸福的橋梁,孩子在父母的懷抱里倍受溫暖時,才會真正有愛,有愛的家庭才會有幸福和未來。許多單親家庭,或吵吵鬧鬧的環(huán)境讓孩子頓感失望與愛的缺失時。這詳?shù)暮⒆右蛉狈鄱ぃ惨蛉睈鄱聊蜒浴W習上缺乏動力,生活上缺乏目標,而變得沒有理想與信心。完整的家溫暖快樂,利于孩子成長形成自控。
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注重特長發(fā)展。孩子基本習慣養(yǎng)成后就應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孩子學習潛力,開發(fā)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孩子愿做的事,喜歡做的事,只要是孩子自己愿做的都應大力表楊,讓他們高興地去做,不管做的怎樣,都應贊賞性地去激勵他們。讓其集中注意力,而提高孩子自控力。
培養(yǎng)孩子自控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方面,爸爸媽媽們要相信孩子,給孩子一定的決定權,讓他們意識到“我能控制我自己”。另一方面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好的自控環(huán)境。做好這些,一個有健康的身心,認真努力,積極進取的孩子其自控力會自然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