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
關于丹參,最出名的就是一句“丹參一味,功同四物”但是你真的了解過是哪四物嗎?真的可以等同于四味藥材的功效嗎?
丹參入藥,始見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對于其功效,《婦人明理論》曾記載:“以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當歸,地黃;調血斂血,力勝芍藥;逐瘀生新,性倍川芎,婦人諸病,不論臺前產后,皆可常用。”因此,也就有了“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
藥名:丹參
丹參
別名:赤參;木羊乳、逐馬、奔馬草、山參、紫丹參、紅根、山紅蘿卜、大紅袍、蜜罐頭、血參根、朵朵花根、活血根、靠山紅、紅參、精選酒壺根、野蘇子根、山蘇子根、蜂糖罐、紅丹參。
功效分類:活血祛瘀藥;安神藥。
科屬分類:唇形科。
性味:味苦;性微寒。
歸經:歸心;心包;肝經。
功效:活血祛瘀;調經止痛;養血安神;涼血消癰。
主治: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積聚;熱痹腫痛;跌打損傷;熱入營血;煩躁不安;心煩失眠;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大劑量可用至30g。
藥材基源: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和甘西鼠尾草的根。
丹參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經,生新等功效,常用于治療胸痹心痛、脘腹脅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瘡瘍腫痛等癥,《本草綱目》謂其“能破宿血,補新血”,所以丹參具有一定的補血作用。
《本草綱目》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經過現代科學的研究發現,將丹參中很重要的成分給提煉出來,與別的藥搭配然后制出新的藥,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療。據現代研究證實,丹參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及鎮靜和降血糖,抑制某些細菌生長等多種作用。近年來,臨床醫生用其治療皮膚病也取得好的效果,經臨床驗證,使用丹參治療有確切效果的皮膚病就有幾種:硬皮病、結節性紅斑、下肢皮膚淋巴水腫、痤瘡、過敏性紫癜。
丹參的作用
1.保健養生
治熱病傷營,煩躁不寐,經常配伍生地、玄參等清熱涼血藥,如清營湯。配酸棗仁、柏子仁等則用于心虛有熱、心悸、怔忡、失眠,如天王補心丹。
2.祛瘀活血
活血調常用藥,治療經、產瘀血證,如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腹疼、惡露不盡,可單用研末,酒送服,或者配伍桃仁、紅花、益母蒿等活血通經藥。治療癥瘕聚積,和三棱、莪術、鱉甲等配伍;治脘腹胸脅諸痛,可單用丹參一味,如丹參片;配伍檀香、砂仁,即丹參飲,療心腹、胃脘痛;用于肢體疼痛、跌打損傷、瘡癰腫毒等,配伍乳香、沒藥或者連翹、金銀花、穿山甲等。
3. 延緩衰老
丹參含很有可能延緩細胞衰老的維他命E,對致衰老的活性物質單胺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從而具有保健抗老防衰的作用。
4. 瘦身減肥
滯痰凝抑郁日久,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內分泌失調,壓力過大。下半身容易水腫或者是浮腫,天寒比較怕冷,天熱又比較怕熱,嗜臥懶動,有的還有月經不調的情況。一般吃的比較多,但又不會瘦的情況,都服用丹參瘦身湯,從而達到瘦身減肥的目的。
現代研究發現,丹參對人體多個系統都具有保護作用,尤其對心腦血管系統的作用比較突出。例如,丹參可以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并能使血液黏稠度下降,這些作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環,對心肌缺血性損傷有保護作用。在臨床上,丹參被廣泛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中風)等。另外,丹參還常用于治療肺炎、肝炎、慢性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急性乳腺炎、鼻炎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等。
注意事項
1、用量不宜過多
一般丹參的藥用量為10-15克,不宜過量服用,因為丹參活血作用較強,過量服用丹參可能會引起消化道出血,若是作為某種疾病的治療,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用量,不宜自己盲目服用。
2、不建議長期服用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長期服用丹參,因為丹參的活血理氣作用較強,長期服用易造成體內血鉀降低,引起四肢麻木、無力、腹脹、惡心等低鉀癥狀。
如果是由于病情需要長期服用,建議服用丹參期間適當多進食含鉀量高的食物,如:芹菜、紅薯、花生、香蕉等,待病情好轉后即停用丹參。
3、不宜與藜蘆同用
中醫“十八反”中有提到“諸參辛芍叛藜蘆”,丹參和藜蘆的藥性相反,所以丹參和藜蘆是不能一起用的,兩者同用會產生毒副反應。
4、不與抗凝劑同用
因為丹參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與阿司匹林、華法林等這類抗凝藥物同用會加強抗凝作用,從而導致出血,所以吃丹參期間不宜服用抗凝類藥物。
5、孕婦禁服
丹參屬于活血化瘀藥,具有較強的活血作用,對子宮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促使子宮收縮,孕婦吃丹參可能會引起先兆流產。
小編在這提醒大家,吃一些藥品時一定要記住中國有句古話叫:“是藥三分毒”,一定要主要藥量,不要過度進補,容易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