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由于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的頸椎組織病理改變刺激或壓迫神經根、椎動脈、脊髓和頸部交感神經等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
你知道嗎?
啥表現是得了頸椎病?
得了頸椎病到底是什么類型的頸椎病呢?
我自己可以判斷嗎?
手麻?無力?頭暈………到底是怎么了?
神經根型頸椎病
(臨床上最為多見,約占60%~70%)
臨床癥狀:頸肩部疼痛酸脹感,上肢竄麻,有時出現持物墜落,頸部活動、打噴嚏、深呼吸會造成癥狀加重,
體格檢查:
臂叢牽拉試驗:患者取坐位,頭向健側偏,檢查者一手抵患側頭側,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牽拉。
若患肢出現放射痛、麻木提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
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提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X線片顯示生理曲度異常(變直、變淺、反張),椎間孔變形、椎間隙狹窄、鉤椎關節增生、韌帶鈣化等。
脊髓型頸椎病
(臨床上較為少見,但癥狀嚴重,多以隱形侵襲形式發展,由于可造成單癱、截癱或四肢癱,因而致殘率高)
臨床癥狀:下肢無力、抬步沉重、抬腿打漂、足踏棉花感、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皮帶樣捆綁感,束腰感、束胸感,雙手無力不靈活等
體格檢查:
霍夫曼征:是一種病理性神經反射,檢查時檢查者以右手的食、中兩指夾持患者的中指中節,使其腕關節背屈,其他指各處于自然放松半屈狀態,然后檢查者以拇指迅速彈刮患者中指指甲,若出現其他各指的掌屈運動為陽性
踝陣攣:檢查時囑患者仰臥,髖關節與膝關節稍屈,一手持患者小腿,另一手持住患者足的遠端,用力使踝關節背屈,則踝關節呈節律性屈伸運動,則為陽性
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骨贅明顯形成,后縱韌帶鈣化等;造影、CT、MRI檢查可見椎間隙后方脊髓有受壓的凹陷癥。
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臨床癥狀:發作性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聽力減退;在頭頸處于某一位置時,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
體格檢查:
旋轉擠壓試驗:患者坐位或立位, 頭后仰做左右旋頸動作,頭部停止轉動,癥狀亦隨即消失
出現頭暈、惡心、嘔吐,提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
坐位或立位下低頭或仰頭保持60s左右,也可引發眩暈。
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增生、椎間孔狹小或頸椎節段不穩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交感神經紊亂時常累及椎動脈,因此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出現在全身多個系統癥狀的同時,常伴有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的表現)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心悸、胸悶、偏頭痛、怕涼、面部或一側肢體出汗異常(出汗或無汗),以上癥狀在坐位或站立時加重,臥位時減輕或消失。
體格檢查:
低頭試驗:患者直立,雙手自然下垂,雙足并攏,低頭看自己的腳尖。
仰頭試驗:患者直立,雙手自燃下垂,雙足并攏,抬頭看天花板。
以上試驗出現臨床癥狀或產生加重則為陽性。
X線顯示頸椎退行性變
混合型頸椎病
具有兩型或兩型以上的混合型頸椎病,臨床上常以某一類型為主,其他類型不同程度地合并出現。
圖文來源于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不當,請聯系處理。